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广东鹤山:鲜为人知的鲜卑村流传的家训和家风(鹤山 鲜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8-19 15:36:19    作者:life    浏览次数:1311    评论:0
导读

我国民间一直流传着一些公认的有价值的家训和家风文化。这里面,也包含着一些很有意义的国风价值的弘扬的探索尝试。 家训是一些宗族里有远见的先辈和有名望之人,经过深思熟虑后,给后辈留下自己对社会的洞察,对人生的真知灼见和体会。里面带着对后辈的真切

我国民间一直流传着一些公认的有价值的家训和家风文化。这里面,也包含着一些很有意义的国风价值的弘扬的探索尝试。

家训是一些宗族里有远见的先辈和有名望之人,经过深思熟虑后,给后辈留下自己对社会的洞察,对人生的真知灼见和体会。里面带着对后辈的真切期望和关怀,对子孙后代面对困境渡过难关和保持家族的血脉流传寄予自己殷切的教导。基本都是肺腑之言。

因为这些叮嘱都不是有意给外人看的,很多是真心实意的话语。因此,很多源远流长很有文化积淀的家族的家训很值得重视,往往不会那种腐的陈辞烂调。陈辞烂调也没有多少用,肯定得不到后世的长久的重视。如果一些家族后人世世代代一直重视一些很有价值的家训,形成一种族人的风气,一直伴随着他们的后人,成为他们的精神支柱和向导,一代又一代地虔诚地秉承和遵循,使得家族能够面对外界的巨大变化的种种考验,经盛不衰,这无疑也是一种宝贵的值得推广的国风。

我虽然是土生土长的广东人,也比较关注岭南文化和历史。但因为广东的鲜卑村一直宣传得不多,我一直不知道在广东鹤山有一条鲜为人知的鲜卑村。我是想与人组织去外地自驾游时在网上查找广东值得游游玩的乡村才偶然发现的。

我国有一些著名的家训,很多人都知道,比如《颜氏家训》《包拯家训》和诸葛亮诫子书》等。

《包拯家训》有说:“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颜氏家训》有说:“习闲成懒,习懒成病。”“巧伪不如拙诚。”诸葛亮《诫子书》有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些话都广为传诵。很多教育意义。

广东江门鹤山市龙口镇的霄南村,生活着以源姓村民为多的鲜卑族的后裔,已有740多年的历史,源姓村民均是古代鲜卑族的后裔。村里的祠堂很多,每个祠堂前都建有较大的精心设计的池塘,很讲布局。一看就知道这里面有讲究。我知了哥到了这里,无论与村里的老人聊天,问路,他们都很热情,很和善,很有涵养。对村里的鲜卑历史文化、古建筑古祠堂、源氏人文故事等,他们都很乐于介绍。村里,有他们源氏祖先源贺纪念铜像、村史民俗文化展览馆和400座保存得比较好的古建筑等。

霄南村村口

村里的源贺塑像

我与朋友寻找村史民俗文化展览馆,碰到源氏很有历史的源吉林甘和茶的比较年轻的源姓负责人正送客出来,见我们问路,热情邀请我们上楼去他们的公司里喝茶聊天,这一聊,我才意外得知,他们源氏的祖先在北魏之前建立南凉称过帝。

历侍北魏四朝屡立战功并成为朝中重臣的源贺临终前给后代留下遗言:“汝其毋傲吝,毋荒怠,毋奢越,毋嫉妒;疑思问,言思审,行思恭,服思度;目观必真,耳属必正;遏恶扬善,亲贤远佞;诚勤以事君,清约以行己。”非常有教育意义。

源贺之子源怀奉公不挠,年轻时的好友贪腐被他巡查发现,对方置酒求情他不为所动,一样上表弹劾。源贺的七世孙源乾曜在开元时期成为一代名相,担任宰相近十年,政绩显著。隋、唐、宋等朝代,源氏家族在正史上被立传者有40位之多。可见,源氏家风之突出。

到了宋代以后,中原历经多次帝皇更替后,源氏被迫多次逃亡,屡经迁徙,定居鹤山市龙口镇霄南村。我国古代多次出现民族大融合,鲜卑族融入了汉族,却有一支古代鲜卑族的后裔出现在广东,而且,我知了哥从他们的历史中,有机缘得以接触源氏祖先的家训,思考它的现代意义,也思考它有没有国风意义,这也算是我的一种幸运。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145147.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