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固定电话机项目
1995年:华为成立了一个终端项目组,研发生产固定电话机。外观差、质量问题、成本高、价格贵、没有品牌号召力、渠道市场没做好,投资一两个亿失败。
1997年:华为话机事业部研发了国内最早的数字电话机。
由于生产外包,质量不稳定,一打雷就遭雷劈,故障频频。客户经常投诉,返修率极高。赚不到钱不说,还影响了华为的专业口碑。但华为的电话机质量不行,市场也做不好,根本卖不出去,只能当礼品送给客户。但由于质量不稳定,送客户有时候适得其反。
有一次,华为某负责人给客户的一个老总送了一台当时很流行的子母电话机 ,但是电话机出现问题,连续更换了三台,终于可以正常使用,客户的老总不再投诉了。华为决定终止这个项目。华为的终端事业部最终以亏损2个多亿收场
二、小灵通项目
1997年:成立小灵通项目组,研究后得出的结论是小灵通技术落后,不可能得到推广,项目被搁置。
1999年:小灵通在中国有星火燎原之势,华为研究后,再次认为信息产业部政策不明朗,风险太大,项目再次被搁置。“我认为,战略是要从长远来看问题,到底这个社会的需求是什么,这点是很重要的。”任正非接受美联社采访时说,“小灵通是一个没有前途的产品,会消耗大量精力,将来怎么把战略力量聚焦到有希望的领域?”
2003年:内部会议上,任正非自我批评与检讨,收回之前不做手机的狠话。
2003年7月:成立手机业务部,投入十个亿,正式上马小灵通项目。重新向手机市场冲击,也使用了日本京瓷的贴牌方案
2003年10月:推出3款小灵通手机,借鉴了GSM和CDMA手机的设计原理,全部采用折叠款式。依靠和运营商的关系,当年就抢占国内25%的市场,和中兴、UT斯达康分庭抗礼。
2004年底:借助强大的供应链系统,将高达2000元的小灵通出货价,拉低到令人难以置信的300元。华为小灵通市场份额超过朗讯和普天,在UT斯达康和中兴之后,位居第三。
小灵通很快走向下坡路,起个大早赶个晚集的华为没有在小灵通上赚到钱,却积攒了手机业务的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