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戈铁马的十六国,大约是中国历史上最让人感到混乱、陌生又不乏一丝神秘感的时代。“三分归一统”的西晋王朝匆匆收场,北方历史舞台上突然出现了一大批匈奴、羯胡、鲜卑、氐、羌等势力,虽然他们大多已经在华北、关中定居了几代人,但直到这时史书记载的聚光灯才照向了他们。
在十六国的英雄榜上,石勒无疑是居于前列的人物,这位山西武乡长大的羯胡所经历的起伏坎坷,可以带我们领略彼时从最底层到最高层的全幅风景。新整理点校的《十六国春秋辑补》(北魏崔鸿撰,清汤球辑补,聂溦萌、罗新、华喆点校,中华书局,2020年)将石赵相关的史料集中到短短数卷之中,为读者省下许多搜集之苦,我们正可借此走近石勒和他的时代。
在社会流动走向固化的两晋时代,石勒从奴隶到皇帝的经历是一股逆流,要打破华夷、贵贱双重壁垒。即便在十六国群雄中,石勒也是一个特例。刘渊有五部匈奴的强大背景,慕容、拓跋数代称雄塞外后才进入中原,就连苻、姚两家,也是氐羌中的大酋豪,又在石赵之世成为被徙往关东的关中豪族领袖。唯有“小胡”石勒,算是真正的白手起家,在创业建国过程中不仅没有部落的支援,甚至连家族也无法提供多少支持。
石勒初期的创业伙伴,是颇具传奇色彩的十八骑。据《十六国春秋·后赵录》,与十八骑相遇相结时,石勒正处于生命中最低谷的时期。
石勒出生于公元274年,即西晋武帝泰始十年。四年之后西晋灭吴,走向其昙花一现的全盛期。太安年间(302—304)并州饥乱,石勒和很多胡人一起,被他们的父母官并州刺史司马腾掠卖到太行山东的冀州换取军粮,在路上“两胡一枷”,还不时遭到殴打,饥病交加,差点死在途中。
《石勒载记》写“时年二十余”,其实已经年近三十。石勒死于公元333年,享年六十,前面三十年在并州地区当着为人傭耕的雇农,后三十年在河北地区征战创业,而以319年称赵王建国为标志,后三十年也被分成大体对称的两段。无论如何,30岁左右的这场变故,让石勒从自由民沦为了奴隶。
到达河北之后,他被卖到茌平县的师懽家为奴,很快声称自己经常听到鼓角之声,师懽听说后,“奇其状貌而免之”。328年时,这位师懽以茌平令的身份向赵王石勒献上了一只黑兔,被大臣解读为水德的祥瑞,根据五德相生说,西晋为金德,继晋而起的王朝应该是水德。此前石勒一直以赵王若干年纪年,借此机会才创建年号,改元太和元年,向着称帝又迈出了一步。此时距离师懽放免石勒过去了二十五年,师懽成为茌平令,显然出于石勒的提拔,厚待在困难时期帮助过自己的故人,是石勒的美德之一。这种美德按当时观念应归为“义”,义是所谓任侠的关键,而与十八骑的结合最初便是一个恩义式的任侠行为。那年石勒刚刚被师懽免除了奴的身份,重获自由,一面以善相马的才能依附于邻近的马牧率汲桑,一面仍需四处傭耕以维持生计。在邺城附近的临水县当雇工时,又被一股游军所囚,眼看要重演被卖为奴的剧情,他却设法逃脱出来,据说有神人化为群鹿吸引军人注意力帮助了他。一无所有的石勒,
遂招集王阳、夔安、支雄、冀保、吴豫、刘膺、桃豹、逯明等八骑为群盗。后郭敖、刘徵、刘宝、张曀仆、呼延莫、郭黑略、张越、孔豚、赵鹿、支屈六等又赴之,号为十八骑。
这一切都发生在303—304年之间。犹如芒砀山的刘邦,抑或梁山泊的宋江,石勒就此踏上了金戈铁马的后半生。
这十八骑都是些什么人呢?其中有几个姓氏一看就很特别,比如夔、支,基本可判定是来源于西域的姓氏。夔氏据说来自天竺,支则是月氏(贵霜)人的汉姓,汤球辑本《后赵录》中有《支雄传》,也说“其先月氏胡人也”;此外呼延氏是匈奴贵姓,常与单于联姻;刘虽为汉姓,但已有大量匈奴、屠各人改姓了刘(唐长孺《魏晋杂胡考》)。此外,一些看似平常的姓氏,如张、王,也未必都是华夏,前文提到过石勒与之结拜兄弟的胡部大张㔨督,就是一个采用张姓而仍用胡名的胡人,与之类似的还有一个乌丸酋长张伏利度。还有十八骑排名第一的王阳,赵国建立后担任“门臣祭酒”,专理胡人辞讼,后又以此职专统六夷辅佐太子石弘,故而王阳大概率也是胡人。
当然这不是说十八骑都是胡人,其中一定也有非胡人,事实上他们的族属来源十分复杂。籍贯地域也是一样,石勒来自并州,而桃豹为范阳人,其他人来历不详。
地域与族属并非凝聚他们的决定因素,当然也不构成阻碍。在乱世中相似的经历与处境,以及雄武善骑射的作战能力,让他们在邺城以东的山泽间聚集起来。这批人数不多的“群盗”,很快奉马牧率汲桑为首领,又随汲桑加入西晋成都王颖故将公师藩的队伍,在公师藩、汲桑相继败亡之后,再投奔匈奴五部的领袖、曾同属成都王颖阵营、此时已称汉王的刘渊,由此汇入永嘉年间北方巨变的洪流。
傅抱石 《仿桥本关雪石勒问道图》,南京博物馆藏
十八骑不只是石勒创业初期暂时的伙伴,他们中的大多数,在石赵建国之后仍然身居要职,可以说构成了石赵政权中功臣集团的重要部分。309年石勒被刘渊任命为安东大将军、开府时,
以夔安、孔苌为爪牙,支雄、呼延莫、王阳、桃豹、逯明、吴豫为将率。
这是他手下的核心武将名单,其中除了孔苌,都是原十八骑的成员。十八骑中未列入这个名单的人,很多在此后依然活跃。比如郭黑略,在311-312年葛陂之战期间仍在军中,并在此时向石勒引见了佛图澄。再如张越,后来成为石勒的姐夫,但因在与诸将赌博时戏言忤勒,正好被石勒撞见,获罪被杀,时在316年左右。又如郭敖,330年石勒称赵天王时,以左长史郭敖为尚书左仆射,居于整个官僚队伍的“端右”。
十八骑作为功臣集团的代表,在赵国建立后的政治中表现如何?与大多数十六国政权一样,石赵在权力继承方面屡屡遭遇致命性的危机。众所周知,石勒临终安排了其子石弘继承皇帝之位,但不出两年就被石虎篡夺了。石虎从辈分上本是石勒的侄子,但“勒父朱幼而子之”,当时就有人说他是石勒的弟弟。当石勒被掠卖到河北时,石虎与其他家人仍留在并州。311年,西晋并州刺史刘琨为了争取石勒,特地将勒母王氏与石虎一起送到了葛陂,这年石虎17岁,石勒38岁,两人相差21岁。而后来立为世子的石弘,要到314年才出生,又比石虎整整小了19岁。石虎在投奔石勒之后,很快表现出勇猛善战同时也暴戾残忍的性格,屡建军功,成为石勒麾下的得力战将。与慕容、拓跋、苻氏、姚氏等宗族殷繁、父子兄弟子侄一齐上阵的局面不同,小胡石勒缺乏家族支援,石虎就是唯一参与到早期艰难创业历程的石氏家族成员。石虎曾经骄傲又愤懑地对儿子说:
主上自都襄国以来,端拱指授而已。吾躬当矢石二十余年,南擒刘岳,北走索头,东平齐鲁,西定秦雍,剋殄十有三州。成大赵之业者,我也。大单于之望实在于我,而授黄吻婢儿。每一忆此,令人不复能寝食。待主上晏驾之后,不足复留种也。
传弟还是传子,是许多乱世政权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尤其对于缺少嫡长子世袭传统的胡族来说,石虎更有理由要求继承大位。然而石勒另有打算,积极扶持自己的儿子石弘、石宏,先后将统领六夷的大单于一职交给这两位十多岁的孩子,让石虎尤其感到气愤。在这场涉及接班人的斗争中,功臣元老们的态度无疑十分重要,十八骑作为石勒最早的恩义伙伴,如何选择其立场呢?
十八骑元老中,确有人被安排到了石弘一边。石弘幼年时,石勒除了安排一批华夏文士教以儒经、律令,还专门“使刘徵、任播授以兵书,王阳教之击刺”。刘徵、王阳都是十八骑成员。在石勒称赵王的第八年,即326年,石勒强迫石虎交出镇守邺城的权力,“以世子弘镇邺,配禁兵万人,车骑(虎)所统十四营悉配之,以骁骑领门臣祭酒王阳专统六夷以辅之。”石勒派去执行这一重大任务的,正是王阳,他名列十八骑首位,又长期担任门臣祭酒负责对“胡人”的管理,既指挥禁兵,还专统六夷,又曾教石弘击刺,无疑是太子党中的重臣。此后他的名字再也没有见于史料,下场不明。另一位十八骑成员郭敖,在330年已是尚书左仆射,地位也很高,在334年,即石勒死后的第二年、石虎即将废除石弘前夕,被派往关中作战,在马兰山军败于羌酋薄句大,石虎“闻而大怒,遣使杀郭敖”。按郭敖的资历,一次战败即被处死颇不正常,很可能他也是支持石弘的一派。这一批旧臣在石虎夺位前受到排挤,石勒刘皇后言“先帝旧臣皆已斥外,众旅不复由人”,大概指的就是这种状况。
然而,十八骑成员颇有些仍活跃于石虎统治时期。曾与王阳共任门臣祭酒的夔安,在石虎初即位就被任命为侍中、太尉、守尚书令,成为朝臣中地位最高的人,领衔劝进石虎称尊号的也是他。340年九月夔安死,被东晋一方当作三月“荧惑从行犯太微上将星”的应验,可见其地位。338年,石虎讨伐辽西鲜卑段辽时,四大主将中的两位便是桃豹与支雄,桃豹于下一年去世,身份是位极人臣的太保(或许是死后赠官)。郭黑略在石虎后期曾率军与长安北山的羌人作战,几陷险境,佛图澄以佛法为之祝愿。刘徵从323年起担任青州刺史,一直到石赵灭亡前夕回到邺城。还有逯明,345年石虎大规模抢夺百姓妻女充后宫,激起民变,“金紫光禄大夫逯明因侍切谏,季龙大怒,遣龙腾拉而杀之。”最晚的一条记载是赵鹿,在350年冉闵之乱中,他以太宰身份率领一批军队奔往襄国。这里举出的已经有七人,他们在石虎统治期都身居高位,至少未遭明显的打压,考虑到十八骑中一些人可能已先于石勒去世,以及史料记载的不完整,这一比例可说非常之高了。
至此可以推论,大多数在石勒后期尚存的十八骑等功臣元老,支持或默许了石虎对石弘的夺权。何以如此?恐怕其中有超出个人忠诚品质之外的原因。如前文所引石虎的怨言,在定都襄国之后,石勒已经较少亲自率军征讨,在前线指挥军队的常是石虎和其他功臣武将。石虎在军队中的威信和人脉,无疑是石勒之下一人而已。反观石弘,一方面比石虎年轻19岁,没机会参与建国时期的战争;另一方面石勒更加注重他的文化素养,安排了一大批儒士去教他经典文化,把他培养得“虚矜爱士,好为文咏,其所亲昵,莫非儒素”。真正与石弘深度绑定的,是程遐、徐光、张跃等一帮文臣谋士。石虎和石弘之间,隐然是幼弱与资深、武功与文治、胡夷与华夏之间的分歧,十八骑等胡族居多的军功武臣,选择支持石虎,并不十分让人意外。
北齐娄睿墓壁画(局部)
(文章节选自《胡鸿︱石勒:翻转华夷秩序的“小胡”》一文,首发于《澎湃新闻·私家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