
最近,
2019年春运起止时间及抢票纷纷出炉,
1月21日开启3月1日结束。
重要的是,年年火爆的春运车票,
你不一定能顺利抢到手。
先别急着忧桑,
小编这有一个比较轻松的操作,
让你在“抢票大战”前就能拿到票。
今天,小编从广铁集团春运外来工团体订票广州北办理点了解到,广铁集团2019年春运外来工团体订票于11月28日正式启动,用工规模不少于30人的企业或5人及以上自组团体,都可以开始填资料报名订票,提交申订材料截止时间为2018年12月6日。
据悉,此次供票数量暂未公布,但从广东始发到全国各地的车票均可申订,包括部分高铁、动车二等座票,若无直达列车,也可预订抵挡换乘车站站点的车票。此外,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提前订票可以同时申订往返车票,这将大大方便了春运的出行。
也就是说,身在广东的玉林人都有机会提前订好春运的往返车票。不多说,订票的具体信息小编都为你们了解到了↓
申办条件
1、企业:用工规模不少于30名务工人员(经地方劳动或社保部门确认的企业流动人员数量);
2、自组团:5名及以上务工人员自行组织的团体。
注意:以上团体需申报相同乘车日期、发站、到站车票每批次不少于5张。
订票办理点
自11月28日起,广铁集团将在广州、广州北、佛山、深圳、中山、惠州、东莞、汕头车站设立8个业务办理点,现场受理2019年春运企业团体与自组团订票。其中,办理订票具体地址及咨询电话如下:
乘车日期
节前去程车票为:2019年1月21日至2月3日(农历年十六至廿九)
节后返程车票为:2019年2月8日—22日(农历正月初四至十八)
预定范围
1、广东地区:广州、广州北、广州东、佛山、东莞东、东莞、汕头、深圳、深圳西、深圳东站节前始发临客硬座车票;广州南、深圳北站等高铁站始发部分高铁二等座车票。
2、湖南地区与其它地区:部分节后始发临客硬座返程车票(含部分长沙南、怀化南站至广州南、深圳北站高铁二等座,具体返程车票的始发站以申报阶段网站公布为准,到站原则上为列车终到站)。
订票流程及时间安排
第一步:广铁集团公司订票在春运外来工团体订票网(eticket.gzrailway.com.cn)对外发布2019年春运外来工团体订票相关信息(自2018年11月28日起)。
第二步:企业(自组团)登记、信息变更、资格审核、用户激活(时间安排为2018年12月3日—6日共4天),分别在广州、广州北、佛山、深圳、东莞、惠州、汕头、中山车站8个业务办理点集中办理相关业务。
第三步:申报订票计划(2018年12月12日—16日共5天)。广铁集团公司将于2018年12月12日前在网站对外公布2019春运临客开行列车初步方案(含节后用于预订返程车票的临客)和部分高铁开行方案,各企业和自组团可据此提报订票计划。
第四步:审核安排订票计划(2018年12月18日—20日共3天)。广铁集团将根据确定的列车开行计划,对企业和自组团订票需求进行审核安排。
第五步:确认受理计划并录入乘车人员有效身份信息(2018年12月21日—26日共6天)。广铁集团将于2018年12月21日在网站公布受理计划,企业和自组团在网上确认受理计划后,录入相应乘车人员有效身份信息并确认提交。
第六步:公示企业外来工团体订票情况(2018年12月27日—2019年1月2日共7天)。订票企业根据《订票协议》要求,向企业员工广泛宣传订取团体票有关规定,并对订票情况予以公示。
第七步:确认计划兑现和制票(2018年12月27日—31日共5天)。该时段与第六步同步进行,广铁集团再次确认企业和自组团订票计划和落实列车开行方案后,分批安排计划兑现和完成制票。
第八步:团体票取票和送票(2019年1月3日—5日共3天)。广铁集团将在网站公布各地区团体车票取票地点,对于需要送票的企业可提供送票上门服务。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eticket.gzrailway.com.cn为广铁集团唯一指定办理外来工团体订票业务的网站,除该指定网站和广铁集团公布的8个业务办理点外,铁路部门没有委托其他任何网站、单位和个人办理2019年春运外来工团体订票,订票可要看准了哟~
若你有亲友在广东的,
赶紧告知他们抓住机会哟~
早早把票订好到时安心回家过年。
如果这一波操作错过了,
那下一波春运前的抢票时间可要记好了↓
2019年春运抢票时间
2018年12月23日可以购买春运第一天2019年1月21日的火车票。
2019年1月6日可以购买2019年除夕(2月4日)的火车票。
2019年1月7日可以购票2019年春节(2月5日)的火车票。
2019年1月12日可以购买2019年正月初六(2月10日)的火车票。
2019年1月30日可以购买春运最后一天2019年3月1日的火车票。
小编觉得,
抓住第一波订票胜算更大哟~
所以,赶紧奔走相告,
让你身在广东的亲朋好友走起订票去,
让他们的春运不再无票可订。
(信息来源于广州铁路)
关于我们
图文整理:杨 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