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中国安徽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亮相 再现安徽文化底蕴(安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8-23 11:12:19    作者:life    浏览次数:3889    评论:0
导读

现场展示的“老王”扇 靳丹妮摄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靳丹妮):8月14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来自中国安徽的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亮相新闻发布厅,向世界展示了安徽深厚的文化底蕴。 安徽作为中国名茶太平猴魁的故乡,有着悠

现场展示的“老王”扇 靳丹妮摄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靳丹妮):8月14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来自中国安徽的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亮相新闻发布厅,向世界展示了安徽深厚的文化底蕴。

安徽作为中国名茶太平猴魁的故乡,有着悠久的茶文化历史,1915年,太平猴魁就曾参加过美国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荣获一等金质奖章,从此蜚声海内外。在太平猴魁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一百周年的2015年,太平猴魁受邀参加世界博览会,茶味香飘意大利米兰。近年来,太平猴魁的知名度不断提升,正通过“一带一路”进一步走向世界。黄山六百里猴魁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茶艺师韩剑英介绍:“我们六百里太平猴魁不是老茶,也不是芽茶,是成熟期内含物质最丰富的茶。我们猴魁跟一般的绿茶是不一样的,它的叶片和茎都比一般的绿茶要大。所以它的内含物在绿茶中是比较高的。”

竹扇艺术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和工艺制作的历史见证,经过千百年民间艺人的磨砺和历代文人的滋润,竹扇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标志物之一,并逐步由实用品演变为供人们收藏和欣赏的艺术品。安徽的“老王”牌扇子经历150多年、五代人的传承,选用优质竹材和名贵木材为原材料,制作工艺精湛,美观雅致,带有皖南特有的古色古香神韵和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2014年被收录于安徽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扇子的第五代传承人王亚凌介绍:“我们扇子的材质有乌木的、鸡翅木的、紫光檀的,然后还有香竹的、香妃竹的。我们扇骨上面的工艺比较多一些,有雕刻的,还有镶嵌的。在扇面上的话,我们扇面材质有真丝的、棉麻的、绢纸的。扇面一般都是画一些山水、花鸟、人物,或者我们地方的一些特色。”

除竹扇外,徽州竹木雕也是安徽一张亮眼的文化名片。2014年11月,徽州竹雕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徽州传统竹木雕,以徽州竹木材为原料,将山水风景、诸子经典、神话故事等内容在作品中加以呈现。安徽省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朱伟在现场向记者介绍了一款他设计的书签。朱伟说:“我们运用了徽州古窗(的设计),你看这里很多冰纹窗,很多裂纹;里面很多人字形,徽商教育孩子这叫吃的苦中苦;还有这个窗户叫落叶窗,落叶归根要记得家里。”

朱伟告诉记者,10多年前,他就将自己的产品销往美国、澳大利亚、瑞典、法国等近30个国家和地区。非遗走出国门最重要的作用之一就是让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随着对国外市场的了解,他也会根据不同国家人的喜好,不断改进自己的产品,提升作品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 安徽的文化遗产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148822.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