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始于一场初秋,终于一场盛夏,毕业的离歌即将奏响,每一个将要奔赴远方的湖大青年学子都在用相片定格着这最后一刻。位于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深度融合,湖南大学典雅厚重的古建筑群为学子的毕业照更添一抹风情。本期推送,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最诗情画意的高校”,品味湖大“国保”建筑的历史底蕴与典雅气质。
岳麓书院建筑群湘江之滨,麓山脚下,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历经千年,弦歌不绝。岳麓书院古建筑群分为教学、藏书、祭祀、园林、纪念五大建筑格局,主体建筑面积达31000多平方米,分为书院主体、附属文庙及中国书院博物馆,现存建筑部分为明清遗构,为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书院建筑群。1988年,岳麓书院建筑群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岳麓书院正式成为湖南大学国家级文物保护建筑。
岳麓书院古建筑在布局上采用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主体建筑如头门、大门、ニ门、讲堂、御书楼集中于中轴线上,讲堂布置在中轴线的中央,斋舍、祭祀专祠等排列于两旁,营造一种庄严、神妙、幽远的纵深感和视觉效应。千年泥土的芬芳中,岳麓书院以白墙青瓦的身姿映入眼帘,静静守望着山脚下的湖南大学。如今,书院内依旧书声琅琅,年轻的湖大学子在千年书院,成为历史的接续,也在创造新的历史。
湖南大学早期建筑群2013年,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湖南大学早期建筑群名列其中,被列为“国保”的湖大早期建筑又增加9栋,分别是:二院、科学馆、工程馆、大礼堂、老图书馆、胜利斋教工宿舍、第一学生宿舍、第七学生宿舍、老九舍,形成了千年学府湖南大学国保建筑群。
- 湖南大学第二院
湖南大学第二院由中国现代著名建筑学、建筑史学家刘敦桢先生设计,为1927年湖南大学超出岳麓书院向外发展新建的教学楼,为两层古典式建筑,飞檐翘角,琉璃筒瓦,但融入了不少西方现代建筑技术,与岳麓书院一起构成湖大双子星。2021年1月,文学与历史的邂逅,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正式搬迁至湖南大学第二院。至此,湖南大学早期建筑之一、已有近百年历史的第二院与文脉绵长、人才辈出的湖南大学文学院合璧连珠,相得益彰。
- 湖南大学科学院
三层砖木结构,红砖清水墙,徘徊在现代与古典之间的湖南大学科学馆(现湖南大学一办公楼)建于1937年,为当时湖南省内规模最大的公共建筑。科学馆原为两层,由蔡泽奉教授设计。后来由柳士英教授设计,于1944年加建一层,由平屋顶改建为青筒瓦坡屋顶。在一办公楼前抬头仰望,凝聚着两位建筑大师心血的科学院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见证侵华日军受降仪式的历史,从未被遗忘。
- 湖南大学工程馆
湖南大学工程馆由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柳士英设计,是柳士英现代主义风格最典型的代表作,在当时极为罕见。墙体采用红砖清水墙,平屋顶高低错落,简洁中含丰富,庄重中显活泼,线条流畅洗炼。今天的湖南大学工程馆(教学北楼)是新闻与传播学院、校电视台所在地,怀揣着新闻理想的学子在这里探寻尘封在媒介里的记忆,用新闻描绘人间烟火暮鼓晨曦。
- 湖南大学大礼堂
大礼堂采用中国传统的大屋顶式样,三层砖混结构,虽是中国传统风格,然里面通关两层的壁柱,出挑的阳台等均体现出西洋建筑的透型手法,建筑风格独特。“柳氏圆圈”巧妙打破石墙内外,圆框花饰生动诠释刚柔动静,颇显趣味。层层叠叠的屋檐下开着一扇圆窗,古雅意境却没有因为这一极具现代主义色彩的存在而被破坏,重檐与圆窗,碰撞出了最美丽的图景。
- 湖南大学老图书馆
湖南大学老图书馆于1954年建成,中国传统大屋顶式样,建筑造型中加入西方早期现代主义手法,特别是正立面上贯通多层的竖向长窗,是典型的维也纳分离派的造型特征。碧瓦红砖,飞檐画栋,湖南大学老图书馆中西合璧的形式,散发着别样的气质;清水墙上的块块红砖,简洁的几何造型,却饱含传统之意蕴风趣。现今的老图书馆经过岁月的见证,依旧见证着这所千年学府的延续与传承。
- 湖南大学胜利斋教工宿舍
三层砖木结构,红砖清水墙。依据地形整合,田字形平面,湖南大学胜利斋教工宿舍内有四个庭院,四周回廊环绕,院内安静舒适,十字形廊也很好地丰富了内部空间的纵深感。内廊在北立面很巧妙的过渡成了外廊,在保证完整流线的同时丰富了正立面的元素。正立面依然保留着柳氏圆圈,一层圆窗使得正立面充满活力与动感,是柳士英手法与观念都表达得非常明晰的现代主义杰作。
- 湖南大学第一学生宿舍
1945年,第一学生宿舍由柳士英教授主持设计,1946年竣工。建筑立面造型简洁,重点处理入口部位,入口朴实大方,转折进入豁然开朗的庭院,入口平面呈弧形环抱之势,设立半圆柱以及弧形的入口雨棚;其他墙面上用长长的水平线条连接窗台或檐口最后绕成一个圆窗结束,更是具有独特“柳式圆圈”的风格。
- 湖南大学第七学生宿舍
两翼平展,收放有度,在中央形成有凝聚力之集中,立面中央,大面积的混凝土石墙与大块的玻璃窗户紧密结合对比强烈,建成于1951年的七舍是极富表现主义色彩的牌楼。曲线的母题贯穿整个牌楼,从底层拱门及上方的曲面浮雕,到上部并列的三个圆窗,再以圆弧封顶。如今,宿舍已经全部改为办公室,整体外观完全保持原貌,木构门窗均保持原样。
- 湖南大学老九舍
1946年,建筑学家柳士英带领学生自力更生,自主设计,建造了湖南大学第九寄宿舍。建筑为二层砖木结构,青砖清水墙,线条勾勒,门窗变换,丰富的立体造型跃然于平面,极具民国时期建筑典型特征。俯瞰九舍,上下分布两个庭院,中间通廊连接,四周回廊环绕,一个“日”字形映入眼帘朴素典雅,亦功能齐备。2021年12月,湖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正式搬迁至第九寄宿舍,在这里续写经世致用的故事。
毕业生在校碑前合影
毕业的号角已经吹响,仲夏的蝉鸣似在告别,将要启程高飞的2022届湖大青年学子,在这最后的时刻,再次漫步这些“国保”建筑间,互道一声“毕业快乐”,然后带着母校的祝福,在最好的花样华年,奔向更明媚的未来,书写人生篇章。
金秋九月,2022级学子将步入校园,探寻“国保”建筑的秘密,在这里留下最精彩的青春故事。2022年,湖南大学期待与你相约千年学府,共赴未来之约!
欢迎关注"湖南大学本科招生"头条号,获取关于985、211、"双一流"建设高校——湖南大学的精彩资讯!
部分素材来源:湖南大学官微、湖南大学新闻网、湖大有个建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