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五台山位于张家口市西南部,属冀西北山地太行山余脉,是恒山、燕山、太行山脉交汇处。东邻北京,南接保定,被誉为“京西屏障”。
小五台山山势起伏,峰峦巍峨。东西长60 公里,南北宽 28 公里,总面积约21833公顷。山区海拔变幅为800~2882米之间。海拔2300米以上的山峰 50 多座,其中最高峰东台主峰为2882米,为河北第一峰,有“河北屋脊”的美誉。南台2743米,中台2801米,北台2837.8米,西台2671米,五峰遥望相峙,犹如五根擎天柱,拔地而起,直冲苍穹。
小五台山有着非常丰富的生物资源,是我国华北地区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为国内外生物学家所重视,经常有专家、学者前来采集标本考察研究,被称为“天然植物园”。据统计,小五台山共有植物104科、473属、1272种,其中蕨类植物40种;种子植物中裸子植物9种、被子植物1211种,是华北惟一保持着原始森林状态的地方。树种有华北落叶松、云杉、臭冷杉、杜松、油松、山杨、桦林及辽东栎林等。次生灌丛有沙棘、毛榛、胡榛、柠条、六木等。中草药材 361 种,黄花、蘑菇、台参、麻黄、黄芪、柴胡、远志等中草药材随处可见。据当地药农讲,《本草纲目》中近四分之三的草药在这里均可找到。
小五台山山高林密,怪石林立,水草丰盛,洞穴棋布,为各种野生动物繁衍生息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有天然野生动物园之称已知有各种动物86种,其中鸟类最多,共9目、20科、56 种,最负盛名的有国家一级保护珍禽--褐马鸡。兽、两栖爬行类30种。上世纪80年代,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的老虎、金钱豹曾在这里被发现。此外还有狐狸、麝、青羊、狍子、野猪、貉、黄鼬、白鼬、山狸、野兔、獾等出没林间。昆虫资源十分丰富,已采集到标本 1500 余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种类上,均居河北省之首。
山西五台山是佛教名山,而小五台山历史上也曾是一处佛教兴盛之地。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金河寺塔群就位于小五台山北麓的金河口峪内。据碑铭记载,金河寺创立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477~499年),辽代时成为一方名刹,为佛教临济宗禅院。辽代圣宗、道宗均曾亲临该寺,金河寺名声之盛可见一斑。延至明初,金河寺已经荒废。明正统年间在太监王振(蔚县人)资助下,金河寺又得以大规模重建,英宗皇帝“敕赐名金河禅寺,复赐大藏经宝”明末清初,金河寺两次遭厄运,康熙、道光时虽有重修,但规模已大不如前。抗战时期彻底毁废。但留下了大量的古寺庙遗址、古摩崖石刻、古石窟、古碑碣等,尤其是现存建于辽、明时期的五座高僧灵塔,矗立于山顶或藏身于幽谷之中,给金河口峪峻岭峡谷平添了几分古老的神韵。每当夏季,金河口峪内两侧沟上鲜花盛开,飘香袭人:沟下一条常年流淌的溪流清澈透明。河底岩石呈金黄色,在阳光映照下金光灿灿,与绿色植被、原始森林和古塔交相辉映,令人神往。沟底景观依次排列,井然有序,一步一景,步移景变。主要有东坡遗址、观佛台、风动石、清凉峡谷、仙睡石、黑龙潭、珍珠泉、七彩石滩、一线天等31处景观,美不胜收。
小五台山山势险峻,自古为兵家戍守的屏障天险,山上有建于东汉、北魏、北齐时期的古长城,均为片石干插而成,保存最好处仍高达3米、宽4米。历经1000余年遗迹犹存,似苍龙腾跃于山岭之间。
整个小五台山自然景观山清水秀,保持了原生态的色、香、声趣之美、集山、水、草、林、飞禽走兽浑然一体,自然和谐,如诗如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