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新才有生命,创新就会有活力。作为北京市文物局科研机制创新重要举措,“一对一”科研帮带课题和重点科研基地课题已经开花结果,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成果吧。
智化寺明代彩画
信息采集与仿真复原研究
课题负责人:杨志国
一、成果简介
2021年,北京文博交流馆(北京市智化寺管理处)与北京工业大学共同开展了“智化寺明代彩画信息采集与仿真复原研究”课题。课题组成员涵盖了北京文博交流馆、首都博物馆的业务人员和北京工业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专长有考古学、古建筑、博物馆、建筑历史与理论及遗产保护、音乐学、物质文化史、博物馆信息化多个专业,为课题从多个角度进行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课题组成员结合工作实际和个人兴趣,撰写了7篇论文,内容涉及智化寺明代彩画的工艺、纹饰、用色、信息采集方法、展览展示方式、数字化保护、社会教育、文创开发等方面。课题选取了智化寺现存的万佛阁东南角梵字三角形天花、万佛阁梵字长方形天花、万佛阁顺趴梁底面旋子彩画、如来殿西南角梵字三角形天花、如来殿六字真言梵字正方形天花、如来殿西侧楼梯处梵字天花、如来殿藏经柜梵字方心、大智殿梵字天花八处最具代表性的彩画作为研究对象。该课题以信息采集与仿真复原研究为核心内容,分析八处彩画的工艺特征,对智化寺明代建筑彩画进行全面研究与展示,对建筑彩画遗产的保护、修复、展示与研究进行全新探索,促进遗产保护领域现代科技与传统工艺二者的融合与共进,为新时代建筑遗产保护提供助力。该课题为官式彩画研究体系的完善,宋、明、清彩画工艺对比研究平台的建立,以及彩画保护体系的科学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课题成果《承宋启清 异彩纷呈——智化寺明代彩画信息采集与仿真复原研究》2022年1月4日于中国文物报发表。
二、课题研究结论
“智化寺明代彩画信息采集与仿真复原研究”课题取得了一系列填补国内相关领域空白的重要成果。
成果一:在明代彩画中发现截金工艺属国内首次,并成功进行了复原。
成果二:首次发现明代彩画绿色颜料中,氯铜矿的使用及其罩染做法,并进行了复原。
成果三:智化寺彩画在施工次序、颜色用法等多种工艺上保存有宋代遗风,与现今熟知的清代官式做法截然不同,充分体现出明代彩画承上启下的特征。
成果四:智化寺彩画与清代“规矩活”差异显著,呈现出多样化的彩画施工方法。
三、学习研究情况
本课题以信息采集为先导,使用了激光3D扫描仪、拉曼光谱仪、X射线荧光光谱仪、测色仪、热裂解仪等设备对彩画进行数据采集、色彩分析、颜料成分分析,获得明代彩画的矢量数据与色彩特征、材料成分特征、工艺特征等信息。对选取的八块彩画逐一拍摄高清图像,分析彩画中各种颜色的叠压关系,从而确定颜色的绘画顺序。在对彩画进行了充分的信息采集和分析的基础上,以“原形制、原材料、原工艺”为原则,聘请具有二十余年古建彩画实践经验的高级画工制作了八块等比的彩画复原样本,并尝试恢复传统工艺。
课题组成员共同研讨
数据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