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用农牧场公司帮扶资金的支持,我扩大了托管所和‘小饭桌’规模,购买了书桌、电脑等设备,现在托管所的环境越来越好,生源不断。”扎兰河农牧场公司第二连(队)女职工张美茹站在自家整洁规范的托管所内笑容满面。
自2016年起,呼伦贝尔农垦大兴安岭扎兰河农牧场公司为帮助职工增收致富,设立了创业帮扶资金库。结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对有创业意愿、创业项目的青年党员、职工从资金和技术上进行帮扶。农牧场公司每年从耕地利费中提取帮扶资金16—18万元放入创业帮扶资金库,由工会组织负责摸底排查,掌握创业人员资料,建立基金使用档案和创业项目档案,实行资金专项管理、专款专用。
王春艳是资金库成立后首批使用帮扶资金的创业青年,获批2万元帮扶资金后,她扩建了自家水泥构件厂,引进新设备,带动附近群众就业。此后她每年销售空心砖30余万块,利润10万元以上,成为青年创业中的佼佼者。在她的引领带动下,创业帮扶资金成为农牧场公司青年党员、返乡创业人员和特色产业种养人员开启创业之门的“金钥匙”。
第五连(队)老职工侯德春2019年通过党支部向农牧场公司工会申请3万元创业帮扶资金发展肉牛养殖,又向亲戚朋友借了1万元,购入3头基础母牛。2年时间里,侯德春喜获母牛5头,出售公牛2头,按照当时不断飙升的市场价格,侯德春的5头母牛价值12万元左右,出售的2头公牛也获得了3万元的现金,正好还清了工会的帮扶资金。2021年侯德春再次向工会提出帮扶需求,这次他是帮助返乡的儿子以创业青年的名义申请帮扶资金发展养羊的。
经过6年时间,创业帮扶资金库累计提取91万元,以无息贷款的方式投放给全场40名创业人员使用。农牧场公司工会和各基层党支部联合把关,指导30%左右的受助对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当地市场环境,将帮扶资金投入牛、羊、蜜蜂、大鹅、笨鸡、鱼塘等养殖产业;70%左右的受助对象将帮扶资金用于开办饭店、超市、修理铺、构件厂、彩票站、托管所等个体商业,普遍取得较好收益,从而使帮扶资金在产业发展中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走上了帮扶资金撬动产业发展、产业发展带动创业家庭致富的良性发展轨道,使受助对象创业有底气、生活有奔头。
来源:呼伦贝尔日报
主编:王亚男 责编:王子璇
监审:李金田
监制:付惺
总监制:张晓琦
呼伦贝尔日报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