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创业 » 正文

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咋激活的?(如何激发农村内生发展动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8-24 09:17:09    作者:life    浏览次数:1444    评论:0
导读

来源:【淄博日报-淄博新闻网】 □本报记者 桂建明 为激发村级潜力、农民活力、振兴动力,促进集体增收、群众致富、农业发展,2020年4月,高青县芦湖街道以芦湖村为试点,在全市率先开展“三变五合”改革,打造推动乡村振兴深入实施的“芦湖样板”。

来源:【淄博日报-淄博新闻网】

□本报记者 桂建明

为激发村级潜力、农民活力、振兴动力,促进集体增收、群众致富、农业发展,2020年4月,高青县芦湖街道以芦湖村为试点,在全市率先开展“三变五合”改革,打造推动乡村振兴深入实施的“芦湖样板”。目前改革的效果怎样?如何继续往前推进?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A 改革改了什么?

“三变”即“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五合”即在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母社)的前提下,因地制宜成立土地、劳务、旅游、置业等专业合作社。

“在芦湖街道党工委的指导下,2020年4月,芦湖村成立村级党委,根据自然村特点,下设三个党支部,以组织之力推动资源整合、人才聚合、力量联合,2020年9月成立‘五大合作社’,村内4490人全部入股,推选股东代表81名,选举产生合作社理事长、监事长,完成了‘三变五合’改革的组织架构。”芦湖村党委书记卢南社告诉记者,改革架构搭起来,只是第一步,最难的,是举全村之力,做实做大各专业合作社。

B 资金怎么解决?

干事创业,需要资金,资金从哪来?

卢南社是芦湖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说起“三变五合”改革的启动资金从哪里来,他就陷入了沉思:“开始的启动资金成了我们开展‘三变五合’改革的第一道‘门坎’,当时我们村委一班人围绕着这个问题讨论了好几个晚上,最终我们村委下定决心,以我们个人担保从‘鲁担惠农贷’争取政策性贷款。”村党组织领办土地合作社最初的启动资金来自“鲁担惠农贷”的180万元政策贷款,这笔资金作为土地流转的费用和土地入股的保底费用,为土地合作社的启动注入了“活水”。

村民自愿选择,可以流转土地给合作社,流转费用为每亩1000元;也可以选择土地入股,一亩一股,每股给800元保底费用,等收获之后再按股分红;为了方便合作社土地连片运作,选择自己种地的村民,可以用换地的方式,村里从别的地块换好地给村民耕种。“当时,共有135户居民共460亩土地入股了村里的土地合作社,加上村里三资清理腾出的715亩,合作社首期运作了1000多亩土地。

村民董波永很忙,置业合作社这一块,成立了专门公司来运作,由他具体负责。董波永告诉记者,公司名叫新芦置业有限责任公司,为了解决启动资金问题,他和村党委书记卢南社以个人名义贷款30万元启动,租赁了一辆清扫车和三辆雾炮车,雇佣了4个村民,作为第三方公司中标了县里部分道路的清扫工作和绿化工程。

C 项目现状如何?

芦湖村800亩荷田一片翠绿,荷叶出水半米高,早开的荷花点缀其间,间或有成群的白鹭飞过,一幅北国江南的美丽景象。

荷田里,养着远近闻名的高青清水小龙虾,以三白“腹白”“腮白”“肉白”著名。荷田边,村民杨学增正在摆弄无人机,他刚用无人机给小龙虾投喂了颗粒料。他说,随着荷叶再长高,就需要纯人工投喂食了。使用无人机节省了大量人力,数字技术也在这里得到了应用,荷塘里布上了水下摄像头和探头,可24小时监测水质、温度等,极大地方便了管理。

杨学增带着几个人管理着合作社的水田和水面,主抓稻田的“稻蟹共生”、荷塘的“荷虾共养”、沟渠渔业的“南极白对虾”养殖这几个项目,“今年荷藕长势好,小龙虾苗足,稻秧播种早,螃蟹数量多,目前来看都很乐观,今年合作社分红一定会更多。”

据了解,通过规模化生产,芦湖村极大地提升了土地效益,过去村里的盐碱涝洼地产出非常低,种植传统作物基本每年每亩只有五六百元的收入,通过藕虾共作的立体养殖每年每亩地可以收获小龙虾250斤-300斤,可盈利5700元左右,每亩地收获鲜藕2000斤,可盈利4250元,亩收入共计可达9950元,较过去有了极大增长。

土地入股后,除了自己外出务工的,村里成立劳务合作社,为一些不种地村民和农闲时的村民,提供工作岗位,让大家另有一份钱赚。劳务合作社与置业、土地等合作社是合作关系,这些合作社要用工,都从劳务合作社调人,各种活儿尽量先让本村村民承接。

“置业这一块运作很成功,30万元贷款已经还了20万元,剩下的今年9月就可以还清。2021年,公司给村集体缴了10万元用于村民分红,今年估计能缴15万。”负责置业的董波永开心地说。

芦湖村还深入对接中国华电集团,因地制宜发展光伏产业,流转1500亩池塘、水沟为主的土地,建设“华电光伏产业园区”,形成“渔光互补”产业模式。

D项目怎么往前推进?

董波永告诉记者,置业公司揽下的绿化工程,从村里的劳务合作社招人干活,帮助解决了村里的富余劳动力。下一步,置业公司将会围绕芦湖村村民新搬迁入住的芦湖馨苑开展服务,为41栋住宅楼和3栋功能用房配套物业服务,既为村民提供了更多工作岗位,也解决了群众搬迁后的服务问题。

旅游合作社,正在抓紧运作中。”旅游合作社成员赵青海告诉记者:“我们村邻着慢城湿地公园,‘荷虾共生’基地的800亩荷塘,夏天开满荷花,风景独好,相邻的千亩稻田,一派南国风光,也是一绝。我们的龙虾体验馆,正在抓紧室内装修,这里8月份将举办我们高青县第一届龙虾节,到时游客玩完慢城湿地公园,来我们这儿拍荷花,从荷塘里钓小龙虾,到稻田里抓螃蟹,别有一番乐趣。玩够了,吃一盆肥美香辣的‘三白’清水小龙虾,再来一条黄河鲤鱼,可谓不虚此行。”赵青海为记者描述芦湖旅游的美好场景,邀请记者有机会再来采访。

土地合作社积极流转各类土地,目前已流转湖北社区南侧土地60余亩种植高档苗木,未来伴随着湖北社区搬迁工作还将流转出千余亩各类土地。“随着6个自然村搬迁,腾出来1000多亩复耕土地,加上不少村民搬迁到新村居后不愿再种地,会腾出更多土地来,土地合作社有了更多成片土地可以运作,实力将进一步壮大。”村党委书记卢南社告诉记者,“养牛小区”“高端智能蔬菜大棚”等项目也在筹划中,这些项目,“三变五合”改革以前,是不敢想的。

记者手记

过去芦湖村发展面临着“小、散、乱”的难题。“小”,就是主要以家庭为农业生产单位,产出效益比较低,质量标准参差不齐;“散”,就是村内资源分散在个体农户手中,土地集中度低,连片经营难度大,制约了农业机械化、集约化和专业化水平提升;“乱”,就是村集体家底摸得不清,部分土地承包合同不规范,产业发展缺少科学长远谋划。为实现乡村振兴目标,激活农村发展内生动力,高青县稳步推进“三变五合”改革。芦湖街道紧抓机遇,借助上级扶持政策,成立“三变改革五大合作”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帮助芦湖村做实“五合”。记者采访了解到,随着改革的推进,这几个专业合作社的有效运作,芦湖村实现了集体资产增加、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效果,乡村产业振兴的路径更加清晰。

改革突破、试点先行,芦湖村搭建起群众民生与集体经济的发展共同体。资源再盘活、资本再引入、资金再壮大,真正让村集体多得收益,让百姓多得实惠。对集体来说,长期收益、持续发展的村集体收入可分别用于村民分红和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双轮驱动,助力民生改善。对群众来说,既有土地流转保底收入、年底分红,又可到合作社务工获酬,摆脱土地再就业,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

记者采访时,正赶上村里组织最后一批村民入住新社区——芦湖馨苑。村民卢明侠选新房时,选到6号楼4层一户120平方米的房子,聊到村里的改革发展,他说:“我们现在的居住环境和城里一样好了,拿着土地流转的收入,村里还有分红,而且会越来越多。村里合作社以后挣钱了,村民福利会越来越好,日子真的是越过越红火。”

编辑:孔鼎

本文来自【淄博日报-淄博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关键词: 农村发展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150058.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