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安徽芜湖
教职工近1300人,其中专任教师1000余人。学校聘请一批包括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在内的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兼职教授,引进高层次人才担任学科领军人才,50余人被选拔为安徽省教学名师、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拔尖人才、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等
12个学术学位一级学科硕士点、24个学术学位二级学科硕士点、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5个、安徽省重大建设学科1个、安徽省重点学科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安徽省特色专业13个、安徽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5个,13个二级学院,开办有70个本科专业
学术学位一级学科硕士点: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美术学、设计学、化学、生物工程、软件工程
学术学位二级学科硕士点:产业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体育人文社会学、应用数学、微生物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计算机应用技术、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环境科学、环境工程、食品科学、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应用力学与工程结构、金融工程、创意产业与社会管理、中外设计文化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工程、公共管理、艺术、金融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机械工程、材料工程、控制工程、纺织工程、生物工程
安徽省重大建设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
安徽省重点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纺织工程、发酵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设计艺术学
国家级特色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艺术设计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自动化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安徽工程大学-安徽鑫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安徽省特色专业:纺织工程、艺术设计、应用化学、环境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行政管理、测控技术与仪器、轻化工程、工业设计、国际经济与贸易、服装设计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安徽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应用化学、艺术设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行政管理、电子信息工程、工商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生物工程、英语、服装与服饰设计、环境设计、环境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第四轮学科评估:
蚌埠医学院位于安徽蚌埠,有龙子湖校区、治淮校区、宏业校区和淮上校区4个校区
教职医护员工近6000人(含直属附属医院),专任教师中教授114人、副教授316人,硕士生导师602人、联合培养单位博士生导师1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45人,硕士学位的教师593人;有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省级教学名师等66人,有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省卫生系统青年领军人才、江淮名医等68人,享受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7人,聘请两院院士、国家杰青等知名学者24名担任特聘教授。
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6个二级学科授权点,1 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新药Ⅰ期临床研究基地,1 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0 个省级特色(品牌)专业,11 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 1 个、重点培育专科 1 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 7 个、重点培育专科 6 个。
省级重点学科:病原生物学、外科学(骨外)、骨科、血管外科、整形外科、肺科
省级特色专科:风湿性免疫疾病科等
校级重点学科:微生物学、病理学、药理学、外科学(骨外)、内科学(呼吸)、生理学、医学寄生虫学、人体解剖学、免疫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药剂学、基础护理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放射诊断学、医学伦理学、肝胆外科学、胸心外科学、胃肠外科学、心血管病学、内分泌学、康复医学、整形外科学、外科学(泌尿外科)
校级重点扶持学科:血液内科学、肾内科学、传染病学、普通外科学、外科学(骨外)、康复医学
家级特色专业:医学检验
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医学检验技术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省级特色专业:临床医学、药学、医学影像学、生物科学、预防医学
省级省级精品及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护理学基础、生理学、医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药理学、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内科护理学、病理学、外科学、医学免疫学、人体寄生虫学、生理学、分子生物学、内科护理学等
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学影像专业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省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药学、食品卫生与营养学、护理学
第四轮学科评估:
皖南医学院位于安徽芜湖,有银湖校区、滨江校区、赭麓校区三个校区
职医护员工40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656人,包括高级职称276人。近年来有7 名教师分别荣膺全国、全省优秀教师光荣称号,13 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有省高校学科拔尖人才2 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7 人、后备人选13 人。
22个本科专业和2个专科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8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3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3个、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3项,一级学科硕士点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31个、专业硕士学位点1个。有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临床医学重点学科1个、省重点发展学科3个、省特色专科6个。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法医学。
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法医学、口腔医学等。
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复合型麻醉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临床技能实践教学中心、药学实习实训教学中心、病原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麻醉学、法医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临床医学卓越人才、口腔医学卓越人才、医事型卓越法律人才。
一级学科硕士点: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二级学科硕士点:生理学、神经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内科学、儿科学、神经病学、老年医学、皮肤病与性病学、临床检验诊断学、外科学、妇产科学、耳鼻咽喉科学、眼科学、肿瘤学、麻醉学、急诊医学、重症护理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法医学、流行病与医学统计学、中西医结合基础、药理学、应用心理学等。
专业硕士学位点: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内科学、儿科学、神经病学、老年医学、皮肤病与性病学、临床检验诊断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外科学、妇产科学、耳鼻咽喉科学、眼科学、肿瘤学、麻醉学、急诊医学、全科医学、临床病理学等16个领域)。
省级重点学科:生理学、病原生物学。
省临床医学重点学科:药物临床。
省重点发展学科:消化内科、超声医学科、性医学科。
省特色专科:普通外科、神经内科、妇产科、神经外科、感染性疾病科等。
安徽中医药大学坐落于合肥,有少荃湖、梅山路、史河路三个校区
职工4400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人员759人。有国医大师2人,岐黄学者2人,全国名中医3人,国家名老中医学术经验项目指导教师2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8人、省政府特殊津贴15人,安徽省高校领军人才5人,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26人,博士生导师42人,硕士生导师579人。有来自国内外的63名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学校客座教授。
16个二级学院(部)(含3所直属附属医院),开办26个本科专业。一级学科授权点4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5 个,二级学科授权点29 个(含一级学科覆盖点)。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 个、省级特色专业9 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 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1 个,省级重点学科2 个、“十三五”省临床优先发展重点专科1 个、省临床重点专科3 个、省临床重点培育专科2 个。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中医学、中药学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药学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临床医学、中药学、药学、工程(制药工程)
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
安徽省重点学科(A类)安徽省学科建设重大项目:中医学
安徽省重点学科(B类)安徽省学科建设重大项目:中药学
安徽省重点学科(B类):
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中药学、药学
省级特色专业:应用心理学、中西医临床医学、药学
安徽省教学改革示范专业:中药学、中医学、康复治疗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医药贸易)
第四轮学科评估:
阜阳师范大学位于安徽阜阳,有西湖校区和清河校区
专任教师1000余人,92%以上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其中博士占比31.65%;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412人,其中正教授126人;拥有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安徽省优秀人才、享受国务院或省政府津贴、全国优秀教师、宝钢优秀教师、安徽省优秀教师和教学名师等共计86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229人;聘请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刘德培院士,中国科学院陈国良院士、方维海院士等兼职教师109人。
16个教学学院、1个继续教育学院,开办66个本科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1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基地1个。学术型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点5个,涵盖21个二级学科点;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7个;有4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学科建设重大项目。
省级重点学科: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省级学科建设重大项目:生物学
国家级特色专业:物理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汉语言文学
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园林
安徽省特色专业:法学、体育教育、财务管理、应用化学、美术学
安徽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安庆师范大学位于安徽安庆,有龙山、菱湖两个校区
专任教师1200余人,其中正、副教授近500人,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0%。有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贴专家、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省级教学名师、省高校学科拔尖人才、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等各类优秀人才110余人。
17个二级学院,开设81个本科专业。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8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重点学科,11个一级学科学术硕士学位点,7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
省级重点学科: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文艺学、无机化学、应用数学、产业经济学。
国家级特色专业:人文教育、表演、化学、环境科学、英语;
省级特色专业:物流管理、信息与计算科学、 环境科学、 英语、生物技术、学前教育、旅游管理、市场营销
一级学科硕士点、专业硕士点:
专业硕士学位点:教育硕士、化学工程硕士、法律硕士、体育硕士、翻译硕士、新闻与传播硕士、艺术硕士
淮北师范大学有相山、滨湖两个校区
专任教师1100余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330余人、硕士学位700余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500余人。有“双聘”院士等9人,省部级人才称号54人,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57人,全国优秀教师、“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4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者14名,曾宪梓教育基金奖获得者13名,省教学名师20名,省优秀教师、师德标兵、优秀党务工作者14名。
18个学院、82个本科专业。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国家级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培训重点基地,1个国家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10个省级特色专业,15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5个博士立项建设一级学科、1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7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9个专业学位授权领域。
省级重点学科:高等教育学、古典文献学、应用数学、有机化学、材料物理与化学
省级学科建设重大项目立项:材料科学与工程
国家级特色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公共事业管理、数学与应用数学、汉语言文学、化学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物理学
国家级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培训重点基地:淮北师范大学滨湖校区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中心
国家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淮北师范大学——NIIT(上海)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省级特色专业:美术学(师范)、生物工程、经济学、电子信息工程、网络工程等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英语、电气信息类、应用化学、音乐学 、劳动与社会保障、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电子商务、统计学、日语、材料物理、国际经济与贸易、生物科学、人力资源管理、化学工程与工艺、通信工程、学前教育
博士立项建设一级学科: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化学、生物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第四轮学科评估:
黄山学院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有率水、横江两个校区
专任教师840人,副高以上职称人员240人,硕士以上学位教师726人,双师双能型教师305人。现有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全省模范教师、优秀教师、师德先进个人、优秀教育工作者、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30余人,省级教学名师13人,省级教坛新秀19人。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8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3个,校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3个。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旅游管理、林学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园林
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化学、环境科学、市场营销、建筑学、财务管理、烹饪与营养教育、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酒店管理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自动化、英语、生物技术、设计学类专业群、应用心理学、新闻学、电子信息工程、公共事业管理、应用化学、人力资源管理、烹饪与营养教育、学前教育、广播电视编导
校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林学、建筑学、环境科学、市场营销、烹饪与营养教育、艺术设计、财务管理、新闻学、英语、戏剧影视文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
皖西学院教职工1089人,专任教师 893人,副高职称以上人员292人(其中正高71人),硕、博士教师698人,省级高层次人才27人。
15个二级学院,65个本科专业,招生专业57个。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生物工程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通信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新闻学、财务管理、制药工程
国家级特色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省级特色专业:英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生物工程、法学
宿州学院教职工1070人,其中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79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224人、硕士及以上学位792人(含博士92人);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省优秀教师10人、省教学名师13人、省教坛新秀16人。
15个二级学院,64个普通本科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特色专业9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2个。
国家级特色专业:应用化学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地质工程
省级特色专业:应用化学、地质工程、生物技术、电子信息工程、艺术设计、 新闻学、市场营销、生物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生物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人力资源管理、 电子商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应用化学、自动化、会计学、 化学工程与工艺、经济统计学、地理科学
省级重点建设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网络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 食品科学与工程、资源勘查工程、电子商务
省级特色(品牌)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省级振兴计划新专业建设:食品质量与安全、软件工程、工程管理、网络工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物联网工程、物业管理
巢湖学院位于合肥巢湖半汤温泉养生度假区
教职工890人,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251人,硕士以上学位748人;皖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4人,省级高水平教学团队8个,省级教学名师11人,省级教坛新秀19人。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8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6个,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巢湖学院—安徽三联泵业集团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法学、广播电视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市场营销、旅游管理、动画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旅游管理、公共事业管理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体育教育、国际经济与贸易
淮南师范学院教职工1040人,专任教师84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281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678人。学校现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安徽省特支计划领军人才1人,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拥有全国优秀教师4人,省级模范教师1人,省级优秀教师14人,省级教学名师13人,省级教坛新秀23人。
15个二级学院。开设58个本科专业。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9个省级特色专业,11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5个“六卓越一拔尖”卓越人才培养创新专业,2个省级重点学科。
省级重点学科:物理化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校级重点学科:区域经济学、中外政治制度、中国现当代文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材料学、生态学、信号与信息处理等
国家级特色专业:小学教育
省级特色专业:艺术设计、国际经济与贸易、生物科学、化学、自动化、会计学、体育教育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生物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学前教育、电子商务、英语、文化产业管理
铜陵学院位于铜陵,有翠湖、育秀两个校区
专任教师826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252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684人,外聘教师243人。
14个二级学院(部),62个本科专业(含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和第二学士学位专业)。拥有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10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财务管理)、13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等。
国家级特色专业: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财务管理
省级特色专业:国际经济贸易、会计学、金融学、市场营销、自动化、财务管理、审计学、社会保障学、税收学、经济统计学
安徽科技学院有凤阳校区和蚌埠龙湖校区
教职工1200余人,其中具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教师365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856人。国家级、省级优秀教师1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5人,享受国务院及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人。柔性引进微纳分子传感器团队等省级领军人才团队。省级“115”创新团队4个,省级教学团队14个,省级教学名师14人,省级教坛新秀29人。校外特聘教授50人,特聘创业型企业家担任大学生创业导师65人。
14个二级学院,50个本科招生专业,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特色专业2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4个、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3个。拥有省级重点学科6个、特色专业11个、一流专业3个和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6个,省级重点学科7个,服务国家特需项目专业硕士点1个。
省级重点学科: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作物遗传育种、植物营养学 、兽医学、作物学、草业学
专业硕士点:农业推广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种子科学与工程
国家级特色专业:生物医学、动物医学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食品科学与工程 、车辆工程、环境工程
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动物医学、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省级特色专业:生物科学、动物医学、动物科学、种子科学与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机械电子工程、 应用化学、环境工程 、应用化学、植物保护
省级教学改革师范专业:农艺教育、食品科学与工程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物流管理、烹饪与营养教育、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 、机械电子工程、市场营销、中药学 、城乡规划、生物工程、编辑出版学、动物科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合肥学院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名。副高以上职称424人(其中正高130人),博士学位260人。常年在校外籍教师20多人,4人获得中国政府“友谊奖”,11人获得“黄山友谊奖”。一级硕士学科、领域
14个教学系和4个教学单位,57个本科专业。国家特色专业5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4个、国家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
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生物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物流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
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工业设计
安徽省级特色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物流管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国际经济与贸易、工程管理、工业设计
安徽省重点试验培养专业:金融学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工业设计、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软件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物流管理、生物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
一级硕士学科、领域:
蚌埠学院位于安徽蚌埠。有龙子湖、张公山两个校区
学校现有教职工883人,其中专任教师666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20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7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省模范教师、优秀教师等22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省政府特殊津贴1人,省级教学名师12人,省级教坛新秀20人。。
设有14个二级学院(教学部),53个本科专业,省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9个
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食品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生物工程、交通运输
池州学院位于安徽省池州市
专任教师698人,其中正高职称66人、副高职称163人,博士、硕士学位611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人,省级教学名师10人,省级教坛新秀16人
省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4个,省级新专业建设点6个
省级重点学科:专门史
国家级特色专业: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应用化学
省级特色专业:应用化学、历史学 、土地资源管理 、英语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汉语言文学 、英语、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统计学类 、学前教育、测绘工程 、广播电视编导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省级新专业建设点: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视觉传达设计、学前教育、网络工程、知识产权
亳州学院位于安徽省亳州市
专任教师417人,其中教授53人、副教授106人,专任教师中博士46人。 [5] 专任教师中,研究生学历教师152人(博士17人)。学院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6人,省级教坛新秀5人,省级专业带头人7人,市级学术技术带头人4人。
11个教学院系,开设有22个本科专业、34个专科专业
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高职):生物技术及应用、数学教育
省级特色专业 (高职):旅游服务与管理、物流管理、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学前教育、语文教育、数学教育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商务英语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高职):会计电算化、初等教育、美术教育、生物技术及应用、计算机应用技术
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高职):教师教学技能训练中心、化学化工实训(实验)中心 、心理实验中心
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高职):药物分析与华佗国药校企合作基地、生物技术人才实践教育中心 、物流工程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
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高职):卓越药物分析检验技师人才计划 、卓越白酒酿酒技师人才培养计划
合肥师范学院位于安徽·合肥,有锦绣、滨湖、三孝口三个校区
专任教师840人,其中正高78人、副高24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二级教授5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12人、省特支计划领军人才1人、省宣传文化领域青年英才1人、省教学名师16人、省级教坛新秀21人。
15个学院,本科专业59个,安徽省特色专业8个,国家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1项,安徽省卓越人才培养计划7项,安徽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6项。
安徽省特色专业:美术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汉语言文学、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生物技术、体育教育、运动训练
国家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卓越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计划
安徽省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卓越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计划、卓越中学化学教师培养计划、卓越统计师培养计划、卓越软件工程师培养计划、电子信息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思想政治教育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音乐学专业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