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杨桥 | 图:盛康
《姑苏图记》之文物系列,探寻悠闲的江南文化
Explore the leisurely Suzhou City
一、廉石
1、目前,在苏州人民路文庙内,明伦堂前
2、高2米多,宽1米多,重3吨左右
3、石上刻隶书“廉石”两字
廉石
二、来历
1、陆绩勤于政务、为官清廉,身无长物,回苏时走海路,因惧浪大船危,移石于船,压仓求稳。回苏后,留石于临顿路陆宅外,人称其廉,此石号“郁林石”
2、明朝弘治九年(1496),监察御史樊祉,寻得此石,移至观前街西的察院场,亲书“廉石”,命人刻之,警示官吏,还请苏州状元吴宽撰《廉石记》,声名远扬
3、康熙四十八年(1709),苏州知府陈鹏年,移石至文庙府学内,教育生员,意义深远
4、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听说了廉石的故事,指示“要妥善保存,并发挥作用”
5、今日,廉石已经成为教育官员廉洁奉公的代表实物
陆绩
三、陆绩
1、汉末,苏州人,庐江太守陆康之子
2、博学多才,通晓天文、历算,著《混天图》、注《易经》,撰《太玄经注》
3、二十四孝故事《怀橘遗亲》中的主人公
4、公元219年,英年早逝,年仅32岁,有二子一女,由侄子陆瑁抚养
二十四孝故事《怀橘遗亲》
四、典出
1、晋:《三国志.卷五七.吴书.陆瑁传》:“又瑁从父绩早亡,二男一女,皆数岁以还,瑁迎摄养,至长乃别。”
2、北宋:《新唐书·陆龟蒙传》“陆氏在姑苏,其门有巨石。远祖绩尝事吴为郁林太守,罢归无装,舟轻不可越 海,取石为重,人称其廉,号“郁林石”,世保其居云。”
3、明:王锜《寓圃杂记》“郁林石”,相传在临顿里,以陆绩居此,故拟其在焉。今始得其处,乃在娄门内北岸军营之口,去城三十六步,其状如卵,高出土者二尺,长六尺有奇,陷土中者莫可知。杨君谦欲告县长坐亭庇之,未果也。弘治九年丙辰,巡按御史樊祉移置察院门外,作亭庇之,镌“廉石”二字于其上。樊公,河南胙城人
五、感悟
1、廉石重达3吨,1800年前搬移到船上,并不是随便的一件事,且搬运费用也不低,陆绩为官清廉,身无长物,花巨资不远千里带回一块普通的石头,不符合常理。而且,陆绩由海道回吴县,应该会在入海口换内河船由途径娄江回城,行于内城河的小舟,是无法载3吨巨石的,所以,当时即使带回一块石头做为压仓石的话,也应该没这么重,此石可能为后人附会之石
2、历代尊崇廉石,体现了人们对清廉官吏的期盼。陆绩在年幼之时就被做为孝子的典范,编入二十四孝故事,声名远扬,后又为官清廉,很容易被尊为学习的典型榜样,所以廉石故事是真的也好,假的也罢,都不重要,但其深厚的教育意义不言而喻
一张图读懂苏州文庙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