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样的“无毒”蛇,你还敢碰吗?云南一男子,在野外发现了一条体型巨大的虎斑颈槽蛇。便自认其没毒,直接伸手去抓。
捉到后,该男子还得意洋洋地向周围村民炫耀,引来了许多人的拍照。然而就在下一秒,该男子突然被这蛇咬了一口。没过几分钟,该男子就口吐白沫。
周围的人见状,立即打了120。然而,等到120赶到时,该男子已经气绝身亡了。随后,经过医院的检查发现,该男子属于蛇毒过敏体质患者,所以毒发的时间特别地快。
而咬伤男子的虎斑颈槽蛇,是许多人眼里的“无毒蛇”。并且还有很多人表示,自己就被咬过,一点事都没有。
其实这里大家走进了一个误区,无毒蛇并不代表它不具备产生毒液的能力。因为在学术上,对蛇类是否有毒的划分方法很多。
其中就有一种方法就是:如果要判定一条蛇类是否有毒,首先它要具备产生毒液的毒腺,其次它的毒腺与毒牙之间要有导管相连。
而上面提到的虎斑颈槽蛇,虽然有产生毒液毒腺的达氏腺,但是它们的毒腺与毒牙之间,并没有相连的导管。
而且虎斑颈槽蛇的毒牙也较为特殊,是一种增大的颌牙,长在了眼睛的后方,主要帮助其在吞咽过程中瘫痪猎物所用。
因为它们的毒牙长得太过于靠后,所以有时候即使我们被其咬伤,只会被前面细小的牙齿咬伤,造成较浅的伤口。
而且它们产生毒液的达氏腺,为一种特殊的毒腺。与普通毒蛇毒腺不同的是,其仅仅只具备产生毒液的能力,并没有存储毒液的能力。
因此,虎斑颈槽蛇的单次排毒量是十分有限的。并且又因为毒腺没有导管,可以直接达到伤口处。所以其所分泌的毒液,主要靠慢慢渗透的方法,进入被咬伤者的伤口。
因此,它的注毒效率极低,这就造成了有时候即使被其咬伤,也没有什么危险的事情发生。但是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虎斑颈槽蛇的毒液是很毒的。
根据科学家的测算得知,虎斑颈槽蛇的LD50值为:0.265mg/kg,要远远地低于一般蝰蛇科的蛇类(尖吻蝮蛇LD50:8.9mg/kg,LD50值越低,毒液毒性越强)
也就意味着,虎斑颈槽蛇毒液危险性,要远远地高于一般蝰蛇科的蛇类。因此,大家在野外遇见时,千万不要随意地捕捉,或者将其拿在手中把玩,以防给自己带来危险。
而像虎斑颈槽蛇这样特殊的蛇类,自然界中还有很多。比如常在老房子附近发现的赤链蛇,一些常见的林蛇等等。
这些蛇类的蛇毒虽然一般是不会对我们人体造成多大的伤害,但是还是要格外注意的。因为每个人体质的不同,被咬伤后的症状也会有所不同。
有可能两个人被同一条蛇咬伤,而一个人啥事也没有,另一个却会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就倒地身亡。
因此,大家在野外遇见蛇时,不管是认识,还是不认识,千万不要随意地招惹。而一旦被咬伤后,一定要及时地去医院检查。
因为有些蛇类的蛇毒,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一旦等到几个小时后毒发起来,甚至连抢救的机会都没有。
本期就给大家分享到这了,整理不易希望大家多多点赞支持一下。也希望大家可以顺便将本篇文章分享出去,让更多人能了解这些蛇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