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关于长笛陪练:如何用“认知控制”促进孩子自觉练笛?(竹笛陪练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8-21 11:34:52    作者:life    浏览次数:2003    评论:0
导读

“认知控制”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面对一件事情时,从头脑里的多种选择中,选一个。家长认为督促小朋友练笛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讲道理: 你要好好学,将来如何如何… 你看看别人家孩子…一天练习八个小时。 如果你考完十级,就奖励你… 然而孩子内心有可能

“认知控制”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面对一件事情时,从头脑里的多种选择中,选一个。

家长认为督促小朋友练笛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讲道理:

你要好好学,将来如何如何…

你看看别人家孩子…一天练习八个小时。

如果你考完十级,就奖励你…

然而孩子内心有可能是这样的:

那又怎样?

考完十级太难了,我还是先偷个懒吧…

我怀疑你要跟我讲道理…

如果我们用理智跟小朋友解释练长笛的重要性,即使伴随着奖励,多半也不能帮孩子养成自觉练笛的习惯,更多的时候只能给孩子带来压力。

这里我们来举个例子:

有个试验:研究员给每个孩子发一颗糖,然后跟小朋友解释这个糖多好吃。然后他们跟小朋友约定,大人们要出门一段时间,等他们回来时,小朋友再吃这颗糖,凡是做到的,就再奖励一颗。结果发现几乎每个孩子都提前吃掉了这颗糖~这种方式锻炼延迟满足通常都会失败。但让他们把棉花糖想成一副图片往往能成功。

糖对于小朋友本身就有魅力,我们通过描绘糖多好吃,则会更加促进小孩子立刻吃下手中的糖。而通过发挥想象力,把糖想成静止图片,则更能培养孩子延迟满足的能力。(孩子暂时克服吃糖的想法)

反过来想:乐器对于小朋友的吸引力在哪里?

所以sky认为,多往好听、操作乐器有趣的方向引导,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琴童养成自觉练笛的习惯,这比讲道理有用。道理用在这里,容易把孩子对吹长笛这件事等同于把一颗糖变成一幅静止的画,从而更加不想吹笛…

因此我们需要想办法,当小朋友在练笛和不练笛之间做选择时,通过上述办法,引导他(她)们做出练笛的选择!

建议用以下两种办法督促孩子练习:

1.进行恰当的夸赞,跟他们说“你吹的长笛声音很好听”、“你吹奏的这首乐曲很好听”。听到家长这么说,通常孩子心里会想,自己学笛子这件事,使一家人很开心,从而更加愿意在吹长笛上花时间。

2.多给孩子播放长笛的音频。可以是专门花时间聆听,也可以仅作为背景音乐播放,让孩子能在音乐里浸泡,给孩子创造学笛的氛围。多感受音乐的美,提高审美能力,这也能在很大程度促进孩子的学笛动力

多花一些心思,不仅能促进孩子早日养成自觉练习的习惯,还能让琴童和家长的关系因为学习音乐变得更亲密。

(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关键词: 长笛图片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145930.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