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古往今来,除了那些因为结局圆满幸福而被后人所津津乐道的恋情故事外,还有不少恋情是因为其过程及结果悲情凄惨所被人们所感慨传颂的。而在民国时期,由于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男女之间的感情通常不再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更多的则是自身的意愿。
其中,民国著名才女庐隐与其恋人李唯建的恋情则被后人称之为惊世骇俗,那又为何这样形容呢?下面就一起来走进那段历史吧!
庐隐出生于1898年5月4日,这看似平淡无常的一天,却恰巧是其祖母的忌日,也因此,从出生起,她就被母亲认为是“灾星”,更不受家人所欢迎。而也因为不受重视,庐隐从小就被交给奶妈抚养,她体弱多病,甚至到三岁多的时候还不会说话。
后来因为生了一场热病,更是被亲生母亲残忍抛弃,奶妈心疼她,才将其带到了乡下抚养。虽在六岁时因为父亲的离世,母亲将庐隐接到了北京的舅父家居住,但因为母亲和亲戚对自己的不喜欢和虐待,她开始变得自卑,也越来越厌恶生命。
而后,虽然庐隐凭借着自己的努力顺利考上了师范预科,也和家人的相处渐渐融洽,没有人会再虐待她,但童年的阴影却始终如影相随,埋藏在其内心深处,同样也慢慢的改变着庐隐的恋爱观和感情观。
庐隐的第一段恋情是和自己的表亲林鸿俊,当时的两人很是恩爱,甚至已经打算步入婚姻的殿堂。但庐隐的母亲和大哥却不同意,要求把婚礼放在大学结束后,而在大学结束后,庐隐的眼光越发开阔,也知道表亲林鸿俊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就自己主动解除了这段婚姻。
而在第一段恋情结束后,庐隐接受到五四新思想的影响,并开始在事业上有所创作,但却也在此时喜欢上了有妇之夫郭梦良,甚至愿意主动为其放弃一切,不顾家人的反对和郭梦良结了婚,过上了相夫教子的小日子。虽然和郭梦良的原配相处并没有太多冲突,但婆婆对庐隐却很是不满,动辄为难责骂她,在郭梦良因病去世后甚至越发变本加厉。
不堪重负的庐隐最终带着女儿逃离了郭家,在逃亡的日子里,她换了无数的工作,也写了不少散文和短篇。而在经历了两段感情和亲人逝世的悲痛后,庐隐也越发感觉自己又回到了童年时孤苦无依的状态,开始不再奢求爱情,整个人更陷入了极度悲观中。
但比自己小9岁的李唯建却如同一道和煦的阳光,重新照亮了庐隐的心底。两人的初见是在朋友的家中,刚开始都只是以知己朋友相处,可慢慢的,李唯建发现自己喜欢上了这个温柔但又坚韧有力量的知心姐姐,辗转反侧的少年最终还是表了白,而庐隐虽然也喜欢李唯建,但她知道两人的年龄差距太大,而且自己还有孩子,这段感情必定是会受到世人的议论的,便强忍着内心拒绝了李唯建。但李唯建却丝毫不气馁,而是用一封封包含着滚烫真心的书信向庐隐表白。
终于,被其真心感动到的庐隐决定抛开世俗,为自己而活,两人也在1930年正式结为夫妻,婚后相濡以沫,圆满幸福。但好景不长,婚后仅4年,庐隐就因为难产而离开了人世,于1934年逝世。悲痛的李唯建则在处理完后事完,带着女儿回到了四川老家居住,直到1981年寿终正寝。
其实看庐隐年少时的恋情,似乎总带着一股叛逆的意味,家人越不让她干什么,她就偏要干什么,而这一切,实则是年少时所有的阴影而导致的。不过好在她遇到了李唯建,那个能给她带来归宿感的男人,虽然这段感情以悲剧结尾,但却并没有以悲剧结束。他们之间的爱更是贯彻在每一天,绝不会因对方的离开而消失。
参考文献:
《庐隐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