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国产LS7冲锋枪亮相蛟龙突击队 国产PDW或已经被放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9-24 22:12:33    作者:life    浏览次数:3174    评论:0
导读

蛟龙突击队员手持国产LS7冲锋枪惊艳亮相近日海军蛟龙突击队队员惊艳亮相,图片上面特战队员身着星空迷彩,手持LS7冲锋枪,枪上还安装了全息瞄准镜。这张图片表明国产LS7冲锋枪已经成为我军新一代冲锋枪,国产单兵自卫武器(PDW)或已被放弃。


蛟龙突击队员手持国产LS7冲锋枪惊艳亮相


近日海军蛟龙突击队队员惊艳亮相,图片上面特战队员身着星空迷彩,手持LS7冲锋枪,枪上还安装了全息瞄准镜。这张图片表明国产LS7冲锋枪已经成为我军新一代冲锋枪,国产单兵自卫武器(PDW)或已被放弃。

新世纪国产新一代轻武器立项论证的时候,国产单兵自卫武器也被提上日程。相关单位就国产PDW性能指标、总体设计、内部结构等进行了讨论和探索。有的还造出了实物,例如国产XY9微型冲锋枪,它被外界列为PDW之列。不过现在看来国产PDW这个概念似乎已经被放弃,部队仍然选择了传统冲锋枪作为新一代近战自卫武器。实际上PDW在国外也处于沉寂状态,几乎没有掀起什么浪花,给人昙花一现的感觉。

这张图片充分显示了PDW用途,二线非战斗人员自卫武器

现在回过头来看,PDW发展就是“热热闹闹开幕 潦潦草草收场”。上世纪80年代美国陆军正式提出PDW概念,按照美军说法,现代军队非直接战斗人员越来越多,包括各类车辆和设备操纵人员、后勤保障人员。这些人平时参加训练时间较少,也没有多少时间来熟悉武器,因此给他们配发标准步枪就存在一定困难。首先传统步枪体积和重量偏大,后座高,不经过严格训练,难以掌握。手枪容易携带,但是威力小,近距离无法对付穿防弹衣的目标。现代战争非线性越来越强,非直接战斗人员面对战斗情况越来越多,他们需要一种新的武器,这就是PDW。

现在却成籽特种部队武器

PDW要求研制一种新型武器,体积和重量小于传统步枪,但是威力要大于冲锋枪和手枪,近距离能够击穿防弹衣。我们熟悉PDW有两种,一种是比利时FN公司的P90,它发射5.7毫米步枪弹,30米距离上能够击穿北约标准防弹钢板,180米距离上可以打穿美军军用头盔。另外一种是HK公司的MP7,它采用全新4.7毫米口径,可以在200米距离上打穿美国军用头盔。尽管厂家大力推广宣传这些PDW,但是应者寥寥无几。原本推销对象是二线非战斗人员,结果只有少数特种部队采购用于近距离交战。当初提出PDW的美军也没有装备,前不久美军新一代紧凑型轻武器项目仍然选择传统冲锋枪。

MP7同样多装备特种部队

尽管PDW是80年代才出现舶来词,对于我军来说并不新鲜。我们熟悉驳壳枪可以看作最早的PDW。当年驳壳枪给我军官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上世纪70年代相关单位研制了80式冲锋手枪,它可以看作国产PDW。不过80式冲锋枪设计过于老旧,没有装备部队。新世纪,我军现代化建设日新月异,机械化、信息化、合成化水平迅速提高。二线非战斗人员增多,研制国产PDW被提上日程。现在看来,国产PDW已经被放弃,部队还是决定研制装备新一代冲锋枪。

80式冲锋手枪算是最早的国产PDW

国产PDW被放弃原因和国外一样,PDW两个要求存在矛盾,即缩小尺寸和重量与提高威力是矛盾的。在现有弹药框架几乎无解,所以P90和MP7选择了全新口径,对于部队来说,制式武器增加一个口径,势必会增加装备成本,提高后勤保障难度,给人得不偿失的感觉。另外突击步枪、冲锋枪微型化也有长足进展,美国MK18CQBR短突长度不到0.5米,枪托伸长之后也不过0.7米左右,空枪重量为2.7公斤,俄罗斯AK74U与之相近。美军最新采购的APC9冲锋枪全枪长只有0.4米,空枪重量为2.6公斤。这些指标对于PDW来说应该已经可以接受,而且它们在现有弹药体系之下,不会增加部队后勤保障负担。

国产新一代轻武器已经放弃了PDW,发展传统短突和冲锋枪

正是考虑到上述因素,我军新一代轻武器也放弃了国产PDW研制,转而发展新一代自动步枪超短枪管型、新一代冲锋枪,用来装备特战部队和二线非战斗人员,提高他们作战能力。

 
关键词: 蛟龙突击队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170864.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