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展示中国禁毒社工风貌,献礼《全国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规划(2016-2020)》“8.31工程”,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禁毒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此前为纪录片《中国禁毒社工》征集禁毒社工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2021重庆市最美社会工作者”“2021重庆市最美禁毒人”韩永泉的故事。
放弃百万生意 做一名专业的禁毒社工
——“2021重庆市最美社会工作者”“2021重庆市最美禁毒人”韩永泉
韩永泉,男,重庆市最美社会工作者、重庆市最美禁毒人。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禁毒专委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民盟重庆市委员会志愿服务总队副队长、重庆市江北区十九届人大代表、重庆市江北区禁毒协会会长、爱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任、重庆市江北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成员、民盟重庆市委员会企业家联谊会会员、民盟重庆市江北区社会服务委员会主任、重庆市江北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志愿服务指导员。
看到别人有需求,就顺手一帮
韩永泉成为禁毒社工的经历,颇有些机缘巧合。在普通人的眼中,韩永泉算得上“成功人士”,他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大学毕业后,凭着一腔热情开始自己创业,经过多年努力,有了自己的公司。小有所成后,韩永泉便热衷于公益事业,积极帮助一些困难群体。2015年夏初,重庆女子戒毒所开展了一场针对戒毒人员的专场招聘会,出于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韩永泉欣然前往。
韩永泉说,那是他第一次与戒毒人员近距离交流,正是这一次交流的机会,颠覆了他对戒毒人员的固有认知。韩永泉甚至发现她们中的部分人不仅有工作能力,而且谈吐不俗,但因为有吸毒经历,很难被社会、职场所接纳。戒毒后想要回归社会与家庭,十分艰难。
“他们需要机会,需要更多的爱与包容。”那一场招聘会,韩永泉现场招聘了3名员工,同时,也选定了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成为一名专业的禁毒社会工作师。逐渐地,韩永泉停掉了手中的生意,专心开办了爱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开始全身心地当起了一名禁毒社工。
韩永泉慰问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
一份职业
禁毒社工是干什么的?
“很多人以为,我做的是一份公益事业。严格地说,这不是做公益。”韩永泉耐心解释道。社工,是社会工作者的简称,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福利制度框架下,根据专业价值观念、运用专业方法帮助有困难的人或群体走出困境的职业。所以,禁毒社工是一份职业,而非单纯做公益的志愿者。他们在中国社会最小的划分单位——社区中帮助戒毒康复人员坚守心理防线,并运用社工专业服务理念,接纳、尊重每一位服务对象,积极回应和处理好服务对象遇到的每个问题与需求,成为戒毒人员回归社会“最后一公里的守护者”。
压下空车灯,踩离合、挂档,“的哥”麻利又熟悉地起步出发。重新坐上熟悉又陌生的驾驶座,他感到恍若隔世,朝着副驾的乘客挤出一声“谢谢”,眼眶有些湿红。这位“的哥”不是新手,而是一名老司机,多年前他曾染上毒品,生活崩溃无助。副驾上的男子也非普通“乘客”,而是一名禁毒社工——江北区禁毒协会会长、爱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任韩永泉。正是得益于韩永泉长时间以来的陪伴“护航”和积极奔走,“的哥”最终成功戒毒,回归渴望已久的正常生活。
韩永泉入户走访了解戒毒人员社区康复情况
一种帮助
韩永泉说,自己希望能成为戒毒康复人员回归社会“最后一公里”的守护者,但如何守护,才能真正帮他们渡过难关?
多年来的工作实践让韩永泉意识到,受助者的问题,单纯用钱是无法解决的,韩永泉始终运用禁毒社工的专业理念接纳、尊重、帮助每一位服务对象。他深知,家是吸毒人员回归的“第一站”,“第一站”的关爱和支持能有效帮助他们更好地坚定戒毒信念,也是他们维持戒毒操守的强大精神支柱。韩永泉不断地通过努力和行动,积极为每一位戒毒者搭建回归家庭的桥梁,为其争取家人的支持与接纳。
“快递哥”因吸毒于2013年11月被公安机关强制隔离戒毒2年。2015年12月出所后,被责令进行社区康复。但“快递哥”并未按时到社区报到,反而玩起了“人间蒸发”。韩永泉和同事们几经辗转,期间通过居委会、邻居、中介公司查地址电话等多种方式找到其父母,最后拿到他的电话。最初,“快递哥”与禁毒社工们交流时显得疑心重重、吞吞吐吐、欲言又止。不久,他的态度开始变得越来越不耐烦。直到最后,干脆就不再接禁毒社工们的电话。由于“快递哥”没有固定的住处,平日里也很难找到他本人。
难道就此放弃吗?“快递哥”的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是他又再次吸毒了,还是另有隐情?
韩永泉没有放弃,他经过多方打听了解到,“快递哥”现在一家快递公司送快递,但因种种原因,他并未和这家公司签订劳动合同,收入不高而且基本权益得不到保障。更为关键的是,“快递哥”父母因为他吸毒,一直不肯原谅他,不准他回家居住,也从不主动联系他。
韩永泉根据搜集到的信息,深入分析和评估了“快递哥”的问题与需求:没有学历、没有一技之长、居无定所、没有亲情关爱。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真正帮到“快递哥”。
于是,韩永泉带着同事们,先为“快递哥”的父母做心理疏导工作,帮助“快递哥”争取到家人的接纳与支持,通过不断地安抚和劝导,“快递哥”最终获得了家人的支持。同时,帮“快递哥”换了新的手机号码,由父母监督其不再与曾经的“毒友”联系,“快递哥”也因此重新搬回家和父母团聚。
随着“快递哥”能够遵守社区戒毒(康复)协议,禁毒社工们又联络快递公司解决了他的工作问题,说服公司和他签订了正式合同,帮他购买“五险一金”,让他真正能够自食其力。父母的关爱、禁毒社工的服务、同事的友情,也因此让“快递哥”重新找回了生活信心。
韩永泉在社区宣传中讲解毒品模型
一份使命
韩永泉坚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及时有效地引导服务对象正确认识吸毒行为、主动抵制毒友的诱惑,是促使其重新建立正常的社交支持网络、提升社会环境适应能力及处理问题能力的关键一环,如此才有可能真正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
他经常努力思考如何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如何增强服务能力,他始终把这项任务视为一名禁毒社工应尽的责任和使命,认真处理好服务对象遇到的每个问题。
“好好的生意不做,为什么要做禁毒项目?很多人不理解。”2015年至今,韩永泉从事禁毒相关的社工工作已有7年,越和戒毒者们接触,他反而越坚定了信心。可以说,每一次关于人性、命运、家庭的触动,都让他有一种使命感。
韩永泉讲述了一个他始终难以忘记的故事,花季女孩小丽才16岁,就染上了毒瘾。2019年当韩永泉找到她的时候,她已经有1年多的吸毒历史。女孩家境优越,因为父母整日忙碌,疏忽了对她的管教和关心。处于叛逆期的小丽便结交到一些所谓的“社会朋友”,很快在这些“社会朋友”的教唆下染上了毒瘾。
少女敏感、多疑,韩永泉的关心和帮助,都被她视作监视和约束。因为吸毒,她双腿出现溃烂,女孩天生爱美,这也成了她不愿触及的“伤疤”。“作为一名禁毒社工,除了要有同理心,我们更要学会尊重和接纳服务对象的一切,用朋友的方式平等交流,才能真正走进她的世界。”在韩永泉和禁毒社工们的不懈努力下,小丽终于开始乐观起来,逐渐开始恢复正常生活。不久前,在韩永泉组织的禁毒宣传活动中,小丽还现身说法,劝诫其他的戒毒者。
“虽然结果还算不错,但我依然深受触动,一个花季少女明明应当迎接的是无限可能的美好世界,但却不幸身陷“毒品囹圄”,即便胜利,也是惨胜。”韩永泉说,自己见过、帮过太多的吸毒人员,看到太多人和家庭在毒品漩涡里挣扎的惨状。他深知,最好办法不是帮助吸毒者戒毒,而是让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人主动远离毒品、抵制毒品。
“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我愿意去做”
谈起最初接触禁毒项目,韩永泉说:“整个人很迷茫,周围没有做相关项目的人,没有可以参考学习的技巧。”但父亲那句“世上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始终鼓励着他。最终他联系了《新禁毒全书》的主编刘建宏,得到其支持,这个项目才开始起步。
真正让韩永泉下定决心只做禁毒社会工作是在2019年。他在前往强戒所开展禁毒宣传后,禁毒服务热线接收到大量的求助信息,秉着“救一人救一家”的原则,他带领团队展开服务,并成为重庆市首家专业禁毒社会工作项目的机构。
对此,韩永泉坦言,禁毒领域是最容易被放弃的。他说:“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我愿意去做,助人自助,自助助人。”
韩永泉从事社会工作7年,专注禁毒领域。他创新了针对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的“月度研讨、专人监管、小组实施、专业服务”的工作模式和“1234567”禁毒社会工作模式;提出并多年来坚持“日日进家庭、月月进社区、年年进学校”的禁毒宣传工作模式;着力构建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新格局,共建重庆市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主城片区指导站;推动成立专属禁毒服务热线、禁毒协会等。他带领禁毒社会工作师和各相关单位共同努力,使辖区平均管控率从接手时的10%上升到目前的96%,实现了找得到、管得住的工作目标,为创建和谐社区、无毒社区贡献了力量。被评价为:重庆禁毒社工领域先行者。先后被工人日报、法治报、人民网、重庆日报、华龙网等报道,项目报道转载新闻等一千五百余篇次,区级及以上三百余篇次,市级媒体百余篇,国家级媒体数十篇。
韩永泉为社区居民做禁毒宣传
至今,韩永泉依然坚守在禁毒社工的岗位上。陆续被评为“2021年重庆市最美社会工作者”、“2021年重庆市最美禁毒人”后,他表示,未来将继续在禁毒路上努力奋斗、再接再厉,充分发挥好示范引领和传帮带作用,帮助培养出更多专业可靠、业务过硬的禁毒社工。
来源:社工中国网
“2022寻找最美医务社会工作者”
案例征集活动征集中!
“2022寻找最美医务社会工作者”系列活动由《公益时报》社、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联合主办,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成长天使基金、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红十字国际学院支持。
此次案例征集旨在寻找2021年1月至12月期间在医务社会工作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个人事迹或者机构案例。
参与对象以全国医务社会工作者为主,参与范围涵盖医疗卫生机构、医药健康行业社会团体、专业医务社会工作者机构中的医务社会工作者等群体。
此次征集采取机构推荐、公众自荐和专家评审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活动客观公正。即日起至4月15日,各地社会工作行业组织(省、市级社会工作协会/联合会,省级医院协会医务社会工作专委会/分会)、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医疗机构、慈善组织等机构或者个人均可进行推荐自荐,并将推荐或自荐材料报送至组委会。
预计5月中旬,经业界专家初审、复审之后,主办方将对外发布“十大医务社会工作者案例”“最美医务社会工作者案例”“医务社会工作机构示范案例”和“医务社会工作事业卓越案例”等。
案例征集期间,主办方还将通过深入医疗机构走访、调研等方式,挖掘医务社工典型案例,通过直播访谈、海报、平面媒体、网络媒体等多种宣传方式,宣传医务社会工作者的先进事迹,以进一步促进公众对医务社会工作的了解,增加对医务社会工作者的认同。
► 推荐材料报送方式
一、申请表主要事迹不超过300字(附件不超过2000字),候选人照片(纯色正装照,1年内彩色白底标准证件照电子版,附一张单人清晰形象照或工作照。
二、案例材料Word版本和盖章扫描件需同时发至本通知指定邮箱,文件及邮件名称均为“2022寻找最美医务社会工作者:省份+机构+姓名”。
三、案例材料接收截止时间为2022年4月15日24时。
► 请在公众号直接回复“申请表”填写申请
► 组委会联系方式
活动咨询:
白老师 010-65953696
陈老师 010-85594836
电子邮箱:gysb@gongyishibao.com
► 主办单位
《公益时报》社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
► 特别支持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成长天使基金
► 支持单位
红十字国际学院
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
中国红十字报
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
北京医院协会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
来源:社工中国网
作者:韩永泉
值班编辑:于俊如 责任编辑:张雪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