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庐隐_庐隐:才华与林徽因、冰心齐名,却少有作品传世,原因究竟如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7-03 00:37:37    作者:life    浏览次数:1014    评论:0
导读

大家好!这里是贞观叙事馆,欢迎你来听我讲故事。 她与冰心、林徽因齐名,并称为“福州三大才女”,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女作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她的一生命运多舛,虽一身才华,却情路艰辛,缺疼少爱、爱而不得,最终不到36岁就溘然离世。即便这样,她依

大家好!这里是贞观叙事馆,欢迎你来听我讲故事。

她与冰心林徽因齐名,并称为“福州三大才女”,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女作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她的一生命运多舛,虽一身才华,却情路艰辛,缺疼少爱、爱而不得,最终不到36岁就溘然离世。即便这样,她依然在有限的生命中拼力一搏,活出无限的精彩。

她就是庐隐

生不逢时,却志高存远

庐隐生于1898年5月4日,原名黄淑仪,又名黄英,福建省闽侯县南屿乡人。笔名庐隐,有隐去庐山真面目的意思。

他出生的那天,外婆去世了。母亲因此认定她是一颗灾星,连看她一样也不愿意,把她交给奶妈喂养。就算三岁时生了极重的热病,也没能得到父母的疼爱,被奶妈带到乡下抚养。

直到父亲出任湖南长沙知县,她才回到了父母的身边。

她形容自己的童年时光为“没有爱,没有希望,只有怨恨,假使死了,也比活着快活”,少年的灵魂就感受到世界的孤寂伶仃了。

但是,她并没有因为缺少疼爱就放弃自己的人生,她凡事都有自己的想法,也不依靠任何人,更不轻言放弃。

9岁时的庐隐,进了教会办的慕贞学院小学部读书;庐隐13岁时,哥哥指导她练习写短作文,通过努力,考上了高小;后来又考入一所女子师范学校。

“五四”蓬勃之际,许多新的学说冲击着她的心灵,她痛恨封建礼教,向往新潮世界,庐隐很快成为校内外的活跃分子。

在学校时就剪了短发,穿起套衫和裙子,组织各种集会和演讲。

1919年初冬,五四运动后,庐隐作为一个女学生,在福建同乡会成立大会上发言,在那个男女分校的时代,无疑具有重要象征意义。不但性格独立,她的思想也非常独立与前卫。

为了福建的问题,她被女师大选为福建同乡会代表,到北大、师大开会,后来又被多次选为大会的副主席,还担任了《闽潮》的编辑。

茅盾评价庐隐说:“满身带着‘社会运动’的热气”,读大学时的庐隐,积极投身爱国运动和各种社会活动,还阅读了大量介绍社会主义学说的书籍。

她向往女性的自由、畅言人生。

大胆言爱,却屡屡受伤

庐隐的初恋情人是林鸿俊。进入北京师范女子大学后,就结识了她的第一个男友,是舅父家里的表亲,一个十足的穷书生。

林鸿俊提出结婚,但庐隐的母亲和哥哥觉得他家境不好,又没有深造,看不上他。

但是,浪漫和义无反顾是庐隐初恋的底色,她用一纸书信反驳母亲:“我情愿嫁给他,将来命运如何,我都愿承受。”

庐隐的坚持让母亲无可奈何,只好与她约定,不能在大学时结婚,得等到大学毕业。

毕业后,庐隐发现两人志趣和追求截然不同,便解除婚约。

她曾说:“我自然不会主张恋爱要以金钱地位、年貌为条件,可是也不相信是绝对无条件的。”

可谁也没猜到,如此向往人格自由的她,却爱上了北大哲学系高材生郭梦良,只是那么一眼,就托付了终生,就算知道他是有妇之夫,也爱的一发不可收拾,义无反顾地做了小妾。

1923年夏天,庐隐与郭梦良在上海举行婚礼。并没有多少人祝福这对新人,但被幸福包围的庐隐,对周围的声讨,充耳不闻,和郭梦良妻子共同侍奉丈夫。一年后,更是诞下一女。

可惜,天妒有情人,这场婚姻仅维持了两年,郭梦良便不幸逝世。留给庐隐的,除了一个未满周岁的女儿郭薇萱,便是无尽的悲伤。

痛失爱人的她生活也变得一塌糊涂,常常饮酒麻痹自己,或是用文字来述说伤痛。

郭梦良死后三年,她为他写下悼文《雷峰塔下—寄到碧落》,她说“我虽然恐惧可怕的命运,但我无力拒绝你的爱意。一直四年间,我们是度着悲惨的恋念的生活。”

她憎恨命运的不公,也曾怀疑人生,厌恶世态炎凉,甚至屡屡受伤。直到她遇见了生命中的第三个男人,庐隐又再一次被点燃。

1928年,30岁的庐隐,遇到小她9岁的清华学生李唯建。两人互相欣赏,心意相通。庐隐再一次选择了投奔爱情。

他们于1930年秋结为连理。随后,二人东渡扶桑,旅居东京郊区。这一时期,庐隐或是度过人生比较快乐的时光。

1930年,两人将他们的书信公开出版,命名《云鸥情书集》。庐隐说:“这是一本真实的情书,其中没有一篇,没有一句,甚至没有一个字,是造作出来的......”

庐隐特立独行,在那个姐弟恋还不被接受的时代,接受世俗眼光的挑战,率性洒脱,成全自己的爱情。

婚后的庐隐坚持创作,发表多部文学作品,而李唯建也相继在各个刊物上发表新诗、译诗。

心若星辰,便妙笔生花

苏雪林评价庐隐的作品说道:“老是布满了哀痛,苦闷,愤世,嫉邪,视世间事无一当意,世间人无一惬心。”

1925年,庐隐把所有的悲伤和失落,都诉诸笔端,写出了自传体小说《海滨故人》,作品主人公的爱情,就是庐隐与郭梦良感情生活的写照。

这本吟唱着个人和时代哀歌的作品一经出版,立即使庐隐蜚声文坛,“海滨故人”也成了庐隐的代名词。

她崇尚爱情自由,《象牙戒指》是她为已故好友石评梅写的爱情故事小说,成就了民国最凄美的爱情故事。

庐隐在《象牙戒指》里也表明自己的人生宣言:“从前我是决意把自己变成一股静波一直向死的渊里流去,而现在我觉得这是太愚笨的勾当。这一池死水,我要把它变活,兴风作浪。”

她在《愿世间所有美好,都恰逢其时》一书中说:“可以什么都没有,但一定要有态度。因为你的态度,决定别人对你的态度,是成年人,就要成为有血、有肉、有脑子的人,就要懂得有血、有肉、有脑子地活着。”

活出自己,却天妒英才

1934年5月,庐隐生下她与李唯建的第二个孩子,为了节省费用,她没有去医院,而是花了十几元钱请助产士到家里帮助生产。

她的子宫被助产士刮伤了,失血过多,抢救无效而不治身亡,那一年她才36岁。

庐隐临终时嘱咐丈夫,“不要去告那位助产士,告他又有什么用呢?何苦再去造成另一个家庭的不幸呢!”

庐隐一生清贫,度日艰难,没有任何财产,只有几部比生命还宝贵的作品。为了慰藉庐隐的在天之灵,李唯建将她的全部作品放进棺内,让她毕生心血的结晶永世伴着她。

李唯建痛失所爱,他用余生去怀念庐隐,在一周年祭上他写下《悼庐隐》,字字血泪、句句深情。李唯建终生未娶,直到1981年辞世,从28岁到74岁,李唯建用余生守护了这命运多舛的女人,一个在悲伤的世界冲活得璀璨耀眼的女人。

正如她自己的作品里所自喻的那样:“我是一朵为爱永不低头的野蔷薇,任自由纷飞点缀我整个城市的灰;我是一朵被爱洗涤后盛开的蔷薇,任坚固柔情保卫我不被原谅的罪!”

 
关键词: 庐隐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3213.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