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天山南北大穿越——新疆乌孙古道8天徒步纪实
作者:曾继凯
谨以此文献给此次率领我们不畏艰难、跋山涉水、成功穿越乌孙古道的领队小山、协作不离和我那11名一路相伴、风雪同行、热情互助的队友们!
再次谢谢小山和不离,谢谢可爱的小伙伴队友们,我们因缘相会,有缘同行,谢谢一路有你!
2
“新疆是个好地方”!它地域辽阔:面积为166万平方公里,占我国国土总面积的六分之一,地貌多样:雪山、峡谷、森林、草原、湖泊、沙漠、戈壁,可以说除了大海,它几乎什么都有,新疆更因拥有乌孙古道、夏塔古道、狼塔C线、孟克特古道、环博格达线等等这样众多的国内顶级户外徒步线路而为徒步爱好者所青睐和向往,被驴友们誉为徒步的天堂。
今年6月份,我就参加了由“新疆走8户外”组织的乌孙古道徒步活动,来了一次天山南北大穿越,趟冰河、翻达坂、爬雪山、过草地,跋山涉水,探寻乌孙西迁艰险之途,感受天堂湖泊静谧之美,全程徒步约120公里,趟过大小河流92次左右,原计划7天时间完成,因故推迟一天出山,实际徒步8天时间。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作为徒步爱好者的我,对于出行其实并没有很强、很严格的计划性,大多数时候是随心随性而往的,而且我并不在意别人对于线路或者说目的地的评价,我的观念是,不论别人说好说坏,凡是我没有去过的地方或线路我都想去亲身体验一下,我认为旅行最重要、最有意义的是过程,而不是最后的结果,是自己的体验,而不是别人告诉你的什么。
14
这次徒步乌孙古道也是这样的,可能并不像大多数徒步爱好者那样计划了很久,或者说为此准备了多长时间,我是在网上无意中看到了关于这条线路的出行信息,于是马上就心生去意——去往之意,需要仔细考虑的倒是具体时间的问题,也就是到底参加哪一期的活动。在我看来,6月初可能季节还有些早,害怕有些冷,因为“五月天山雪”是常有的事,加之此前气候一直有些不稳定,气温忽冷忽热,起伏剧烈,而到7月份,我又担心进入夏天,雨水会不会多,另外也怕暑假期间人会相对多一些,我不喜欢徒步大会那种赶集式的活动,思来想去,那就定在6月底,也就是6月22日那一期吧,后来的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多么地英明,据说我们之前的一期未能成行,最关键的是我们这一期,除了一天晚上在达坂垭口处宿营时遭遇暴风雪外,几乎天天阳光灿烂,天气晴好,而且河水没有暴涨,可以说良好的天气条件,为我们的此次成功穿越,创造了非常重要、非常好的基础和条件。
15
16
第二天06月22日,星期六,晴。今天才是集合日,下午要开一个行前说明会,上午还有半天的自由活动时间。在酒店早餐后,10点左右我去酒店对面的人民公园逛了逛。
17
中午12:30新结识的队友晓萍、杨波和我三人又相约去扬子江路上的“惠丰源”吃饭(这些美食好去处都是群里的客服小蜜蜂为大家推荐的,在此致谢了),我要的是羊腿+羊排抓饭,感觉味道很好,价格不贵,分量合适,再配上奶茶,油而不腻。
18
下午4:00下楼到前台退房,然后到酒店会议室,见到了本次活动的领队小山(王鑫山,东北人)和协作不离(贵州遵义人),两个青春、阳光、帅气、干练的90后小伙。他俩对每一名队员的装备是否符合要求,都逐一进行了细致的开包检查,认为我的睡袋温标不合要求,另外还缺冰爪、墨镜等,水杯只有一个也不够,他们的这股子认真劲儿,还着实让人钦佩,我知道他们这种较真劲儿,其实还是为每一名队员好,对每一名队员负责!我临时马上在他们公司新购了羽绒睡袋、冰爪和防水袜,在旁边小超市新购了一个600毫升的水杯。
19
20
检查装备完毕之后,召开行前说明会,领队小山把此次线路的概况以及每一天的行程都为大家作了详细介绍,也交待了一些注意事项,并解答了大家的一些问题。
21
小山解释说,因前段时间有人私自穿越乌孙古道出事了,原定的进山口琼库什台所在地特克斯县政府已禁止进入穿越,组织者只得决定调整为反穿,即由原来的出山口南疆阿克苏拜城县的黑英山进入,由南向北,从北疆伊犁特克斯的琼库什台出山,正穿与反穿两者线路完全一样,如果说有什么区别的话,正穿可能是先易后难,反穿的话则是先难后易。
会后,公司还为我们发放了本次活动赞助商极星户外提供的一个大礼包,包括速干T恤、速干帽子、背包罩等,另为轻装队员发了徒步期间每天的路餐食品,每人一袋,内有馕饼、巧克力、麻花、苹果,还有葡萄干、杏仁、腰果等各式干果。
22
23
24
18:30,晓萍、杨波、今天说明会结束后刚刚从浙江金华掐着点匆匆赶来的乐百氏和我四人,一起去扬子江路上的“马胖子名吃”(红山店)吃了新疆特色大盘鸡,喝杯卡瓦斯,算是出征前的壮行酒了。饭后回酒店的路上,我意外地在转盘地下市场的一家眼镜店里买到了需要的墨镜夹片。
26
27
28
晚20:00我们集合登车,前往乌鲁木齐火车站,21:53乘坐的K9722次驶往南疆的列车徐徐发车。
我们此行全队12名队员(北京1、上海7、浙江金华1、陕西西安1、新疆伊犁1、新疆乌市1),含领队和协作共计14人,其中女队员2名,重装队员4名,我和7名来自上海的队员选择的是轻装。
来认识一下他们吧:
领队:山
协作:不离
重装四条汉子(自左至右):老关(新疆)、紫湖(新疆)、右脚(北京)、乐百氏(浙江)
上海6人小分队(自左至右):我心依旧、小猪猪的娘、小斌、李公纸、毅起走、貔貅
晓萍(上海)
作者:西北风(陕西)
全队中数我的年龄最大,和几位年轻队员都相差十几岁,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一头强驴,但常年在秦岭山中的徒步锻炼,也走过几条国内的长线,经历过一些复杂环境情况的考验,我相信我的实力,我知道我的优势是耐力好、意志力强,对即将开始的艰难征程我是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我想我一定不会拖大家的后腿的!
D2 06月24日,星期一,晴。
6:25就醒了,昨晚睡得还不错,就是有一阵感觉外面风很大,有点担心今天的天气,还好,早起钻出帐篷一看,山口天空有片朝霞,看来今天还是晴天,心里的顾虑打消了。
7:30领队小山和不离就为我们烧好了开水,做好早餐了,早餐是稀饭,小咸菜和馕饼。
30
31
早餐后拔营,8:30集结出发。穿出胡杨林之林之后,就同昨天一样,除没完没了地趟河,今天的大部分时间便都是在乱石遍布的河床上行走,没有明显的路径,与其说是在走,不如说是在乱石上蹦蹦跳跳,这样的行走我感觉很是费劲,我一直就怕走河床上的这种乱石路,走不快,还容易崴脚。
32
33
有时水面不宽,不骑马过河,但河水又比较湍急,卡地尔和他的伙伴就会主动骑马站立河水中,在我们身后暗暗保护我们,或拉我们一把,或扶我们一下,防止我们站立不稳跌倒后被水流冲走。
34
35
偶尔我们也会穿过河岸一些低矮有刺的荆棘树丛和高大的原始树林带,还分别于13点、13:24、17点通过了三座简易木桥。要说危险的是有几处岸边悬崖的栈道横切,的确难走一些。
36
37
今天还有一个地方,既不能趟河而过,又无崖壁栈道可以横切,卡地尔带我们只能绕道先上坡后下坡再回到河边,这个比较难走一些。卡地尔不仅在前面开路,还在狭窄危险处等待大家,并一一护送通过。
38
39
10:30,骑马过河后今天第一次休息;
14:00,今天第二次休息并午餐;
16:40,今天第三次休息;
17:40,今天第四次休息;
每次休息时间都不长,十几、二十分钟左右,很快就又出发了。太阳落山以后,21:40我们到达了今天的营地,位于雪山脚下河边的一处草地,真是巧了,同昨天到达营地时间几乎一样。
40
41
今天全天徒步25公里多,缓拔从海拔2100米到3100米,用时13小时。趟河共计35次,其中骑马过河两次,也和昨天一样。
42
43
线路反穿的这头两天,几乎都是在博孜克日格河流域行进,这就需要不断地在同一条河流上趟河、趟河,只是河面有宽有窄,河流有急有缓,河水有深有浅。防水袜确实能够防一般的小雨,不过直接趟河而过,袜子里也会进水的,虽是夏天,山里的河水因是雪水融化而来,反反复复进水,次数多了,时间长了,双脚的肌肤感觉还是有些拔凉拔凉的,不过走着、走着脚就发热了,另外,穿防水袜还有个好处,就是能很好地保护腿脚在过河时不受水下乱石的碰伤。
44
今天是此次徒步中行走里程最长的一天,感觉很累,身体有些反应了,腰酸,肩膀疼。
扎营后,小山和不离为我们做的晚餐是手抓羊肉饭,菜是凉拌洋葱、西红柿、辣椒,除了有热奶茶喝,还特意为我们熬制了姜红茶以驱寒,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还能吃到、喝到这些东东,绝对是美味啊。
45
46
47
48
不像昨天,今天的河水感觉要更凉而且有些浑,饭后掺点热水简单刷了个牙,没有洗漱,钻进帐篷倒头就睡了,原以为旁边哗哗的水流声响,会影响人的睡眠,其实不然,毫无影响。
49
50
51
52
53
D3 06月25日,星期二,晴。
7:00早起洗漱后,去天幕里吃饭,今天早餐是面条、馕饼,配有小咸菜。
54
55
9:30拔营出发,今天的行程要离开讨厌的、没完没了的河道乱石,爬山去了。一般认为,乌孙古道徒步最难的是翻越两个达坂,其中一个就是我们今天要翻越的达坂,叫住阿克布拉克达坂。
56
经过昨天一晚上的休息恢复,今天感觉腰不酸,肩膀也不疼了,兴许是走开、走顺了,此后几天的徒步身体都没有任何的不适了。
57
出发约半个小时后,经过一条小河,然后开始向着雪山方向一路拔高,途中邂逅一位转场的牧民,独自牵着几匹马,赶着成百只的羊群,与我们朝着同一个方向行进,在马匹经过我身旁时,我发现其中的一匹马背上,搭拉着几个小布袋,每个布袋口里都露出了一只小小羊羔的头,显然是刚出生不久的,好萌、好可爱啊!很快牧民和他的羊群就超过了我们,把我们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58
59
然而,也就在我们将要下行之时,意外还是发生了,它直接影响了我们的行程,事情是这样的:
14:56我们离开垭口,与先前那位牧民和他的羊群前后相跟,沿山脊横切,然后准备下坡,山路两侧的厚厚积雪,我用手杖插入试了试,足有1米多深,我们小心翼翼,缓步前行,这时走在我们前面不远处牧民的三匹拴在一起的马,其中一匹大概是由于马失前蹄,摔倒雪地,连带着把另外两匹也拽翻,迅即三匹马一起滚落大雪坡,起初牧民踉踉跄跄还跑着过去试图拖住缰绳,挽救他的马匹,哪知马匹翻滚速度非常快,牧民无能为力,只得放弃,不再追赶,而愣在雪地里的我们,目睹了这一幕,也只得眼睁睁地看着三匹马快速地不断翻滚,直至在我们的视线中完全消失,牧民说没有从山涧谷底传来哀鸣声,估计是当场就摔死了,哎,可怜的马匹,还有马背上可怜的那几只小羊羔!
59
60
61
眼见这一不幸,大家的心理多多少少都蒙上一些阴影,我们的牧民向导卡地尔也表示阿克布拉克达坂下行雪多陡滑,驮运装备物资的马匹此时通行,恐怕也比较危险,领队小山通过卫星电话向公司汇报了情况,并征求大家意见,最后决定今天就地扎营,明天看天气情况和路况再说,如果天气情况持续不好,路况依旧,那就只能原路后撤了,尽管天堂湖就在咫尺,哪怕心里有多少的不甘心、不情愿,也只能下撤回返了,毕竟安全第一、生命至上,我们不怕艰难,但我们不是来冒险的。
62
63
达坂上的天气说变就变,没有避风处,连一小块平坦之地都没有,在垭口迎风处的碎石斜坡上,刚刚扎起帐篷,突然就天色变暗,狂风大作,一阵噼噼啪啪的冰疙瘩向我们头顶袭来,紧接着又是雪花飞舞,气温骤降,寒意阵阵,我们赶紧钻进各自的帐篷,不一会儿帐篷上就被一层落雪所覆盖了。
64
65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小山和不离依然冒着严寒为我们取雪、化雪、烧水,做饭做菜。这突如其来的暴风雪冷得人双手直打哆嗦,吃饭时,勺子和饭碗都快端不住了,上海的几位队友,来天幕盛了点饭菜就赶紧回自己的帐篷里避寒去了。我还是坚持在天幕大帐里匆匆吃完了饭,吃完回到自己的帐篷里,很久都没有想起来晚上吃的是什么菜了。
66
原计划今天的目的地是到天堂湖边扎营的,全天徒步14公里,但实际只走了约6公里。
在帐篷里,一晚上都感觉风吹帐篷发出的那种呼呼声,人也睡得不踏实,几次被风声惊醒,不过很快就又睡过去了。暴风雪中,扎营海拔3800多米的达坂垭口,也算是我户外经历中难得的一次体验。
67
68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