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独立后,Kyndryl(勤达睿)将专注于为客户提供技术整合及运营服务。
54亿美元市值、191亿美元营收、4000+客户、90000+全球员工……很难想象,这些数据来自一家不到一年历史的“初创公司”——Kyndryl(勤达睿)的财务报告。
2021年11月4日,全球IT基础架构管理服务提供商Kyndryl(勤达睿)在美国上市,上市首日市值即突破54亿美元。来自Gartner的数据显示,Kyndryl(勤达睿)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IT基础架构管理服务提供商。
显然,Kyndryl(勤达睿)并非一家典型“初创公司”,它的前身是IBM的全球科技服务部IT基础架构管理服务业务。2020年10月,IBM宣布将分拆这一业务板块为一家独立公司。随后,新公司被定名为Kyndryl(勤达睿)。随着Kyndryl(勤达睿)的上市这一分拆也彻底完成。
据官方财务数据显示,2020年,Kyndryl(勤达睿)的前身——IBM IT基础架构管理服务的营收为191亿美元,是IBM总营收(736亿美元)的26.2%。而按员工数计算,被分拆至Kyndryl(勤达睿)的员工人数接近IBM总员工的四分之一。显然,无论是对于IBM,还是全球科技行业而言,Kyndryl(勤达睿)的诞生都堪称一场“世纪大分拆”。
按照IBM的计划,分拆后IBM将全力投身于AI和混合云市场,决战未来。而作为一家IT基础架构管理服务提供商,独立后的Kyndryl(勤达睿)又将走出一条怎样的路径?Kyndryl(勤达睿)的9万名员工、4000余家客户,以及IT、企服市场的众多观察者们,都在思考这一问题的答案。
IBM向左,Kyndryl(勤达睿)向右
2020年4月,IBM内部负责云计算及认知软件业务的副总裁Arvind Krishna出任IBM CEO。半年后,新官上任的Krishna便宣布分拆IBM的IT基础架构管理服务业务。自此之后,IBM将努力探索混合云与AI业务,而新成立的Kyndryl(勤达睿)则将更专注于对全球重要的关键业务信息科技系统进行设计、建造、管理和数字化改造。”
显然,Kyndryl(勤达睿)的分拆却与以往不同——IBM并没有为Kyndryl(勤达睿)寻找新的买家,而是选择将这一业务分拆并独立上市。如果说,IBM此前出售PC等业务是在登山路上甩掉包袱,那么这一次的分拆,则像是蓝色巨人的一次转身——IBM向左,而Kyndryl(勤达睿)向右。
这背后的原因,其实也并不复杂。IBM本次剥离的业务规模如此之大,在其110年的历史上绝无仅有。以往,IBM剥离硬盘、PC、芯片等业务,只涉及产品线层面,即剥离产品线中的一部分。而这一次,IBM剥离的是整个IT基础架构管理服务,其规模远超以往的任何单一产品线。
而Kyndryl(勤达睿)自身的体量之大,也决定其更适合独立发展。按2020年营收计算,本次被拆分出的Kyndryl(勤达睿)业务占IBM全年营收的26.2%。如果对标中国互联网公司,其营收规模也与美团、滴滴相当。事实上,放眼全球科技市场,也鲜少有买家有能力收购Kyndryl(勤达睿)这一规模的企业。
如今,Kyndryl(勤达睿)已经完成了与IBM的分拆。11月4日,Kyndryl(勤达睿)在纽交所上市,上市仪式成为了一片红色的海洋,Kyndryl(勤达睿)暖红色的品牌色无处不在,与IBM蓝色巨人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图:Kyndryl上市现场)
也许,这也是IBM与Kyndryl(勤达睿)的差异所在。独立后的Kyndryl(勤达睿)将专注于为客户提供技术整合及运营服务的价值,IBM也许仍然是Kyndryl(勤达睿)最坚定的合作伙伴,但如今他们已奔赴不同方向。
Kyndryl(勤达睿)如何讲出新故事
在中国,Kyndryl(勤达睿)是一个略显拗口的品牌名。Kyn来自kinship(亲密关系),代表互信、合作,Dryl则来自tendril(藤蔓),代表合在一起,不断成长。而Kyndryl(勤达睿)则代表了公司、员工、客户与合作伙伴之间的亲密关系链接,实现共同成长。中文翻译为“勤达睿”,寓意是希望通过与合作伙伴的勤奋努力,实现与客户的共同发展,让企业能更加睿智地应对新变局下的浪潮。从品牌名称开始,Kyndryl(勤达睿)就在强调自己的新驱动力——服务优先。
与此同时,虽说Kyndryl(勤达睿)是一家新晋的初创公司,然而它所具备的技术资产却不容小觑,3000项已发布的专利、459个托管数据中心、管理着75万个虚拟服务器、27万台网络设备以及2.5万个SAP和Oracle系统等。
更重要的是, Kyndryl(勤达睿)有超过9万名员工,他们的平均工作经验超过10年;以及63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4000家企业客户,《财富》世界100强中的75家,都是Kyndryl(勤达睿)的服务对象。这些员工与客户服务经验,让Kyndryl(勤达睿)在创立的第一天,就可以建立起深度的know-how积累以及丰富的管理运维、技术整合经验。
Gartner数据显示,Kyndryl(勤达睿)自诞生之日起,就是全世界最大的托管基础架构及实施服务提供商。Kyndryl(勤达睿)在2020年的营收数据,是第二名的两倍之多。
而独立之后的Kyndryl(勤达睿),也在IT基础设施服务市场拥有了更多可能。它可以从客户的核心需求出发,为客户带来更多新的技术解决方案,而不是仅仅局限于IBM的产品、技术及生态系统。
如今,IT服务市场正在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变革期,IT基础设施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企业后端系统,随着AI、边缘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出现,IT服务已经成为企业商业模式革新不可或缺的一环。而对于Kyndryl(勤达睿)而言,这正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机会。
未来Kyndryl(勤达睿)有机会切入一个更加多元化的市场。根据Kyndryl(勤达睿)的投资人文件,在完成分拆后,Kyndryl(勤达睿)不仅可以聚焦于传统基础架构管理服务、网络服务等传统市场,也可以开拓智能自动化、云服务与数据服务等新兴市场。这将让Kyndryl(勤达睿)所处的市场空间从2400亿美元增长至4,150亿美元。
(图片来源:Kyndryl投资人文件)
面对不同企业客户的不同需求,独立之后的Kyndryl(勤达睿)显然拥有了更多自由的可能。正如IBM前CEO郭士纳在其自传《谁说大象不能跳舞》中预言的那样:这是一个业务和技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未来,一个将由服务来驱动的未来。也许,在未来,我们就将看到Kyndryl(勤达睿)与更多AI、云计算或区块链等科技公司之间展开更多深度合作,以现代化服务之力释放企业价值。
年入190亿美元的初创公司—Kyndryl(勤达睿)的中国战略
--Kyndryl(勤达睿)在中国
如今,独立之后的Kyndryl(勤达睿),更像是一家“全球本土化”(Glocalization)的公司。
现如今的Kyndryl(勤达睿)更加扁平,也更加贴近客户,甚至取消了以往全球化公司中的大区制概念,各个国家的负责人都可以与总部直接汇报,不再经由欧洲区、美洲区、亚太区等大区汇报。
从某种程度而言,Kyndryl(勤达睿)已经不再是那个将IBM产品和技术输出全球的部门,而是立足于各个本土市场,从企业客户需求出发,帮助客户搭建复杂IT技术设施的服务商。
事实上,这也是Kyndryl(勤达睿)最大的模式转变。从客户真实需求出发,意味着Kyndryl(勤达睿)可以真正立足于各个本土市场,并以中立服务商的身份,帮助企业用户建立贴近业务场景、符合客户需求的技术方案。
在中国市场,Kyndryl(勤达睿)也开始将这一理念实践。11月4日的中国进博会上,Kyndryl(勤达睿)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郑军作为上海市政府重点项目企业代表上台签约,勤达睿中国正式落户上海。
与此同时,据Kyndryl(勤达睿)官方公众号消息,Kyndryl(勤达睿)已经与阿里云签署了生态合作伙伴协议。与本土云计算企业合作,也成为了Kyndryl(勤达睿)在中国市场的必由之路。
与全球大部分国家/地区市场不同,中国本土的云计算、AI等科技企业已经走出了一条新的模式,并发展出了不亚于国际巨头的产品、技术能力。而Kyndryl(勤达睿)与阿里云的合作,也预示着它开始以中国本土企业的视角出发,帮助中国区域客户搭建最具本土化的IT技术解决方案。
不止云计算,在中国企业步入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为了满足客户的数字化需求,包括AI、大数据、区块链、IoT等各个维度的IT基础设施服务供应商,都在Kyndryl(勤达睿)关注范围之内。而中国也有机会成为Kyndryl(勤达睿)在全球范围内的新增长极。
弗若斯特沙利文2019年发布的《中国IT基础设施行业研究报告》显示,中国IT基础设施行业市场规模在2014-2018五年时间内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20%,到2023年,中国IT基础设施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达到7040.9亿元。
(图片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
如今,中国企业正在走出固有的增长模式,数字化转型与产业互联网等新概念在企业界备受追捧。这些上层数字化服务的搭建,其实都离不开底层的IT基础架构管理。而这也正是Kyndryl(勤达睿)与它的合作伙伴们共创的新机会。
在未来,我们也许能见证Kyndryl(勤达睿)与更多中国企业一起,共同为中国的数字化转型出谋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