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北京文博丨北京地区博物馆展览信息(北京文化博物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9-22 14:52:16    作者:life    浏览次数:3671    评论:0
导读

为进一步满足广大观众精神文化需求,更好服务人民美好生活,助力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 “北京文博”公众号于每月月初推介当月北京地区博物馆展览信息,介绍展览情况,以方便广大观众及时、准确了解博物馆展览情况。 按照当前博物馆疫情防控常态化开放要求,

为进一步满足广大观众精神文化需求,更好服务人民美好生活,助力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 “北京文博”公众号于每月月初推介当月北京地区博物馆展览信息,介绍展览情况,以方便广大观众及时、准确了解博物馆展览情况。

按照当前博物馆疫情防控常态化开放要求,参观前请务必进行预约,参观过程中应遵守疫情防控要求,自觉维护参观秩序。

敦行故远:故宫敦煌特展

展览时间:2021年9月17日—11月18日

展览地点:故宫博物院

此次展览分为“丝路重华”“万象人间”“保护传承”三个单元,展出来自丝绸之路甘肃段的文物及故宫博物院院藏文物共188件。展品还包括敦煌壁画临本35件,复制彩塑6身,高保真数字化壁画复制品70余幅,还有仿制华盖、佛塔等辅助展品20余件。在午门西马道下临时展厅还同时展出敦煌莫高窟第285窟、第220窟和第320窟三个复制洞窟。让观众近距离体验作为中华文明千年华彩汇聚的两大代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及利用的两大基地——敦煌石窟与故宫的独特魅力。

协同创新 自立自强——“两弹一星”精神展

展览时间:2021年9月2日开展

展览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

本次展览是国家博物馆首次以“两弹一星”为主题推出的展览,通过110件(套)文物、艺术作品和模型,510张图片,以及影像视频和多媒体触摸屏等多元展示手法,重点展现广大研制工作者在艰苦条件下创造的非凡人间奇迹、在拼搏奉献中铸就的“两弹一星”精神,以及“两弹一星”伟业对国家安全和国际战略格局产生的深远影响,充分体现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深刻揭示自主创新是攀登世界科技高峰和建设科技强国的必经之路。

殊胜大足——大足石刻特展

展览时间:2021年9月18日开展

展览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

本次展览集中展示了大足石刻研究院收藏的82件(套)藏品,端庄典雅的观音、慈悲肃穆的佛陀、神态谦恭的供养人、形象逼真的醉酒人、花纹繁复的香炉等,雕琢精致、构图巧妙、题材多样,可谓是中国石刻艺术美学的巅峰之作。

礼和万方——商周青铜鼎特展

展览时间:2021年9月14日开展

展览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

本次展览汇集了近40件商周时期极具代表性的青铜礼器,结合陶范、全形拓,从用鼎制度、造型艺术、纹饰纹样、铭文内容、制作工艺等方面综合呈现商周青铜礼仪文明的源远流长,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这得益于科学的文保措施和精心的展陈设计。在本次展览中,观众可以近距离观赏到青铜重器,感受商周礼仪文明带来的震憾和冲击。

摩崖上的中兴颂——永州摩崖石刻拓片展

展览时间:2021年9月18日开展

展览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

本次展览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民安国定,摩崖颂中兴”以历史为主线,重点展陈《大唐中兴颂》《大宋中兴颂》《大明中兴颂》等石刻拓片。其中以元结撰文、颜真卿书写的《大唐中兴颂》最负盛名。第二部分“地缘人彰,山水绿潇湘”以人文为主题,重点展陈历代名家大师在永州留下的珍贵墨宝。

聚焦“站起来”——莫斯科多媒体艺术博物馆藏米科沙摄影作品展

展览时间:2021年9月18日—10月17日

展览地点:中国美术馆

在中国美术馆、莫斯科市文化局、莫斯科多媒体艺术博物馆的通力合作下,“聚焦‘站起来’——莫斯科多媒体艺术博物馆藏米科沙摄影作品展”展出了苏联杰出摄影师弗拉季斯拉夫·米科沙1949年至1950年来华拍摄的110余幅珍贵照片,通过这位摄影师的镜头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及成立后第一年的景象,向中国人民“站起来”的重要历史时刻致敬。

翰墨赞盛世 丹青颂党恩——中国佛教书画邀请展

展览时间:2021年9月25日—10月7日

展览地点:中国美术馆

此次展览以“翰墨赞盛世,丹青颂党恩”为主题,汇聚了我国现当代佛教界高僧大德和书画艺术界名家的众多佳作,用书法和国画等中华传统艺术形式,用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作为表达方式,抒发、承载和传递全国佛教界对中国共产党的真挚感情,讴歌伟大新时代,赞颂美好新生活,赞叹党的宗教工作方针政策,反映新时代佛教健康传承新风貌,展现佛教中国化新气象,表达全国佛教界对中国共产党饮水思源的知恩报恩之心,激发和增强佛教界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与党同心奋斗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行动自觉,在佛教界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

中国美术馆捐赠与收藏系列展:塑者豪情——林毓豪艺术展

展览时间:2021年9月25日—10月7日

展览地点:中国美术馆

林毓豪(1940-1997),生于海南,当代著名艺术家,尤以雕塑见长。从大型主题性群雕至社会各阶层职业的人民群众肖像,其雕塑作品流露出强烈的时代精神和丰沛的人文情怀,艺术语言质朴精道,呈现出一种特有的温厚与豪情。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林毓豪为多个城市创作雕塑,如《鹿回头》《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原稿、《鉴真登岸》等,现已成为不同城市的文化艺术地标,为中国城市雕塑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本次展览展出林毓豪先生的雕塑作品30余件,其中包含众多城市雕塑原稿以及生动的人物肖像。同时,该展览还展出其部分绘画作品及文献资料,全面呈现林毓豪的艺术生涯和艺术风采。

中国美术馆学术邀请系列展——青岛水彩

展览时间:2021年9月25日—10月7日

展览地点:中国美术馆

青岛是中国最早传入水彩的地区之一,也是山东水彩的发源地。青岛水彩见证了 20 世纪青岛城市的建制与社会的变革,以自觉的历史意识记录着时代变革的影像,并对青岛地域文化进行了高度的提炼与浓缩,历经百年的锤炼,锻造出一种具有山海魂魄的艺术风格,从而深入推进了青岛地域文化的发展,构成了当代不断创新的中国水彩创作思想中特色鲜明的一极。在山海画风的孕育下,青岛水彩在全国各类展事中争金夺银,使青岛成为名副其实的水彩重镇。“中国美术馆学术邀请系列展——青岛水彩”,展出 120 位画家的 200 余幅作品,全面展示青岛水彩的发展脉络和成果,并以青岛水彩为典型案例开展研究,这对研究中国水彩本土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化和旅游部国家美术作品收藏和捐赠奖励项目:润泽无声——戴泽艺术展

展览时间:2021年9月25日—10月7日

展览地点:中国美术馆

戴泽,新中国第二代油画家代表人物,美术教育家。1922年出生,自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毕业后,应邀执教于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中央美术学院前身)。他承继徐悲鸿的现实主义创作道路,功力扎实,修养全面,涉猎油画、水彩等多个领域,创作了大量兼具时代性、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经典之作。

戴泽作品有着独特的个人风格,除主题性创作外,他多关注现实生活,以朴素真挚的情感描绘了丰富真实的生活场景和人物形象,传达出艺术为人民服务的艺术理念。为更全面展示戴泽艺术成就,深入挖掘作品背后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展览精选佳作百余件,围绕主题性创作、国家建设、家园情怀三个方面展示,呈现了艺术家自始至终对艺术的孜孜探索,对时代和人民的深切关注。

文海撷珍——天津博物馆藏近代文献展

展览时间:2021年9月14日—10月30日

展览地点:北京鲁迅博物馆(新文化运动纪念馆)

本次展览内容时间主要跨越晚清和民国两大历史时段,以各个时段内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为主线,共展出中国近代史上具有代表性的81名历史人物及与其相关的89件馆藏历史文献,其中有民国五年梁启超就规劝龙济光反袁函、民国六年孙文聘吴景濂为大元帅府顾问的信函、民国何应钦就冀察政务委员会设立请其早日就职给程克的信、民国孙文致章太炎函、民国黄兴信札、民国袁世凯当选大总统证书六件一级文物。

嘉陵江上——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抗战时期美术作品展

展览时间:2021年9月14日—10月30日

展览地点:北京鲁迅博物馆(新文化运动纪念馆)

展览介绍了抗战时期重庆的历史、人物和艺术成就,共计展出文物70件(套),其中包含徐悲鸿、张大千、李可染等名家作品。

山河情——马常利油画艺术展

展览时间:2021年9月14日—10月7日

展览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展览展出了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马常利先生1956年以来创作的一百多件油画作品和二十余幅手稿,分“人物、新疆、北方、南方、藏区大庆、敦煌”等7个板块,系统全面地呈现了马常利先生的艺术发展历程和绘画成就。

万物生息——后石油时代的材料与设计

展览时间:2021年9月17日—10月17日

展览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展览汇聚了伦敦设计博物馆百余件经典馆藏作品以及30位中国当代设计师的先锋作品,其中包括伊姆斯夫妇(Charles and Ray Eames)、卡罗·斯卡帕(Carlo Scarpa)、马塞尔·布劳耶(Marcel Breuer)、埃托雷·索特萨斯(Ettore Sottsass)、马岩松、土上建筑、宋协伟、凯瑟琳·冯·瑞星博(Kathrin von Rechenberg)、姜绶祥、吕越、王克震、陈旻、张周捷、Faber Futures、费尔南多·拉波塞(Fernando Laposse)、桑尼·维瑟(Sanne Visser)等。

弘历的世界——郎世宁绘《纯惠皇贵妃油画像》暨18世纪盛清宫廷艺术的西洋风

展览时间:2021年10月15日—11月2日

展览地点:保利艺术博物馆

本次展览主题延续2021年春推出的展览“弘历的世界”,以盛清时期的东西方文化交流为线索,分为皇帝与贵妃、清宫陶瓷新风尚、清宫钟表、艺林百工四大部分,全面展现出盛清宫廷艺术的高峰成就。以郎世宁绘《纯惠皇贵妃油画像》为代表的清宫油画为核心,涵盖西洋钟表、瓷器、珐琅器、铜器、玻璃器、古琴、家具、织绣等多个艺术门类。以此考察皇权视野下十八世纪的中国与欧洲文明相互学习、博弈的过程,探究其背后的帝王思想衍变的轨迹,重估清代西洋风格宫廷艺术的价值,由此打开重新理解中国十八世纪及现代中国的一条史学理路。

“寻找另一个地球”临时展览

展览时间:在展

展览地点:北京天文馆A馆东展厅

2019年10月8日,米歇尔·马约尔迪迪埃·奎洛兹因于1995年发现一颗围绕主序星旋转的太阳系外行星飞马座51b而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一时间,系外行星、地外生命成为媒体关注的话题,地球2.0版也成为搜索的热词。只是,在各种新闻与资讯交织的媒体空间,也存在着不实的报道甚至是伪科学的说辞。基于关注社会热点,厘清舆论误区,传播科学真相的宗旨,“寻找另一个地球”主题展览精心策划并适时推出。本次展览,从大纲编制、形式设计以及展示元素组合等各方面寻求突破,大胆创新,实现了“强调意识、优化布局、突出特色”的既定计划,是“一个不一样的展览”。

“管窥宇宙”临时展览

展览时间:在展

展览地点:北京天文馆A馆环廊

本次展览由北京天文馆主办,特别挑选出北京天文馆馆藏的十八、十九世纪光学望远镜,早期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国的科学家、制造商等制作的8件光学望远镜真品。望远镜类型为手持式望远镜1件、落地式望远镜1件、桌面式望远镜6件,包含4台折射式、4台反射式,体现出当时望远镜制作的高超工艺水准。本次展览还展出13幅具有天文意义的绘画作品,如“伽利略展示其自制的折射望远镜”“沙伊纳用开普勒式折射望远镜观测太阳黑子”“赫维留利用自制的46米长折射望远镜进行天文观测”等,使观众对望远镜早期200余年的发展、革新和进步,获得一个基本的认知。

《老崔聊玉·作品背后的故事》新书发布会暨从艺40年玉雕作品展

展览时间:9月24日—10月7日

展览地点: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

中国是世界上用玉最早的国家,最早的玉器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如今,玉已然成为中华文明特殊的文化符号,于星罗棋布的世界文明中熠熠生辉。为了让更多人感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崔奇铭大师的风采,本次展览精心挑选了崔大师从艺40年来最具代表性的玉雕作品,希望大家能通过观赏这些作品切身体会到“玉之美”,深入地了解“玉文化”。

昌平区古玩杂项展

展览时间:2021年9月18日—12月31日

展览地点:昌平区府学路10号,昌平图书馆五层

展览由北京市昌平区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市昌平区博物馆、北京市昌平区古玩艺术品收藏家协会、河北《鉴品藏》栏目组共同举办。在民间的收藏圈中,除了大宗的瓷器、书画、铜器、家具等大类,将一些器件偏小、种类稀缺、工艺精湛的品类统称“杂项”作为一种收藏的门类。本展览的展品即为杂项展,材质不同,工艺各异,适合观赏把玩,赏心悦目。在收藏观赏的同时,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认同和传承,在内容上、形式上、图案上都充满着中国古代的思想境界,充满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当代兰亭书法作品展

展览时间:2021年9月18日—12月17日

展览地点:北京市天佑兰亭书法文化博物馆

此次临展共展出了纪录片《中华圣贤——书圣王羲之》中王羲之扮演者陈凤波老师、故宫书画学校校长程同根老师、中书协理事王文杰老师三位书法老师的作品21套,共计七十余件。其中有行书、楷书、草书大篆小篆等多个版本并书的兰亭序,以及黄庭经、岳阳楼记、归去来辞、心经、游褒禅山记等优秀作品,以及各种小品和条幅。其中陈凤波老师所临兰亭作品尤为精妙绝伦,是当代兰亭书法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珍品。此次当代兰亭书法优秀作品展为期3个月,在馆内的一层二层展出。

资料来源:北京地区博物馆

 
关键词: 北京文博交流馆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166896.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