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隋唐时期种下美食种子曾经,它使者聚集、营兵操练、名人辈出
现在,它枝繁叶茂、美食扎堆、市井生活
时间的每一笔,都给它增添了一种颜色,它就是报恩寺街。
报恩寺街是含光门里朝东的一条巷子,唐朝,含光门的东北角矗立着鸿胪寺和鸿胪宾馆。鸿胪寺作为唐的外交部,需根据等级提供使者饮食,并对进贡物品进行估价。鸿胪宾馆则接待八方使者下榻。四季更替,时光流转。唐末在鸿胪客馆处,以皇城改筑为新城,后渐形成居民街巷。从高官使节到市井小民,悠悠千年之前,美味的种子就已在这里种下。
沉溺在历史长河中的名气绿荫遮天的树木,整齐划一的店牌,使得报恩寺街和西安其他巷子如出一辙。然而,报恩寺街小学内的古碑、古树在无声地打破这种表象,它是有故事的,它是有名气的,只是被沉溺了而已......
清代,报恩寺街的北边有镇标校场和义精营,清光绪年间,报恩寺以东的空地和校场西边一块南北长的地方,被拨给在西安做官的外省人,办了一所"客籍学堂",也就是今天报恩寺小学的前身。曾在客籍学堂读书学习的孩子,非富即贵!
报恩寺街小学基建挖出来的大石块和石磙
上世纪30年代,在校场中部开辟了一条南北走向的窄巷,几位山西籍富商在此巷内修建了六所住房院落,取名"六合巷"。解放前,《秦风日报》《工商日报联合版》的社址就在报恩寺街六合巷最北的一所院子内,如今六合巷已消失。
民国时,报恩寺街北西端是军官李士隆家的大院和花园,解放后成为"陕西省广播器材厂"。
1908年,报恩寺街小学创建。作为当年西安最有名的小学,这里走出了不少名人。有歌曲家刘炽,大气磅礴的《我的祖国》、无忧无虑的《让我们荡起双桨》、热血奔腾的《英雄赞歌》等都是刘炽作曲。
神童画家韩少力,他画的马闻名画坛,为西安一绝,连绘画大师齐白石都写信赞扬鼓励过他。他十二岁就被陕西省美协吸收为会员,当年轰动一时。2008年同时被吸收西安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同时从西安市市长手中接过市政府的聘书。
名气似酒,一旦开启,芳香四溢,引人沉迷。
一块青石见证天发芽的诞生有时候,物品比人更有阅历,它遇见的是一代代的人。
报恩寺街东口的东南角,有一块青色的大石头,路过的人会在石头上歇脚。石头附近有一家茶水铺子,人们常来这里喝茶闲聊。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后,茶铺主人改做餐饮生意,开了"天发芽"葫芦头泡馍馆。据说聘请了原"春发生"吴姓先生掌勺,因汤好、味正、肠多、地道,门口食客排起了长龙。
葫芦头,报恩寺街的代言人西安的巷子就是具有"美食"标签,在西安,提起酒吧,想到的是粉巷,提起葫芦头,忘不了报恩寺街。继天发芽的诞生,西安的葫芦头名店诚信和、朱秀英相继在这里生根发芽。
时光荏苒,美食流转,朱秀英虽已搬走,但是余下的葫芦头,吸引了其他美食的到来。
来到美食飘香、名店云集的报恩寺街,这些美食是一定要吃的!
天发芽何记葫芦头泡馍
很典型的老店风格,装修简单,面积不大,但是食客不少。肉汤很浓郁,吹开表面的辣子油,泛白的汤就露出来了。味道很香,没有一点儿腥味,喝起来爽口而醇厚。梆梆肉越嚼越香,令人着迷。
地址:报恩寺街18号(近含光门)
诚信和葫芦头泡馍馆
这家店的服务员特别热情,葫芦头里的粉丝软硬刚好,肉质软烂,是十分地道的陕味。梆梆肉也是每次去都必点,香味儿浓郁有嚼劲。
地址:报恩寺街34号
西域椒麻鸡
他家的椒麻鸡都是把鸡炖熟后,然后捞出来,放凉之后老板会把鸡肉和鸡骨完美的拆离,对了,他家的椒麻鸡是可以点半份的,比较划算!除了椒麻鸡他家的拌面也比较好吃,用的是咱老陕常说的扯面,大口的吸溜起来特别的过瘾!
地址:报恩寺街1号附近
周老大梆梆肉葫芦头
他家的汤都是上好的骨汤,入口鲜香。在他家吃葫芦头,辣子少要点,就相当于饭后来碗汤啦~
他家的梆梆肉也是吃饭必点,另外还有熏制的五花肉、肚、肝、头肉、尾巴等,喜欢哪个部位,吃哪个部位!
地址:报恩寺街50号
董记小炒泡馍
小炒泡馍是小咥一位朋友特意推荐的,说是一定要尝尝。这家店的老板特别实在,给的肉是一般小炒店的两三倍,看着大片的肉,口水就留下来了!
地址:报恩寺街16号
惠记粉汤羊血
作为粉汤羊血的老店,来他家吃饭的大都是本地人。他家面积不大,饭点坐在外面的小板凳上吃是常有的事。
每逢旺季,他家一天能卖出1000+碗,一份粉汤羊血,一份凉菜,配上几两白酒,吃的心里暖意融融。他家的辣子蒜羊血也值得推荐!
地址:报恩寺街6号
雷记澄城水盆
环境一般的店,但味道不错,水盆的汤很正,咸淡刚刚好,肉嫩不膻量大,油也不大,肉可以选择纯瘦的,月牙饼超级酥脆,刚上桌的时候还是热乎乎的,一碗吃完整个人都舒服了!
地址:报恩寺街路南(近含光门)
关于报恩寺街,你有什么想说的?小咥等着你!
参考文献:
高怀亭 《报恩寺街—那些年那些事》
朱文杰 《报恩寺街》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