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官方重罚,董事长出局,网红“小白袋”会被光明接手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8-25 15:36:35    作者:life    浏览次数:4336    评论:0
导读

文丨李珂 在资本市场折腾数年的“网红小白袋”终于迎来一纸官方宣判,剩下的就是如何“打扫战场”了。 “明星”陨落昨日晚间,河南科迪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ST科迪”或“科迪乳业”)发布公告称,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河南证监局的《行政

文丨李珂

在资本市场折腾数年的“网红小白袋”终于迎来一纸官方宣判,剩下的就是如何“打扫战场”了。

“明星”陨落

昨日晚间,河南科迪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ST科迪”或“科迪乳业”)发布公告称,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河南证监局的《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决定书》〔2021〕1号和《市场禁入决定书》〔2021〕1号。因涉嫌虚增利润、信披违规等违法事实,科迪乳业拟被罚60万元,公司董事长被罚90万元,且10年不得进入证券市场。

据《行政处罚决定书》披露,科迪乳业存在以下违法事实:

首先是年报存在虚假记载。2016年到2018年连续3年年报虚增收入和利润总额。具体来看,2016年-2018年,公司分别虚增收入3.36亿元、2.10亿元、2.97亿元,分别占当年披露营收总额的41.74%、16.95%、23.11%;利润总额分别虚增11843.35万元、6864.13万元、11275.39万元,占当年披露利润总额的134.54%、55.70%、85.35%。

此外,科迪集团及上市公司一直存在非经营性占用科迪速冻资金情形。据披露,2016年-2019年,科迪乳业在未经过决策审批程序或授权程序的情况下,向控股股东科迪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关联方提供资金及提供担保,未按规定及时进行信息披露,也未在2016-2018三年的财报中披露,构成重大遗漏。

根据相关年报存在虚假记载等涉嫌违法的事实,证监会河南证监局拟决定对科迪乳业责令改正及给予警告,并处以60万元罚款。此外,张清海作为科迪乳业的实际控制人之一,其行为已同时构成“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指使从事违法行为”的行为。其违法行为恶劣,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因此证监会河南证监局拟对其给予警告并处以90万元罚款的惩罚,并釆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对于该处罚结果,有投资者表示,“虚增利润2.98亿元,公司董事长张清海被罚90万元。如此低的造假成本,难怪前赴后继的人如此多。造假上市,包装上市,制造概念,套现走人,各种参与者乐此不疲,几乎没有人受到过实质性处罚,却给资本市场、给社会留下一堆烂摊子。”

不过,好消息是,有律师指出,“随着科迪乳业正式的处罚的落地,投资者终于可以参与维权了。”

与此同时,“小白袋”也迎来了终局。

科迪食品集团股份创建于1985年,是一家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的食品企业集团,法定代表人为张清海。而科迪乳业于2005年1月20日成立,法定代表人还是张清海,并对外投资3家企业,包括科迪巨尔乳业洛阳有限公司等。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对国内乳企造成了沉重打击,但科迪乳业的奶牛养殖基地模式却受到了市场的肯定。彼时,科迪乳业所有产品经省、市200多批次检测全部合格,最终在这场“乳业寒冬”中艰难地存活下来。

2017年,凭借网红“小白奶”的畅销,科迪乳业顺利走出了河南,将销售渠道逐步扩展到了湖南、湖北、重庆等地。彼时,科迪乳业不仅在天猫超市、京东超市开设旗舰店,还授权给郑州、商丘等地的几十家个体电商销售科迪乳业产品。在华东地区,科迪乳业通过电商的推广,吸引线下经销商主动代理销售。

2017年后,张清海对科迪乳业有了更远大的目标:在未来三到五年内,实现每年营收翻番。不过,这一计划却在此后逐渐落空。

小白奶实质上就是普通的常温奶,没有特别的技术门槛。仅靠新颖的包装打出名堂,其他乳企效仿起来就很容易。2018年,蒙牛伊利新希望完达山等多家企业先后推出了自己的“小白奶”。大品牌的吸粉效应更加强大,消费者对科迪乳业小白奶的关注度也随之减少。

一业内人士指出,项目增多,资金压力骤增,但管理没跟上是科迪集团当下困境的一个主要原因。以科迪集团近几年大力推行的便利店计划为例,张清海此前在公开报道中透露,2018年初,科迪集团已发展便利店1000家,主要分布在河南、山东等地,便利店也被该集团内部看作是解决该公司渠道和终端问题的路径。但实际上,便利店计划一直处于赔钱状态。多元化发展的弊病也开始显现,经营主业不多的利润还要补贴新业务,流动性危机逐步呈现。

事实上,不只是便利店,近几年,科迪集团还做起了科迪天然深泉水,同时还在黑龙江花巨资投资了科迪100万吨大豆深加工项目。然而,科迪天然深泉水同样被爆出,“公司拖欠员工六个月工资和差旅费,给员工的生活造成很大困扰”。而黑龙江的农业种植项目属于长线投资,现阶段只会“有投入、没回报”。

与此同时,科迪集团旗下的另一家公司河南科迪速冻食品有限公司也因欠薪遭遇员工维权,官方的解决方案甚至被指无诚意。从2018年开始,与“科迪”有关的欠薪“问题”便越来越多,其中包括科迪集团的员工,包括科迪速冻、科迪乳业和科迪水业。

光明接盘?

自2019年7月起,陆续有媒体曝出,科迪乳业陷入1.4亿元 “奶农欠款风波”, 涉及河南、山东、山西、天津、河北、江苏、安徽等全国各地上千户奶农,总计金额大约1.4亿元。奶农代表曾多次向公司讨要欠款,均遭推诿。

以此事件为导火索,整个“科迪系”陆续呈现出经营困难、拖欠工资、资金紧张等问题,上市公司投资者在前述财务造假事件中更是损失惨重。

2019年8月,科迪乳业收到了证监会立案调查通知书,因公司涉嫌违法违规,根据相关规定,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调查。而科迪乳业所属的科迪集团也已资不抵债,并于2020年末被法院受理破产重整。

今年3月,科迪乳业发布了2020年度业绩预计修正及业绩快报公告显示,公司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4.83亿元,同比下滑14.5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1亿元至11.25亿元,上年同期亏损1.75亿元。而此前,其曾在业绩预告中预测,去年盈利175.15万元-1751.48万元。

该公告一出,就引发了网友热议。有网友感慨,“真牛啊,昨天还是盈利,今天一个公告可以亏十几亿!”面对多数投资者的质疑声,河南省证监局和深交所随即发函,要求科迪乳业说明情况。

而在更早些时候,科迪乳业在回复深交所另一份关注函时曾表示,科迪集团已进入重整程序,由法院主导正在依法推进,正在公开招募管理人。并提示,大股东破产重整有可能造成股权发生变化,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近年来,商丘市政府一直在积极帮助科迪集团协调推动省级投资平台、质权人设立专项产业振兴基金,协调推动省级投资平台设立专项产业振兴基金20亿元,以缓解科迪集团股票质押风险,明显带着政府托底的意味。虽然,随着三级政府联动救助科迪乳业的20亿资金尘埃落定,科迪乳业的资金困局暂时解开,但科迪速冻面临的经营危局却远未结束,更没能改变科迪集团破产的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9月15日,科迪乳业收到控股股东科迪集团转发的虞城县委《关于同意设立中共科迪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委员会的批复》和《关于中共科迪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委员会组成人员的通知》的通报,科迪集团设立党委,由虞城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逯德标同志兼任科迪集团党委书记,潘文华同志任副书记。

截至当下,企查查信息显示,科迪乳业已被限制高消费,关联对象为张清海。申请人为合肥市华丰印务有限公司,于今年6月30日立案。据了解,科迪乳业有失信记录28条,未履行数量28条;此外,公司有被执行人记录7条,被执行总金额5910.21万元;限制高消费记录70条。

公开信息显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科迪集团对科迪乳业的非经营性占用资金余额仍高达17.32亿元,预计偿还时间为2022年4月30日。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科迪系”正式进入重整阶段,上海光明集团被推测有可能成为前者的接盘方。

据公开报道,2020年7月,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许如庆带队到商丘市调研考察,双方就进一步深化合作进行了交流洽谈。时任虞城县县委书记的朱东亚陪同考察并参加座谈。同年11月,商丘市市长张建慧带队到上海光明洽谈对接项目,现任虞城县县委书记也参加了考察。

有观点认为,“商丘市屡次与光明集团洽谈项目,虞城县都出现在陪同考察的名单上。如果光明未来落户虞城,就很难绕过科迪的遗留问题。”

对于身为国企的光明集团而言,救的不仅仅是科迪,而是民生;而对于科迪乳业所在的欠发达地区而言,保住了一家上市公司就保住了当地的希望。科迪重整,光明投资,政府给予政策扶持,这或是一个多赢的局面。

 
关键词: 巨尔乳业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151958.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