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条路叫创业 就业路,创兴一业,带富一方, 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近年来,紫云自治县人力资源和社会 保障局立足部门职能,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改 善就业环境,用好专项资金,加强职业技能培 训,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用实际 行动打赢就业创业脱贫攻坚战成效显著。 今年以来,全县累计新增就业 4150 人,新增创业 382 户,带动就业 1463 人。将全县失业率控制在 4.2%以 内,为全县经济社会健康平稳 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政策扶持 支撑创业就业
近日,记者走进猫营工业园区鲁艺文化艺术服装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车间内,伴随着正常运转的吱吱机器声,工人们在各自的岗位上有序作业着。
“我在鲁艺文化艺术服装有限公司上班半年,刚开始不会针车,现在车间的所有工种几乎我都会做了。”工人罗开芬说,她家在猫营镇猴场村四组,有三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大儿子18岁就辍学了,另两个孩子一个读小学四年级,一个读小学五年级。家乡条件逐渐好了,在家门口可以找到事情做了,辛苦点多赚点钱,让小孩子读好书。
“在这里上班与在沿海工厂上班没两样,厂里一天提供中餐和晚餐,还解决了住宿。”来自猫营镇沙坝村白杨树组的李昌兰说,她在鲁艺文化艺术服装有限公司上班一年多了,针车、平车、打边机她都会做了,厂里是计件薪酬制,只要勤奋就能赚到钱,一个月5000多元的工资都拿过几次。
“我们公司是在政府创业担保贷款的扶持下建立起来,通过近年来的发展,目前,我们公司有员工 200 余人,都是来自附近乡镇的村民。”公司负责人陈小雀告诉记者。
“为让创业带动就业,紫云自治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通过广泛宣传创业担保贷款的扶持政策,结合贷款发放、回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促进就业等方面来扶持和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创建劳动密集型企业,以就业带动助力脱贫攻坚。”该局局长冷健说,截止目前,全县今年共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21笔,发放金额3231.4万元。
紫云自治县自2011年启动创业担保贷款以来,与陈小雀一样,通过政府部门创业担保贷款的扶持,创建起来的就业扶贫车间(企业)60 多户,就业扶贫基地 5家,提供就业岗位6000余个。
创业担保贷款的实施,在争取国家贴息、民间资金跟进、缓解发展资金短缺、带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明显实效,极大地改善了城乡居民生活状况。
“另外,我们还利用政策支撑,使用就业专项扶持资金和公益性岗位工资补贴等,为贫困群众提供公益性岗位,以就业扶贫助脱贫。”冷健说,截止11月,今年已使用就业专项资金1012.13万元,其中:用于扶持公共就业服务费用92.72万元,公益性岗位工资补贴719.29万元,社会保险补贴194.99万元,就业见习补贴5.13万元。
今年,紫云全县为贫困人口提供公益性岗位 730人,涉及基层农业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基层市政管理、基层文化科技等服务行业等。
增强培训提升职业技能
“感谢政府部门的关怀,今年夏季为我们开设了厨艺免费培训班,让我多了一门谋生的本领,如今,搬离大山来到县城还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职业。”近日,在紫云县城开小菜馆的宋国敏如是说。
“为让搬迁群众能有一技之长,为以后的就业创业门路上多一个选择。今年夏季,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开展三期厨艺培训,每期培训10天、学员60人;每期培训结束后进行相应的厨艺考试,对考试合格学员发放证书和推荐就业岗位。”紫云自治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人员狄涛说,培训内容包括理论课堂和实操训练等。
“通过那次厨艺培训,让我明白自己做的菜为何与餐馆做的有差别,原来从切菜、配菜、爆炒、烹煮都有讲究。”参加厨艺培训的搬迁入住人员宋国敏告诉记者。
“今年,紫云自治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高度重视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为确保培训工种适合农民工的就业需要,在对培训工种进行了筛选后,陆续开展了电商、家政、厨艺、种养殖以及岗前技能提升等培训班(课),参加各类培训的群众共2030人。其中,贫困劳动力全员培训1650人。”冷健说,期间,培训搬迁安置点劳动力共440人,推进就业412人。
为让更多群众通过就业创业培训实现就业,该局把培训课堂向各个领域纵深推进。今年陆续在猫营园区开展缝纫、针车培训,在县城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开展厨艺培训,在格凸河镇开展乡村旅游服务培训,在板当镇、猴场镇、火花镇和白石岩乡开展电商和种养殖业培训等。
通过“送技上门”、“培训到点”的方式,使贫困劳动力掌握一技之长,消除贫困劳动力无技能从业的现象,实现转移就业,走上致富之路,切实提高贫困劳动力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为全县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同步小康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提升服务 促进就业助脱贫
为推动紫云自治县与对口帮扶城市青岛即墨区的劳务协作交流,加快紫云脱贫步伐。前不久,紫云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举行“紫云籍务工人员赴青岛就业”欢送仪式,护送11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赴即墨就业。
“今年来,我们共护送3批贫困人口共36人赴即墨就业。”冷健说,他们不断增强就业扶贫协作工作,以提高紫云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并在今年6月,协同紫云自治县民族中等职业学校组织输送了103名学生到山东省烟台市富士康企业就业。
劳动力转移就业是最直接、最有效、最快捷、投资最少、见效最快的产业,是群众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为提升职能部门的服务水平,为满足用工企业和求职者的就业需求,春节期间,紫云人社局分别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公园广场等人流量较为集中地段,开展多场“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入场企业共30余家,达成就业协议近2000人。
夏秋季节,紫云自治县人社局联合贵阳经开区人力资源局承办以“就业扶贫·情倾紫云”为主题就业援助专场招聘会,提供各类就业岗位8000余个,现场达成就业意向600余人。随后,又举行了青岛即墨区—紫云自治县专场招聘会,入场即墨企业17家,提供就业岗位300余个。
截止目前,今年紫云共举办就业专场招聘会28场,累计进场企业(用人单位)180余家,为贫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9000余个,发放宣传资料6万余份,推荐就业人数6000余人。
为进一步搭建基层就业工作平台,紫云人社局在全县建立易地扶贫搬迁就业创业帮扶工作服务站5个,帮助解决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群众的就业问题。
另外,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脱贫攻坚相关工作要求,牢固树立服务跟着农民工走的理念,巩固和提高与对口帮扶城市劳务协作关系。12月14日,紫云自治县人社局赴青岛市即墨区对紫云籍务工人员进行慰问,并成立即墨区劳务协作工作站,安排专人负责,大力推进东西部劳务协作工作。为在即墨的紫云籍务工人员解决异地服务的担忧,让他们感受到紫云人社局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