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丞相又名宰相,这个位置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掌管天下行政大权,离帝王很近,确实不好当。有的宰相当着当着一不小心还就篡位了(有的是后人),帝王的诱惑确实很大,一般人难以抵挡,这些宰相们(不全是宰相,应称权臣)当然要留下历史的骂名。中国历史有很多人把宰相当的万人敬仰,后人称之为贤相,下面我就介绍几位大名鼎鼎的贤相,他们的事迹都融入成中华文明的一部份。
1、治大国若烹小鲜的伊尹:奴隶出身,辅佐商汤结束夏朝。商汤逝后,又辅佐了其后的四任帝王,有了废立君王的大权。让太甲桐宫三年,写《太甲三篇》让其读,自摄当国三年,太甲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才放出来继续当君。伊尹为中国第一贤相,当相如此真是绝了。他的画像经常出现在饭店里,被奉为厨子的祖师爷。
2、周礼的制定者周公:周武王之弟,武王逝后,精心辅佐年幼的周成王,一饭三吐哺,《大诰》东征,制宗法,完善周礼,7年后致政成王。周公成为贤相的代名词。
3、仓禀实而知礼仪的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叁其国而伍其鄙”,经济、行政改革成功的第一人,妓院始祖。
4、功成身退的范蠡(汉朝张良同类):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后,转身江湖为陶朱公。没有走的伍子胥、文钟下场凄惨。“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5、书法大师李斯:一代伟人秦始皇的宰相,首推郡县制,对书同文功不可没。晚年与小人赵高混在了一起,不得善终。
6、萧规曹随的萧何:萧何小史出生,在刘邦的霸业中可以说是功不可没,虽然没有征战沙场,但他的后勤工作是每一次战争中不可缺少的保障。萧何月下追韩信,让刘邦有了个能征善战的战将,不过韩信的一生,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他的治国政策,让后来的人只能萧规曹随。
7、毁誉参半的霍光: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兄弟,汉武帝的四大托孤大臣之一。精心辅佐年幼的汉昭帝,天下承平。汉昭帝后立昌邑王刘贺,随后废之,另立汉宣帝,留下权臣的名声,还让汉宣帝如芒在背。如果只有汉昭帝,绝对也是个抱着周成王接受群臣朝拜的周公。
8、出师未捷身先死的诸葛孔明:三顾茅庐出山,借东风火烧赤壁而天下三分,白帝城托孤后六出祁山。鞠躬尽瘁的代表。
9、人生自古谁无死的文天祥:国难之际以状元之身投身战场,百折不饶,宁死不屈。
10、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文人统兵守北京,保住大明。立景帝遭政变,身首异处。
还有一些贤相因名气不大,就不一一介绍了。有晋国的赵盾、叔向;鲁国三思而后行的季文子;郑国的子产;秦国的商鞅;唐朝的房谋杜断、狄仁杰、宋廉、裴度;宋朝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赵普、寇准、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王安石;明朝的刘伯温、张居正;清朝的张庭玉、曾国藩。
还一些是在番邦做出成绩的,有辅佐苻坚统一北方王猛;辅佐大辽的韩德让;辅佐元朝的耶律楚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