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2022省民企百强榜,需要大企业挺身而出的下半年,谁是青岛支柱?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9-24 16:42:31    作者:life    浏览次数:2879    评论:0
导读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格外需要大企业挺身而出。 8月24日,山东省工商联公示了2022年山东民营企业100强入围名单,青建集团、山东新希望六和集团、新华锦集团等15家青岛民企上榜,相较去年又增加2席,占全省比重达15%。 其中 ,青岛敬业富山实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格外需要大企业挺身而出。

8月24日,山东省工商联公示了2022年山东民营企业100强入围名单,青建集团山东新希望六和集团新华锦集团等15家青岛民企上榜,相较去年又增加2席,占全省比重达15%。

其中 ,青岛敬业富山实业有限公司、山东兴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青岛泰和嘉柏能源有限公司为今年新上榜企业,去年入选的青岛康大外贸集团有限公司则不在公示名单之内。

纵向比对,从2019年的8家青企入围到2020年的12家、2021年的13家,再到今年的15家,山东百强民企榜单上青岛军团稳步壮大。

民企强,则青岛强。民营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城市的经济活力,而逐年递增的山东百强占比是青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最直观的外显。上半年,青岛市民营经济实现税收477.9亿元,占同期国内税收的比重稳定在六成以上,6月末占比为60.3%。

更值得注意的是,城市经济发展,企业是最重要的载体。面对既定发展目标,下半年全国各大城市发展都面临着艰巨挑战,而企业,尤其是规模足够的大企业,正是城市经济的基本盘,只有足够的大企业在下半年挺身而出,才能为城市经济贡献足够的拉动力,把发展的“大梁”挑起来。

而上榜山东民企百强榜单的青岛企业,无疑就是青岛民营经济这个重要版块中,块头最大的头部梯队,它们与青岛其它头部国企、集体企业、外企等一起,构成了青岛经济的底牌和支柱。

下行压力下的城市经济,要“救”眼前的“近火”,还是要看大企业的拉动力。

1

民企百强背后

龙头企业投资青岛见成效

纵观此次山东民企百强名单,在入选企业数量上,青岛仍然保持着稳健的正向增长,由13席增长为15席。在疫情冲击、国际局势复杂多变的上半年,青岛民营经济能克难而进,实属不易。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新入榜的三张新面孔,有两个是2020年才成立的新企业:

青岛敬业富山,成立于2020年,以生铁、钢坯、钢材、铁粉、建筑材料、矿石、矿粉生产性废旧金属的回收与销售等为主业;

青岛泰和嘉柏,成立于2020年,主要从事成品油批发、润滑油销售、石油制品销售等;

两家成立于2020年、不满两周岁即杀入民企百强的年轻企业,格外引人注目。

何以发展如此迅猛?

这两家企业背后,是世界500强和跨国公司的身影。青岛敬业富山成立于2020年,隶属于世界500强敬业集团;青岛泰和嘉柏是新加坡阳光石油有限公司和山东京博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成立的合资公司。

不满2岁的两家企业,背后是行业龙头投资青岛的战略选择,也正是因为龙头企业成熟的市场资源、行业话语权,这两家企业一“出生”就站在了足够规模的大平台上。

企业规模,往往与带动就业、贡献税收等城市关键发展指标呈正相关,而且龙头企业资源的注入,对于产业拉动作用几乎是立竿见影,这正是高质量招商引资的意义所在。

在这方面,青岛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无疑是近年来快速崛起的汽车产业。

近年来,青岛在这一赛道上频频出手布局,与龙头企业深化合作、与新锐企业密切接触,也通过大手笔资本运作以资招商,快速形成了以一汽解放上汽通用五菱一汽大众奇瑞为龙头的汽车产业布局;同时还与华人运通等造车新势力合作,成为其中国总部所在地。目前,青岛汽车产业已经成为强力支撑青岛城市经济发展的千亿产业。

龙头企业投资青岛的成果,也在当前快速发展的未来千亿产业中显现。京东方物联网移动显示端口器件青岛生产基地项目落户西海岸,预计将在今年11月投产。项目达产后,将实现年产中小尺寸显示模组1.5亿片,年产值超100 亿元,带动就业1.5万人。

由此不难理解,为何在8月17日召开的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部署会议上,青岛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主动“走出去”对接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

2

“大块头”有大能量

端稳“优势传统产业”这碗饭

新旧动能转换,不是要去掉传统产业,而是要发掘传统产业里的新动能。从入围山东百强的青岛民企所分布的产业来看,此次入围企业多数布局于青岛的传统优势产业:

聚焦能源化工的泰和嘉柏,涉足食品、零售的新希望六和利群,着力于建筑材料、房产的青建、荣华建设、中青建安,业务涵盖汽车制造、零部件生产的青特,专注橡胶的赛轮……与青岛实体经济振兴发展三年行动中,布局的七大优势产业有相当高的重合度。这足以证明,青岛在加速腾笼换鸟、新旧动能转换的进程中,传统优势产业始终保持着“新新”向荣的底气和实力。

振兴实体经济、抵御下行压力,传统优势产业里的新动能,仍然具有最核心的竞争力。之所以称之为“优势”,就是在产业内、行业内具有更低的成本和机会成本、更强的管理能力和营销能力、更高的市场占有率、更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在已经具备几乎全链条“规模优势”的前提下,通过新技术、新模式的新动能引入,发掘新市场、开发新产品、培植新增长点,在大的基础上做优做强,让大体量能够做出更大贡献、拉动城市发展,这便是传统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的意义所在。

此外,而青岛作为制造大市,传统优势产业中的“大块头”,是吸纳、培育产业工人,吸引、用好专业人才的主力军。它们在数量上维持着青岛优质工人、工程师群体的规模,在质量上不断集聚起研发、转化等关键节点的人才,是人才价值实现的关键平台。

想在下半年拿出最好的发展成绩,必须端好、端稳、端牢“优势产业”这碗饭。

3

培育新动能

布局未来赢“先手”

判断一座城市产业的竞争力,既要看当下的表现,更要看它定义未来的能力。抓紧传统优势产业,是稳固当下基本盘;培育新动能,是为了获取未来竞争的新优势。

在青岛提振实体经济的“7+10+7”24条重点产业链中,做强做大七大优势产业之后,即是要突破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十大新兴产业,要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实施重点突破、跨代赶超。

当然,新动能培育并非“一日之功”,但一旦扎根壮大,对经济的巨大拉动作用却不言而喻。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例,产业增长平均每年带动GDP增长超过1个百分点,增长贡献度接近20%。

聚焦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目标,近年来青岛疾步快跑——北京汽车制造基地、芯恩集成电路、山东能源研究院、中国钢研青岛研究院等一大批引领性重大项目和应用型创新平台相继集聚青岛。而在今年年初山东省发改委发布的“山东省第二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名单”中,全省13个产业集群,青岛有工业互联网、集成电路两个产业集群上榜。

随着新旧动能转换的步伐持续加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含新量”也在稳步提升。截至目前,青岛高新技术企业突破5500家,105家企业入围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3家企业入选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榜单……

值得一提的是,青岛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主要集中在新材料、高端装备、仪器仪表、节能环保等细分市场领域,大多属于关键领域“补短板”“锻长板”“填空白”产品,“量质齐升”已然成为青岛城市经济发展的关键词。

不管面对下半年“勇挑大梁”的艰巨任务,还是朝向更长远的经济增长预期,青岛都已经做好了存量变革和增量崛起的扎实准备。

 
关键词: 青岛企业排名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170276.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