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新希望乳业推出“黄金24小时”高端鲜奶,其独家72℃杀菌技术,再次刷新“巴氏杀菌”的业界指标。
黄金24小时,有着黄金标准。A+级奶源,指标远高于欧盟标准;采用72℃、15秒杀菌温度,是独家专利,且最大限度保留鲜奶的活性营养成分。
2019年3月7日上午10点,位于郫都区永兴东路的新希望华西乳业工厂灌装车间,生产线却没有动静。
“这个车间生产‘黄金24小时’鲜奶,为了保证新鲜,只在凌晨0点生产。”新希望华西乳业品控部负责人袁雄雄这样表示。
“这是一款‘腿很短’的产品。”新希望华西乳业总经理何华进一步解释,生产销售流程必须在24小时之内完成——凌晨0点生产,然后装车,送到超市,保证一早开门就能买到最新鲜的牛奶。
这不是新希望乳业第一次推出“只卖24小时”的鲜奶。2011年就推出了“24小时巴氏鲜牛乳”,即只卖当天,不卖隔夜奶。
何华坦言,最初做24小时鲜奶时,内部争议很大,比如如何控制订单就是一个难题。“卖不掉的鲜奶,一般会在关店之前打折处理,或者免费送掉,再不行就运回工厂处理掉。”
这其实倒逼了精细化生产。新希望乳业开始与成都本地超过3000家超市合作,实现POS机联网,根据准确的销量数据来决定产量。“现在基本上是不饱和订单,晚上八点钟之后就没有产品卖了。可能对用户需求来说没有百分之百满足,但是能确保我们的产品良性发展,实际损耗很低。”新希望乳业董事长席刚说。
从24小时鲜奶到黄金24小时高端鲜奶,到底有哪些改变?
“秘密都在这台杀菌机里。”
袁雄雄表示,鲜奶的活性营养成分具有热敏性,温度高了就消失了;而杀菌又必须保证一定的温度,要不细菌杀不死。因此,如何既能杀死细菌又能最大程度保留活性营养成分,就是最大的挑战。
2017年3月,新希望乳业将24小时鲜奶的巴氏杀菌温度攻克到了79℃。而一年多以后,“黄金24小时”鲜奶的巴氏杀菌温度仅为72℃,几乎达到了临界值,为业界标杆。
“不能小看这7℃。”袁雄雄说,每下降1℃都有很大的风险,需要大量的技术攻关。
鲜奶从储奶罐进入杀菌机,经过无数测试,要让鲜奶通过时的传热温度刚好达到72℃,15秒后从杀菌机进入半成品罐时,细菌数量达标的同时,免疫球蛋白和乳铁蛋白的指标相当高,最大程度保留活性营养成分。
为了保证鲜奶质量,“黄金24小时”采用的是A+级奶源。袁雄雄说了一组数据,奶源的菌落总数,国家标准是低于200万,而“黄金24小时”的标准是低于5万。这就要求奶源要非常干净。据介绍,“黄金24小时”奶源所在地洪雅牧场,奶牛享受的也是“黄金待遇”——它们的牛舍铺有专门的碎木屑并经常更换,保持干燥舒适;而在挤奶前,奶牛还可享受专属的洗澡待遇。
目前,“黄金24小时”率先在成都16个超市销售。推出之后,消费者反响良好,下一步,将逐步向全渠道售卖。
“黄金24小时”的研发方向主要是活性营养成分的最大留存,“我们接下来会基于品质升级寻求功能化突破,比如低脂肪高蛋白,未来还会进一步研究蛋白的分类。”席刚说。
无论是最初的“24小时鲜奶”首创概念,还是“独家72℃杀菌技术”,这背后其实都是新希望乳业希望借显著的“产品差异化”在低温鲜奶市场突围的策略。
席刚认为,国内奶业发展还存在品类不均衡、产品同质化、营销创新大于科技创新等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企业要重视研发和科技创新。
新希望乳业科技创新的方向,主要基于用户思维,满足消费者需求,提升用户粘性;加强技术领域的创新,“未来最牛的食品公司可能就是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席刚说,“创新不仅是从实验室里的技术而来,更是从广阔的市场变化中而来。未来更好的乳品必将是创新技术、生活方式与消费洞察的融合。”
(来源:川报观察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