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一年销售优质梨枣2.5万吨,潍坊一村庄成全国最大梨枣生产基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8-18 17:30:34    作者:life    浏览次数:4134    评论:0
导读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记者 陈晨 通讯员 李亚豪 王夏倩 潍坊昌邑市卜庄镇大陆村现有420户,1400口人,耕地总面积3200亩,以梨枣种植闻名乡里。先后被授予“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全省村镇建设明星村”“全省卫生村庄”“省级休闲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记者 陈晨 通讯员 李亚豪 王夏倩

潍坊昌邑市卜庄镇大陆村现有420户,1400口人,耕地总面积3200亩,以梨枣种植闻名乡里。先后被授予“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全省村镇建设明星村”“全省卫生村庄”“省级休闲农业示范村庄”等80多项荣誉称号。近年来,大陆村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集聚资源、集中力量,在做大做强梨枣产业、加快建设美丽乡村、培育良好社会风尚、夯实基层治理基础四个方面走在前列,打造乡村振兴“大陆样板”。

首先,着眼于让村民腰包“鼓起来”,做大做强梨枣产业。实施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也是推动广大农民实现生活富裕的关键。自1998年开始,大陆村便抢抓市场机遇,从山西引进梨枣种植,通过加快土地经营权流转等方式,从最初仅在206国道两侧种植500亩,逐步发展到现在辐射带动周边12个村、种植面积突破万亩,年销售优质梨枣2.5万吨规模。为保证梨枣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积极进行农业基础设施投入。

近年来,新扩建1.5万平方米梨枣交易市场,建造300吨梨枣保鲜恒温库,建设1800平方米集展示、储存、实验为一体的为农服务中心,解决了梨枣种植、销售、储存难题。推进组织化经营,成立大陆梨枣合作社,采用先进的节水、节能滴灌技术,统一推广农业有机肥料,进一步提高种植技术,提高产品质量,目前已实现亩产达6000斤。为进一步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提高为农服务水平,提升梨枣质量品质,投资230多万元,建设5300平方米的大陆为农服务中心,充分整合现有供销社网点和农技、农资、电商等资源,提供产、供、销一体化服务,服务于农,便捷与农,带动周边10公里内12个村庄,1000多户枣农,形成了从耕种到销售的全程服务体系。其中,仅统一购买生产资料一项,每年可给枣农节约成本80万元,达到产业得发展、农民得收益的双赢效果。强化品牌意识,加强对外宣传,在省、潍坊市各大新闻媒体做好梨枣宣传推介文章,不断增加“大陆梨枣”知名度,“大陆牌”梨枣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A级食品。

如今,大陆村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梨枣生产基地,成为全国梨枣价格形成中心、交易中心,年仅梨枣销售收入就有3000多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4万余元。依托梨枣种植业,积极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打造农业产业化经营“升级版”。自2017年开始,先后举办了四届“卜庄大陆梨枣节”,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梨枣经营户、种植户、社会各界朋友和当地枣农欢聚一堂、交流种植技术,品味梨枣甘甜、共享丰收喜悦;形成了集采摘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生态旅游景点,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特别是2020年9月第四届梨枣节期间,开展了文艺表演、梨枣采摘、网红直播、田园摄影展等一系列活动,省市县三级电视台播报开幕盛况,网络直播点击率达12万人次,进一步打响了“大陆梨枣”品牌。

其次,着眼于让人居环境“好起来”,加快建设美丽乡村。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大陆村以创建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带头村和示范村为目标,全力打造村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围绕“人文美、生态美、生活美”的总要求,致力于打造生态宜居的“最美大陆”,严格按照《美丽乡村建设规范山东省地方标准》,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先后投资800多万元,对全村6条主要街道和120余条胡同小巷进行了柏油、水泥硬化,目前,户户通工程已全面完成;整村制完成污水改造工作,为环保部调研、省环保厅召开农村污水治理培训班提供观摩现场。坚持在村容村貌提升方面下功夫,投资100多万元对道路两侧、房前屋后进行植树绿化、村庄环境美化,呈现出三季有花、四季见绿的生态画卷。实施人工湖环境提升工程,对村内人工湖公园绿化2000多平方米,成为周边村民闲暇游玩的好去处,进一步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再者,着眼于让文明乡风“树起来”,培育良好社会风尚。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的振兴,更是文化的振兴、农民素质的提升。大陆村红色文化底蕴深厚。围绕打响“梨枣之乡、红色大陆”品牌,建设了600平米的大陆村史馆,重点打造了胶东军区副司令员陆升勋烈士故居,让红色精神永续传承。留住红色记忆的同时,注重增强文化凝聚力,培育形成良好社会风尚。一是积极开展移风易俗。早在1987年便开始提倡“厚养薄葬”,成为昌邑市第一个实行丧葬改革的村。成立红白理事会,提倡丧事简办、婚事新办,避免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减轻了村民负担,形成了良好的村风民风。二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投资20余万元组建了全市规模最大的农民鼓乐团,拥有160余人的威风锣鼓队和妇女腰鼓队,连续多年受邀参加潍坊国际风筝会、昌邑市绿博会等大型节会演出,被山东省文化厅授予“文化惠民送戏下乡”定点单位,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农村文化品牌。三是抓好乡风文明建设。注重“孝”文化建设,早在上世纪80年代便建立了全市第一家敬老院,村集体每年为7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节日福利,力求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安享晚年。设立“四德榜”,开展“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活动,发挥尊老爱幼、遵纪守法、家庭和睦等先进典型的模范带动作用,持续形成崇德向善的正能量。

最后,着眼于让村级组织“强起来”,夯实基层治理基础。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保证。大陆村以村党支部为堡垒,加强和创新村级社会治理,不断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全村上下更加和谐团结、安定有序,多年来从未发生一起上访问题。一是发挥好头雁作用。充分调动村“两委”干部在村级事务工作中的积极性,党支部书记以身作则,认真坐班、主动服务。“两委”成员在“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合作医疗费、有线电视管理费等收缴工作中发挥带头作用,保证上级要求落到实处。二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结合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鼓励每名党员争做党委政府的宣传员、增收致富的带头人、文明乡风的倡导者、和谐稳定的维护者,用党员榜样的力量教育群众、鼓舞村民。三是发挥村党支部坚强堡垒作用。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不动摇,不搞形式、不走过场,每月按时召开组织生活会,进一步提升党员意识和纪律规矩意识,为村级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四是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村级管理机制。探索运用村务党务信息化网络平台进行“三务”公开,做到了当月村务当月公开,重点工作随时公开,并在年底以发放明白纸的方式,对党务、村务、财务进行详细公开,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严格民主议事程序,村级重大事项必须经过“两个代表议事会”讨论,大会通过后方能实施,并接受群众代表全程监督,增强了村级工作的透明度。实行网格化治理模式,村庄治理划分为6个网格,梨枣产业治理划分为20个网格,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全村心连心”。

 
关键词: 梨枣图片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144635.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