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午节就要来了,山上的粽叶也长大了。
你喜欢什么馅的呢?
青岛地区山多,故此在铁橛山大崮的山岭上,生长着一种类似菠萝树的粽子树,叶子宽大,香味浓厚,一到端午季节,村民就会上山采摘,晒干后端午节包粽子。
儿时的粽子都是双胞胎的,有两个大妈相互帮助完成。
端午节前一天,一早,家里的女老人们就忙活开了,泡米,泡花生,大枣。下午开始包,三四片粽子叶把米包的严实的跟个大砖头似的,然后俩个合在一起用河边采来的河草或者稻草捆扎在一起,南方人看了惊呆了,这是什么啊。
包好了,放在锅里,添上水,上面放上鸡蛋,鸭蛋,天还没黑,就开始添柴火煮开了,好几个小时,煮的炕头,你想睡都睡不着。满屋子的香气,早晨还是热的,就可以吃了,那叫粘啊,吃个粽子满手都是米,小孩子只有剥好了吃。
粽子锅里煮出来的鸡蛋那叫香,比茶蛋都好吃。
当然,最好吃还是咸鸭蛋了,咬一口,那鸭黄油儿冒得馋死人。
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大砖头变成了三角粽子,又加了花生大枣等,口味越来越好了。吃货也越来越早了,不到端午就偷吃了。
大砖头粽子也成了儿时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