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空军已经成为全球第二,拥有了歼20、歼16、歼10C等全球领先的战机,但解放军空军装备序列里还保留着一员已经服役30多年的老将,它就是歼轰7“飞豹”战斗轰炸机。作为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代战斗轰炸机,其技术早已过时,我国为何不愿将其对外出售呢?
歼轰-7“飞豹”战斗轰炸机研制出来已经30多年了,仍担负着重要打击任务,即与其不断改进有关,也与中国在战斗轰炸机领域技术青黄不接有关。目前,最新的歼轰-7“飞豹”的最新改进型号——歼轰-7A生产时间还在21世纪以后,全球战机的平均使用年限是30年,歼轰-7“飞豹”也才刚刚中年,目前仍承担着我国空军主要的对海、对地打击任务。后续随着歼-16的产量不断增多,未来将逐渐替换歼轰-7“飞豹”,但是“飞豹”仍然有很长的服役时间。
歼轰7本身就是一种二线战机,虽然看着是很完美,但其空战不如战斗机,弹药投送不如轰炸机,对地支援又不如攻击机,也是在被逐步淘汰中。其本身的作战思路是在没有本方战机保护下突袭敌方重要目标。但是实际上一旦遇到敌方战斗机就面临着打不过也逃不掉的尴尬。我国研制歼轰7是因为在上个世纪80年代还没有任何一架国产战机能够在南海长时间停留用以支援海上作战。那么这样一款空战能力和当时国产主力战机相当而且还有一定的对海作战能力的飞机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目前,世界范围内,战斗轰炸机正在逐步向多用途战斗机的方向改变。战斗轰炸机已经开始退出历史的舞台。多用途战斗机简单地说就是可以通过更换机载武器来执行多种作战任务的战斗机,超音速喷气战斗机中除了美国F-102/106和俄罗斯苏一9/11这些纯粹的防空拦截机之外,绝大多数战术战斗机在设计上都具备一定的多用途作战能力。具备高作战效率的多用途战斗机可以说是世界各国空军和战斗机科研单位的最终目标,技术上的发展和战术上的需求共同促成了多用途战斗机的广泛发展。
至于为什么现在歼轰7还在服役,主要的原因在于在最近30年,我们对前线支援轰炸机和攻击机的需求低,也没有太多型号可供选择,而且目前我国空军歼-10、歼-11、歼-16都有着不弱于歼轰7的打击能力。那么替换出一型专用的战斗轰炸机或者攻击机从效费比上来说并没有多大收益。歼轰7继续服役的原因其实还有一个,就是JL-10A脉冲多普勒雷达,这是我国目前最好的战机雷达,还没有其他国家可以比这个雷达性能好,因此歼轰7配合反舰导弹就成了我们有效打击海面目标的主要手段,这一部好雷达给歼轰7续了命。
作为二线轰炸机,飞豹至少还能再用个20年,毕竟从歼16的主要用途也有这样的因素考虑在内,而这样的做法是最务实的,也是经济性最高的,毕竟就是强如美国他也没能力把隐身战机做成隐身战斗轰炸机来使用,或者说是直接拿来当攻击机来用,虽然外挂点都有,但确实是大材小用了。飞豹的主要作用就是对地支援和反舰打击,从这两点上讲,它完全胜任。对于任何一个国家的航母,如果飞豹超低空海上突袭,以现在鹰击83反舰导弹的能力,进行饱和攻击是无法精确拦截的,更何况我军在轰六K上曾经展示的鹰击12的威力也是有目共睹的。(文/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