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台江国家公园
找寻国圣港灯塔
——环台湾骑行纪事及随想录(12)
在七股寮的路口离开台17线后折向西拐上台176线,准备向龙山村方向骑行,去寻找和见识心目中一直都惦记着的台湾最西端灯塔和陆地;刚转过弯骑了没几十米,突然一阵大雨来临,为避其锋芒急忙停下来,到路边一个修理厂的厂房内躲雨;这时碰巧又有一个当地人也推着一辆小轮车子进来躲雨——
经过一番交流后得知,来人是台中卓奕室内装修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台中市沙鹿区光华路469巷28号)的设计总监——邱泳章先生,邱先生从小生于斯长于斯,算是地地道道的本地人,不过邱先生在家乡待得时间并不很久,对家乡已是陌生了许多,从英国留学归来后就基本上没在家乡生活几天,现在已经在台中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这不现在回到故乡过清明节准备祭祖(台湾法定4月5日为清明节,其实按历法推算今年4月4日为清明节),但由于姊妹们还都没回来,自己一个人在家没事出来闲逛。
10:53到达龙山富丽渔村的龙山宫——龙山宫位于台南市七股区龙山村19邻208号,宫外的牌楼上的龙山宫和龙山富丽渔村几个烫金大字,分列在上下两层的牌匾上,两侧的门柱上则分别以龙和山打头写着:龙蟠虎居神灵显赫万民齐敬仰 、……,山环水抱紫气祥和四境共沾光、……,庄严肃穆中不失祥和。
庙內的大柱上都有华丽的石雕,两旁则有很多壁画,一个个美丽的壁画,无不都在无声地述说着一个个传奇的故事——每一个壁画虽然都沒有文字敘述,不过却都代表著许许多多传奇的浓缩和凝结,里面的石雕以及一些物品做得真的是非常传神;龙山宮已成为七股泻湖区龙山村的地标性建筑和龙山富丽渔村民众的信仰中心,高耸华丽的庙宇被本地人称为「王宫」,龙山村之名也由此而来。
龙山宮里面供奉著池府王爷等神明,在这几天来的环岛历程中已是多次相逢,与主祀的池府千岁也算是老朋友了,其身世和来历也就不再赘述了;邱先生在龙山宫周围的摊贩上问清了去往国圣港灯塔的路径和方位后,我们一起欣赏了龙山宫的外景,并请人为我们照了张合影,以资留下永恒的纪念。
从龙山宫出来向南骑行,过了龙山渔港后,所过之处已全都是湿地或荒滩了,可以说是进入到了台江国家公园的核心地带了;越过西部滨海快束干道——台61线后, 11:18分到达台江国家公园六孔管理站——六孔码头,在这里放眼一望根本就看不到什么灯塔或最西边的陆地,这一带北部是著名的七股泻湖,视野之外就是台湾海峡;南部和东南部是著名的台江国家公园的湿地核心地带和红树林保护区;在台江国家公园六孔管理站设在六孔码头边上一个建议的办公处,一个管理人员向我们介绍了台江国家公园的来龙去脉和基本情况:
台江国家公园是中国台湾地区的第八座“国家公园”,其名称的来由是由 古代台湾台江内海的称谓而得名,其范围包含了台南市安南区与台南县七股乡滨海陆域以及海域至澎湖县东吉屿的广阔地段。
台江之名源自17世纪台湾岛西南之潟湖台江内海——清朝中叶以后潟湖逐渐陆化,沙洲(或称鲲鯓)亦与陆地连为一体,只留下四草湖、鲲鯓湖等较大遗迹和留下大片的湿地,成为重要的生物栖息区;过去曾规划为“四草野生动物保护区”、“云嘉南滨海国家风景区”等加以管理。
在四草、台江地区设立国家公园是台南市第14任市长许添财竞选时所提出的政见和规划——当选后便积极推动规划的实施,在多次确认范围后除增加台湾海峡海域部份外,亦将邻近之七股乡一并纳入其间,并拟名为:台江黑水沟国家公园(其中黑水沟为台湾海峡之俗称);2009年6月29日台湾当局内政主管部门通过规划的审批,但确立以台江为名,同年10月15日正式成立台江国家公园。
台江国家公园面积计39,310公顷,陆地面积4,905公顷,四极点为:北达青山渔港南堤、东沿七股潟湖、青草仑堤防、曾文溪-盐水溪沿海防风林之公有地带,南至盐水溪南岸安平堤防,西及各沿海沙洲,台湾本岛最西端位于此处。海域面积34,405公顷,分为:沿国家公园海域等深线20米;澎湖东吉屿(不含)以东至鹿耳门段海域,宽5公里、长54公里。
见识到了最西端的地标性的标志——国圣港灯塔后,笔者和邱先生共同的愿望都达到了满足,我们也到了分手的时候了,邱先生顺着原路返回,笔者则沿着灯塔下海堤旁的土路继续向南骑行,去寻找前途路上一个接一个的目标——
与邱先生依依惜别,再次感谢他与笔者同道,探寻台江国家公园及其国圣港的奥秘,邱先生临走时还把他的名片送给了笔者,再三提醒笔者:若遇到了问路和其他事宜上的麻烦或语言上的障碍时,请给他挂电话,他会及时地与其交流,为笔者解决环岛中遇到的任何困扰和难题,真是情深意切、情真意切啊。
望着邱先生推着车子到了沙滩中另一端的背影,笔者依然在默默地目送其离去,直到其背影消失在沙滩深处,才转过身骑上车子向南骑去,这一段向南略有点偏西的路,可以说是台湾岛最西端的海岸路线了,一直是沿着海堤堤防与海岸并行,从一开始的土路逐渐地变成了水泥路,一直到达七股海堤。
到达七股海堤路口已是12:12分了,这里是台湾最西端海岸陆地尖尾仔的入口处,到了七股海堤(尖仔尾台湾最西端)就踏上了台湾四极之一的西极的极点上了;至此笔者不仅完成了环台湾骑行中拜访最西边的灯塔的愿望,而且也完成了环台湾骑行中踏上海岛陆地最西端的夙愿。
由于地处台江国家公园内的台南沿海陆地平缓,加上西海岸河川出海口河水夹带的大量泥沙淤积,导致河口逐渐向外扩张累积,自然形成的海埔新生湿地,更是台江国家公园里的一大特色,台江国家公园內共4有处主要的湿地:七股盐田湿地、曾文溪口湿地、四草湿地、盐水溪口湿地。湿地范围内有多处鱼塭、盐田、渠道,以及藻类、红树林等,为高跷鸻等水鸟繁殖区,冬季也吸引雁鸭等野鸟飞禽,亦为黑面琵鹭栖息地,而盐水溪口更是全台湾目前唯一可以发现招潮蟹数量最多的区域。
在七股海堤上台江国家公园管理处设置的四季黑琵自行车道的起点处拍照留下了永恒的纪念后,骑行者在此小憩了一会儿,便调转了方向开始沿着台173线一直向东骑行——在这条以湿地景观為主的单车生态之旅中,一路上观赏路旁的鱼塭、湿地、观鸟楼、黑面琵鷺栖息地、保护地,保护中心等,骑过曾文溪口湿地黑面琵鹭生态栖息地,骑过十份里台南大学新校区,骑到了台17线上——
12:22分到达黑面琵鹭栖息保护地——这一带是黑面琵鹭栖息区,濒临绝种的黑面琵鹭每年都有三分之二在此过冬,这一路上还建有观鸟亭。12:34到达黑面琵鹭保育管理及研究中心——里面还建有黑面琵鹭生态展示馆,来这里参观游览的游人们开始多了起来.
眼前的这片湿地就是位于台江国家公园内的重要湿地—— 曾文溪口湿地,被当地人称作“La-飞”的黑面琵鹭,就栖息在曾文溪口北岸这块海埔湿地上,这类湿地的生产力远高于一般的农田,有充分的食物可吸引野生生物、蟹贝、鱼虾在此繁殖栖息。
在台江国家公园不只是陆、海域的生态资源丰富,植物种类也非常多样化,还有独特的沙地及盐地植物,到这里不仅可以搭大型管筏漫遊台江,更可观赏红林、招潮蟹、弹涂鱼、鹭鸶林等生态环境,是一个相当受到世界瞩目的生态区域!除此之外,台江国家公园也富有相当的历史价值,还是先民橫跨黑水沟、勇渡台湾岛的登陆地和历史紀念地——另外台江亦为历史上数起关键事件发生地,例如郑成功由鹿耳门水道进入内海,从荷兰人手中收复台湾。
12:46分到达十份里的地界,台南大学新校区的建筑工地,把173线遮挡的严严实实,自然是匆匆而过,很快就骑到了与台173线相交叉的台17线上了——在此交叉处调转方向一路向南,很快就过了国姓桥——
1:30分左右进入台南的安南区,到达鹿耳门天后宫路口地标性标志——郑成功号的船型标志牌下,
1:45分左右穿越台南科技工业园区,沿着台17线继续向南进发——
接下来很快就要进入明清时期台湾的首府、政治经济文化之中心——著名的历史古城台南了。
在那里可以搜寻到那些至今仍保留着的众多文化古都的遗迹,搜寻到台湾地区最古老(建于1624年)的城堡里——安平古堡;进而探知那些曾经是荷兰人统治台湾的中枢,那些曾经是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见证和统治(郑氏王朝三代统治)台湾的痕迹,以及古城古堡称谓的演变轨迹:“奥伦治城”(Orange)、“热兰遮城”(Zeelandia)、“安平城”、“台湾城”,所述说出来的台湾历史和苍桑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