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郴粮机设计承建的日产300吨大米生产线
我市首批参与“百名干部湾区沉浸式培训”的50名学员赴大湾区培训
东江湖大数据产业园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
2022年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通报,对省政府2021年重点工作综合大督查发现的40项典型经验做法给予表扬。
其中,郴州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可持续示范区”)建设经验做法获通报表扬。
仔细研读这份通报,东江湖大数据中心刷新世界大数据中心节能指标纪录,被工信部评为“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苏仙区采取“矿业整顿—综合治理—有效开发”的系统治理模式,推动秧溪河(西河)流域成功获评湖南省“美丽河湖”,成为可持续示范区建设的经典范例;以水电和新能源发电为主的清洁能源装机总规模占全市电源点总装机规模的66%……
这样的成绩,原动力就是创新。
郴州积极履行建设可持续示范区主体责任,重点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创新成果转化、创新平台引进和建设等三大工程,初步建成以创新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政产学研结合为支撑的可持续发展创新体系,推动郴州可持续发展走出一条特色之路,形成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郴州经验、湖南样板、中国方案。
创新主体成倍增长
7月中旬,南方的“双抢”开启。
事关粮食的大事,含糊不得。一年丰收的稻谷,要如何变成白花花的大米?
专注干一件事,55年专利超过150项,湖南郴州粮油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郴粮机)给出了答案。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郴粮机,成立于1967年,是我国大米加工设备、粮食烘干仓储设备及杂粮加工设备的骨干研制厂家,专注粮油机械研发制造,“郴粮机出品”更是走向世界市场,基本覆盖了世界上所有的水稻产区和杂粮产区。
在郴粮机的产品里,立式砂辊碾米机是当仁不让的“爆款”,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粮食企业获得的最高奖项。
而郴粮机最新开发了基于物联网云平台的粮机智能信息服务综合系统,填补了国内粮食加工在线识别技术空白,推动了我国粮食加工由智能化向智慧化转型。
“我们坚持走一条专业化的路,走好这条路,就需要产品技术创新、生产方式创新两大要素驱动。”该公司董事长、党总支书记何益荣说。
这种机器更适合加工北方粳米,采用“多机轻碾”技术,碎米少了、出米率高了,还能通过手机App远程控制,如今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40%。
细数郴粮机的产品,不难发现,贯穿始终的创新内核,使企业风生水起。
稳扎稳打,2020年7月,郴粮机三期工程竣工,建筑面积近20000平方米,依托于此建设的郴粮机年产3000台/套云端智能粮食加工、仓储设备生产线,大大提高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如今,打造国家级粮机技术研发中心、国际一流粮机制造示范性工厂已成为郴粮机的新目标。
另一家国家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湖南农夫机电有限公司(简称“湖南农夫”)的生产车间里机声隆隆,200多名工人忙着上料、组装、焊接、调试,平均40分钟就有一台组装好的农机,发往国内外市场。
湖南农夫是从事现代农业装备研发和制造的企业,也是国内橡胶履带拖拉机行业领军企业,其轻型履带式拖拉机占全国市场份额近50%。
近几年来,该公司加大技术创新和技改力度,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特别是国内首创的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和橡胶履带拖拉机系列产品,解决了我国水稻产区水田保护性耕作难题。
该公司创造了国内多个第一,包括研发生产第一台半轮式耕田机、第一台双轮耕田机、国内首台高端大马力履带拖拉机等,是国家行业标准《耕整机技术条件》《轻型履带拖拉机技术条件》起草单位。
“是科技的力量让我们在行业内逐步崛起。”湖南农夫负责人黄太平介绍,公司每年坚持从销售收入中提取4%至5%作为研发经费。
目前,公司拥有国家专利61项,其中发明专利11项。公司自主研发的液控差速转向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今年,公司将研发经费在往年基础上再提高40%。
以郴粮机、农夫机电为代表,郴州的创新主体聚沙成塔,为可持续示范区贡献力量。
据统计数据,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从2019年的211家增加到2021年的369家;入库登记科技中小型企业从2019年的93家增加到2021年的431家。
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实现零的突破,现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家,国家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省级小巨人企业由44家增至88家。
创新人才成就未来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
面对更加激烈的科技竞争,如果科技创新搞不上去,发展动力就很难实现成功转换。
“得人则安,失人则危。”只有得到创新人才,才能顺利开展创新事业。
郴州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需要创新人才。
2021年11月25日上午,郴州市现代可持续发展创新研究院与重金属污染物控制与资源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签订合作协议。
未来,双方将围绕“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绿色发展”为主题开展合作,为我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建设提供人才和技术保障。
这只是郴州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揽才的缩影。
3年来,“林邑聚才”计划、“人才新政52条”、组建人才集团、成立专家咨询指导委员会……一系列举措为郴州引进企业高层次人才42名,认定新引进青年人才62名,100名高素质专业化党政人才以及众多院士专家。
2022年6月27日,郴州百名干部湾区沉浸式培训启动暨郴州人才集团揭牌。
揭牌后,集团将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服务等方面加强与深圳的联动,推动人才直通、资源共享,共同把两地创新创业服务得更好,把招才引智之门打得更开,把人才服务保障做得更优,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人才动力。
首批参与“百名干部湾区沉浸式培训”的50名学员,是我市从300多名干部中优中选优的“尖子生”,他们驻点深圳的产业园区、重点企业、科创平台等进行沉浸式培训,学习大湾区的先进理念、创新思维、成功经验,为郴州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党政人才支撑。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一级调研员胡志华表示:“沉浸式培训的目的是要通过学习‘深圳精神’来丰富‘郴州精神’,通过学习‘深圳模式’来提升‘郴州模式’,通过学习‘深圳速度’来赋能‘郴州速度’。 ”
深圳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也是科技创新的高地。毕业于海南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市纪委监委驻市人大常委会机关纪检监察组副组长胡鹏飞,不仅在深圳企业工作过一段时间,还在市经信委负责过项目建设、争资立项、招商引资等工作。
“让自己有更高的站位,增强己的服务意识、创新意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执行力,更能够站在大局的视野,更高的站位来看、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胡鹏飞说。
此次“百名干部湾区沉浸式培训”活动主要的培训内容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湾区实践、产城融合、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现代企业管理等,采取“集中培训+实践培训”的方式进行,综合运用沉浸式、研讨式等多种现代教学方法,做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
南下取经,创新为要。
3年来,我市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使命担当,在推进示范区建设中探索,以创新精神、创新举措、创新成果,有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重大平台成功跨越
7月6日,郴州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专家咨询指导委员会2022年第一次专题研讨会在长沙召开。
来自省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南大学院士团队、湖南农业大学院士团队、国防科技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委员参会。
智囊云集的群英会,是郴州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过程中的一大特色。
以此搭建的平台,让专家学者对示范区建设畅所欲言,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体现了专家在示范区建设中决策咨询的重要作用。
回顾三年来,示范区建设过程中,重大平台的建设助力不小。
2021年12月25日上午,我市举行南岭现代种业研究院成立暨揭牌仪式。
南岭现代种业研究院由我市与湘南学院联合共建、共管、共享,是服务郴州农业百亿产业的重要平台。
南岭现代种业研究院的正式成立,是郴州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的重大举措,也标志着郴州在搭建一流人才创新平台、助力湖南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上迈出关键一步。不仅为我市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种下了一颗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的“种子”,更为我市大力引人才、搭平台发挥了“种源”作用。
2022年春天,万物复苏,新一年的耕种拉开帷幕。
3月2日,南岭现代种业研究院院长宋松泉与郴州市农科所蔬菜室科研团队组成的专家组一行,来到苏仙瑶岭生态休闲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开展蔬菜生产调研及技术指导。
苏仙瑶岭生态休闲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位于五盖山镇,成立于2015年,现有流转土地面积2260亩,合作基地1650亩,每年产值2000多万元。
2019年,该公司被定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是第一批湖南省“湘江源”公用品牌授牌企业。其中种植的辣椒、菜薹、结球白菜、萝卜被认定绿色食品。
公司负责人朱小见领着专家们参观了3个种植基地,细数基地的优势: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长,适合种植高产值、高品质的高山特色蔬菜,特色农产品虫害少、口感好、特别甜。
因此,鉴于该地有着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朱小见希望科研专家组能够在新品种推荐、种植结构调整、精准优质栽培技术等方面给予一定的科技支持。
宋松泉和专家组建议要充分发挥地域优势,进行种植结构调整,适应市场需求,适度规模经营。同时,宋松泉和专家组表示将在新品种选育、克服连作障碍、增施有机肥、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以及发掘当地野生蔬菜资源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
如果说南岭现代种业研究院挂牌成立是创新平台建设的一小步,郴州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创新中心则是着眼全局的落子。
2021年5月27日,郴州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正式启动。
创新中心是由郴州现代可持续发展创新研究院、湖南郴州绿色技术银行、潇湘技术要素大市场郴州分市场、湖南国际低碳技术交易中心郴州分中心和科技合作交流中心、示范区展厅六个板块构成,将着力打造绿色信息的集成平台,绿色技术的交易平台,绿色金融的试验平台,绿色成果的转化平台和科技人才的聚集平台,为郴州打造“绿水青山样板区、绿色转型示范区、普惠发展先行区”提供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本。
创新中心是推进示范区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也是展示示范区建设先进成果和典型经验的重要平台。
此外,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了《郴州市鼓励和推进科技研发促进成果转化的若干政策》《关于推进科技成果中试转化工作的意见》等政策措施,推动了科技成果中试在探索中积极破题。
三年来,郴州实施示范区省级科技重大专项66项,突破核心技术173项,突破核心技术51项,28项科技成果产业化产生重大效益。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
编辑:黄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