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长生不老的丹药,一直是人们梦寐以求的宝物,秦始皇也是费尽了各种努力而不能求得。现在机会来了,科学家们已经为我们找到了线索,而且离我们很近——便便里面的菌群。
炼丹炉
这可不是开玩笑,因为这是经过严谨的科学研究得出的结论。
科学家们发现,在实验室里面将年轻小鼠(3个月大的)的粪便微生物群移植到老年(18个月、24个月大的)小鼠体内可以逆转这些老年小鼠肠道、眼睛和大脑的衰老特征。同时,在反向实验中,来自上年纪了的小鼠的微生物,则可以在年轻小鼠的大脑中引发炎症,并耗尽正常视力所需的一种关键蛋白质。
有人会纳闷了——为什么18-24个月的小鼠就是老年了呢?本君特意检索了一下,3个月、18个月和24个月大的小鼠,大致与人类的20岁、56岁、69岁这几个年龄比较相当。
所以,结论就是,怎么返老还童呢?——移植比自己年轻的人的便便里面的菌群很可能就是未来的选择之一!
我们身上有多少细菌?
有研究发现,在人体的表层皮肤以及内部环境里面,可能存在有超过372万亿个细菌。他们有多重?
单说这消化道里的细菌,就至少有500种、50-200万亿个,合起来可能重达2000克之多。
人类肠道中携带的微生物种群统称为肠道菌群。已经有很多研究发现这些肠道菌群与我们的健康有关。有些肠道微生物组成的变化会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而发生,从而引起身体一系列的变化,比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肠病、心血管、代谢等等。
所以,菌群还是很有威力的。
科学家对“便便”干了什么?
通过粪便微生物群移植,科学家交换了年轻(3个月)、老年(18个月)和老年(24个月)小鼠的肠道微生物群。依靠基因测序和代谢组学开发的分析工具,分析肠道微生物群组成和代谢潜力的变化。
科学家对“小小鼠”和“老小鼠”们年龄和微生物群转移对肠道屏障、视网膜和大脑的影响通过蛋白质分析、免疫组织学和行为测试进行评估,从而得出结论。
还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便便真的管用?
有针对苍蝇和鱼类的研究:
衰老模型中的微生物群转移研究表明,微生物群在调节寿命和与年龄相关的疾病发病机制中起着直接作用。与喂食幼龄动物匀浆的苍蝇相比,喂食老龄苍蝇匀浆的幼龄苍蝇的寿命显著缩短,肠道屏障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显著增加。
在寿命较短的非洲魟鱼中,将年轻的捐赠者微生物群转移到老年个体可以改善行为衰退并延长寿命。
此前,也有研究者发现,老年的小鼠接受年轻小鼠的微生物群具有延长寿命,能阻止粘膜免疫系统功能下降的有益作用。
还有哪些发现?
眼睛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暴露于包括氧化应激诱导的紫外线和与年龄相关的免疫失调等等多种应激源,容易因老年时循环和代谢的改变而导致能量不足。难道这就是上了年纪之后“老眼昏花”的原因?
将年轻供体微生物群(以双歧杆菌、真细菌和阿克曼菌物种富集为特征)转移到“老小鼠”,并富集B族维生素生物合成和脂质合成途径,可逆转老年肠道、大脑和视网膜的炎症变化。通过改变微生物成分来调节免疫和代谢途径,以衰老中的肠脑轴为靶点,可能是治疗与年龄相关的炎症和功能衰退的潜在途径。
异慢性FMT导致脂质和维生素代谢途径发生显著变化,在移植了年轻供体微生物群的“老小鼠”中增加了它们的比例丰度,在接受老年供体微生物群的“小小鼠”中减少了它们的丰度。
移植了老年供体微生物群的“小小鼠”在空间学习和记忆方面存在缺陷,这个威力有点大!
基因分析发现,年轻供体微生物群对衰老期间维持眼睛健康的关键维生素具有积极影响。维生素B合成途径在光感受器维持和调节视网膜血管健康方面很重要,在年轻供体微生物群的老年受者中丰富,而在老年供体微生物群的年轻受者中耗尽。目前尚不清楚宿主能从肠道微生物群中获得多少B族维生素;然而,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调节,结合膳食或药物补充B族维生素水平来调节视网膜RPE65的表达,在治疗视网膜疾病和维持老年人眼睛健康方面可能具有潜在的治疗价值。
小鼠肠道菌群中与年龄相关的变化有助于破坏肠道屏障完整性,以及影响视网膜和大脑的全身和组织炎症,但这些变化可以通过年轻供体菌群的替代来逆转。进一步评估年轻供者微生物群转移对眼睛和大脑的长期持续有益影响的工作将确定FMT是否能促进老年人的长期健康益处,并改善与年龄相关的神经退行性变和视网膜功能恶化。
警告
这些可喜的研究成果,到目前为止都是针对动物而得到的,我们可不能轻易在自己身上尝试!
各位看官要是感兴趣的话,可以继续去看英文版的。
论文原文:
https://microbiomejournal.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40168-022-01243-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