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蛟龙突击队队员齐小鹏
作者:翟思宇
电影《红海行动》中,让人震撼和热血沸腾的画面就是我海军“蛟龙突击队”的表现。现实生活中,蛟龙突击队队员齐小鹏完全可以与之比肩。他的口头禅是“要特种不要孬种”!
初冬时节,南海之滨云卷浪涌。
岸滩上,海军陆战队某旅的“蛙人”们踏浪而去,准备进行水下实弹射击训练,班长齐小鹏也将开始对改进的水下射击瞄准方法进行实践论证。
资料照片
进入被誉为“蛟龙突击队”的海军陆战队某旅以来,齐小鹏先后10余次执行重大任务。“要特种不要孬种,特种兵的字典里没有‘退缩’二字!”这是齐小鹏旁路说的一句话,更是他对特种兵的解读。
入伍之初,该旅组织狙击手集训,齐小鹏是唯一一名入选的义务兵。底子没别人深,就花双倍时间练。被炙热的大地蒸发了4个月的汗水后,齐小鹏的考核成绩一跃成为第二。
资料照片
那年全军特种兵比武,齐小鹏在狙击战斗行动指令狙击科目中一战成名。但在比武集训之初,刚刚开始使用光学瞄准镜进行狙击训练的他,成绩却很不稳定。
为什么用机械瞄准都能打到几乎满环,换上新瞄准镜反而成绩下降?齐小鹏手肘力量不足的缺点明显暴露。
自此,每次据枪训练,齐小鹏都要求自己来回移肘,硬是让手肘骨感着地。他的双肘因此经常破皮出血,有时候粘得衣服都脱不下来。
正是这样的洗礼,让齐小鹏脱胎换骨。
电影剧照
从刚入伍时的门外汉,到现在的狙击全能通,齐小鹏没有沉醉于成绩。随着使命任务不断拓展,齐小鹏的岗位专业也由狙击变成了反恐,要求熟练掌握的内容包括潜水、滑降等多个方面,这对他又提出了新的挑战。
前不久,该旅组织空地海多维作战战法探究考核。特战队员需要通过空中、陆地、海上多维度定向至目标区域,借用不良天候以及恶劣环境,通过渗透机动将目标摧毁。
作为此次考核探究小组的分队长,齐小鹏和3名战友投入了专项集训。从万米长游强化体能、陆上耐力训练到武装泅渡和脚蹼强化训练,再到后来的定向定深训练,齐小鹏不断挑战着自己的极限。
资料照片
战法研讨当天,齐小鹏第三个从直升机滑降入水。突然,由于人员滑降的冲力与直升机自身升力的不均衡产生了晃动,齐小鹏在距离水面5米高处掉入水中。
直升机打起的水花挡住了视线,摔入水中的齐小鹏下意识地屏住呼吸,调整身体。考虑到浮出水面换气后再着装时间肯定不够,他挺着耳膜巨大的压力和头痛,咬紧牙关完成了着装和武器调整,迅速到达小组指挥位置继续前进。
最后,经过全组人员的共同努力,水下定向和岸滩渗透演练顺利完成,达到了预期效果。
凭着对每个岗位和专业的热爱,齐小鹏先后完成人道主义救援、亚丁湾护航、中外联演等多项重大任务,用他的话说,“一心向战、敢于挑战,是每一名蛟龙突击队员的天性。”
电影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