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读郑州
郑州--- 一座由考古发现的中国创世王都
作者:阎铁成
第九篇 郑州历史大事记(公元前500年前)
25亿年前 郑州所在的嵩山地区露出海平面,成为欧亚板块最先形成的陆地。
10万年前 郑州地区的织机洞内生活有人类,遗留有丰富的文化遗存。
5万-3万年前 在郑州二七区、新郑市、登封市、新密市、荥阳市一带存在众多人类生存遗迹,表明这个时期东亚地区现代人类在这里生存生活,并有了现代人的思维和行为。
1万年前至9000年前 郑州人类社会发展已由旧石器时期进入新石器时期,在李家沟遗址内发现了丰富的打制石器、磨制石器和夹砂陶器残片。
公元前7000至前5000年 郑州人类生活遗存遍布。以新郑裴李岗、新密莪沟、巩义铁生沟和北营遗址最为著名。有早期新石器遗存石镰、石铲、石斧、石磨盘,以及细泥红陶器等。在唐户发现了形成规模的村落,半地穴式房屋60余座,其中有三开间房屋。
公元前5500至前3000年 郑州大河村文化,遗址总面积约4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4~12.5米,遗物有土房基、彩陶等,彩陶上绘有太阳纹等图饰。还有高梁、莲子等农作物种子。证明了早在5000年前郑州地区已成为较繁荣的聚居中心。
公元前4000年前后 郑州人类纺织技术已臻成熟,在青台遗址发现了中国最早的丝织实物。
公元前3300至前2800年 郑州人建筑西山古城遗址,这是我国年代最早,建筑技术最为先进的仰韶文化时期的城址。
公元前2600年前后 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建都于有熊(今新郑市境)。黄帝,姬姓,又称有熊氏。据传,黄帝定都有熊后,制定历法,创造文字,创立度量衡,育蚕制丝,修造宫室屋宇,发展农业生产。开创中华文明之始。
公元前2500年左右 郑州人已稔熟冶铜技术,在牛砦遗址内发现了冶炼青铜的坩埚。
公元前2300年前后 郑州修造古城寨城池,至今仍完好屹立于地面之上。
公元前21世纪至前18世纪 帝舜禅位于夏禹,禹划九州,郑州一带为中州,禹居之并建都于阳城(今登封市告成)。禹,姒姓,名文命。鲧之子,本为夏族部落的首领,在舜时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由于禹的治水,使洪水泛滥的“荥播”,变成有利于人民生产的荥泽,荥泽西岸成为人口众多、经济发达的地区。夏启(夏禹之子)居于黄台(今新密新砦),太康(禹之孙)居于斟鄩(今巩义市回郭镇罗庄至芝田镇稍柴村一带)。太康兄弟五人曾集会于洛汭(今巩义市洛口),作《五子之歌》。登封有35万平米的王城岗城址,新密有100万平米的新砦城址,巩义有花地嘴遗址、斟鄩遗址等。
约公元前17世纪末 商汤建国都亳,即今郑州商城。先后历商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太康、小甲、雍已、太戊九王。郑州商城由外城、内城、宫城三重城组成,面积在25平方公里以上。城内遗存大面积夯土宫殿基址,城址周围发现多处商代青铜冶铸、骨器制作、陶器烧制等作坊遗迹。发掘出3处大型窖藏坑,其中一处出土两件大型铜方鼎,分别高1米和0.87在西城外出土两件大型铜方鼎,分别高1米和0.87米。此外还出土各类珍贵文物上万件。其中的原始青瓷为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瓷器。
约公元前15世纪 仲丁由亳迁都于敖(今郑州黄河风景区一带)。至今仍可寻城墙遗迹。
约公元前14世纪盘庚迁都于殷。今郑州小双桥有600万平米商代遗址。遗址内发现大型宫殿高台基址、道路、祭祀坑等,出土铜器、玉器、骨器和陶器,还发现有朱书文字。
约公元前11世纪 周武王灭商建立周王朝,大封诸侯于天下。其弟叔鲜被封于今郑州市一带,称管国。封虢叔于今荥阳一带,是为东虢。封郐叔于祝融之墟,是为郐国。今郑州存娘娘寨、苑陵、华阳寨等众多两周时期城址。
约公元前11世纪 周公姬旦为了在天下之中立都建国,在今日郑州登封市告成一带立表测影,确立此处为“天地之中”。随即在据此不远的洛水之畔建成周城,是为今日洛阳建城之始。今有周公测景台。
约公元前10世纪 周穆王狩猎于圃田,遇猛虎,禁卫军勇士高奔戎生擒猛虎,穆王命令将虎关养于东虞(今荥阳汜水镇西)。因而称这个地方为“虎牢”。
公元前773年 诸侯多叛周,郑桓公将部族、财物由棫林(今陕西省华县东)迁到郐虢之间.为以后在东方建立新郑国打下基础。
公元前770年 郑武王护平王东迁。次年灭郐,平王四年又灭东虢,在此地盘上重建郑国。为了区别于西周时陕西的郑国,故称新郑。今日新郑存有城墙达16公里,城内发现众多精美青铜器。
公元前757-前701年郑武公、郑庄公实施启拓封疆,郑国人郑邴建启封域。汉时为避汉景帝刘启名,改称开封城。
公元前743年郑庄公母武姜为叔段请封地,庄公给京(邑名,故址在今荥阳市东南)地使居之,所以又称叔段为京城大叔。今存京城城址。
公元前718年 郑军败燕师于虎牢(今荥阳市汜水镇西)。
公元前673年 因周王室内乱,郑伯和虢公率兵攻占王城,送周惠王复位,惠王赐郑伯虎牢以东的土地作为酬谢。
公元前657年 楚侵郑。次年取得中原霸主地位的齐桓公召集鲁、宋、陈、郑、卫、许、曹等诸侯国,计划攻楚。自此,郑国成为齐、晋、秦、楚等大国争夺对象,国势日衰。
公元前645年 郑州人管仲去世。曾辅佐齐国桓公富国强兵,成为春秋霸主。
公元前640年 滑人叛郑,郑兵出兵征滑(今巩义市鲁庄镇西)。
公元前636年 周王室发生内乱,周襄王出奔,避乱于坎欿(今荥阳市高山镇)
公元前632年晋伐楚获胜,筑王宫于践土(今郑州古荥镇西)迎周襄王,大会诸侯,史称“践土之盟”。自此晋文公称霸。
公元前627年 秦军偷袭郑国,行至滑地,郑国商人弦高发现,便赶了自己的牛群,假郑国使臣,前来犒赏秦军,秦军以为郑国已有所准备,不敢再去偷袭,便灭滑而回。
公元前608年 晋赵盾攻郑,楚莠贾救郑,挫晋军于棐林(在中牟、新郑之交)。
公元前606~前597年 楚军多次入侵郑国。前597年,楚军占领郑国,入其皇门,郑襄公肉袒牵羊,赴楚军请罪,楚军因此后退30里。晋国派大将荀林父救郑,屯兵于敖、鄗(在今荥阳市东北)间,与楚军大战,晋军大败,史称为“邲之役”。
公元前571年 晋国多次率诸侯之师侵郑,在虎牢筑城,长期驻军以威胁郑国。虎牢筑城开始于此。
公元前554年 郑国新旧贵族斗争激烈,子展、子西率国人攻杀子孔。子展当国,子西听政,立子产(公孙侨)为卿。
公元前545~前501年 郑州人邓析在世,首倡“名辩之学”,成为今日律师鼻祖。
公元前542年 郑国人常聚集在乡校里,议论国家的是非,大夫然明认为是在诽谤朝政,请子产封闭乡校,子产没有同意,说:“是我师也,若之何毁之?”
公元前538年 郑子产制订“丘赋”,规定原属采邑主的不服兵役的人要出军赋、服兵役。
公元前536年 郑子产“铸刑鼎”。这是我国最早的成文法律。
公元前522年 郑太叔率兵镇压萑符(泽名,属圃田泽一部分,今郑州市东15公里的圃田村)一带的奴隶暴动,尽杀之。
豫尚风行
微信号:ysfx7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