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我耽误了孩子,恨不得去死——来自真实的心理咨询案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7-21 18:10:50    作者:life    浏览次数:300    评论:0
导读

作者:刘冬,天蓝姐这是一个精致的妈妈,从服饰看家里条件不错,她眉头紧皱,欲言又止,眼神里净是无奈,刚落座,就深深的叹了一口气:“唉!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啊!” 说罢,泪泫欲滴,自嘲的苦笑一下,扭头悄悄抹了一下眼角。然后摇摇头,微笑着看着我:“

作者:刘冬,天蓝姐

这是一个精致的妈妈,从服饰看家里条件不错,她眉头紧皱,欲言又止,眼神里净是无奈,刚落座,就深深的叹了一口气:“唉!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啊!”

说罢,泪泫欲滴,自嘲的苦笑一下,扭头悄悄抹了一下眼角。然后摇摇头,微笑着看着我:“你肯定没想到我会来吧?”

我当然没想到,我认识她多年了,她漂亮、聪明、勤奋,嫁了个好老公,生了个乖儿子,一直都是我们圈子里大家羡慕的对象,怎么会无事不登三宝殿,来到我这小工作室呢?

中国特色,来做心理咨询的几乎都是为了孩子学习,她也差不多。

她是为了宝贝儿子来的,家境不错,她又读了很多教育的书,上了不少网课,坚持给孩子轻松接纳的环境,不让儿子有太大压力。同时很注意和孩子的亲子关系,他们母子之间,更像可以交心的朋友。

然而,孩子中考之后成绩不是很理想,没有考上心仪的高中。她回忆各种可以避免的失误,非常懊悔。自责和内疚折磨着她,恨不能以死谢罪。

她总是在自责自己本可以帮助孩子做的好一些,也怀疑这种接纳式的教育到底管不管用。同时对孩子爸爸的不作为耿耿于怀,爸爸就一句话:“我当年没有好好读书,现在不还是该干嘛干嘛?孩儿只要是那块料,到哪儿都一样!”

看到之前基础差不多的同学考上了重点高中,妈妈更加纠结难受,夜里失眠,焦虑,和爸爸吵架,怀疑自己到了更年期。想到自己年纪大了,孩子也努力懂事,也没提高成绩,心情更加难过。

爸爸说:“这得跟个人天赋,他就不是那块料,非要照天才培养干嘛?”可是儿子确实聪慧,智商测试分数非常高,她就更难受了。她觉得是春节期间疫情闹的,那时候不能回学校,应该给儿子好好补习弱项,但是自己没想起来,只顾一边忙工作,一边盯着儿子不要玩手机,早点睡觉早起床,并没找个老师好好补习功课,等到了考试季,已经找不到合适的一对一老师了。

她耿耿于怀,放不下,难受得不得了,也自责内疚的要命。对爸爸也渐渐生起了恨意。“诈尸式育儿就是他!”她提到爸爸,恨得咬牙切齿,不管就算了,到关键时刻就点鬼火。越是需要给孩子加把劲,爸爸就越歇火。她夜不能寐,又恨又痛,又绝望,特别希望一觉睡过去,再也不要醒来。

甚至希望新冠找上她,迅速发病,赶紧结束,只是不要传染给其他人。

她努力保持平静的口气讲述着,眼睛已经红了,时不时冷笑一声,间或叹一口气。

最后,沉默不语。

我得照规矩来啊,精准共情。她已经压抑了太久,又要面子,又是熟人,不放开我是帮不了她的。看到她的焦虑、无助和挫败感,这种精准的看见,对她就是一种支持。

只要被看见,就好很多。一般人会安慰她,告诉她已经努力了,这就挺好,她老公人也不错。但是她不需要这个。有的人甚至会说她身在福中不知福,这简直是对她的二次伤害。

她在现实里已经得不到想要的支持,如果咨询师还说这些,没有一点意义。大家都是说话,为什么要找专业的人开解痛苦?因为水平不一样。

经过精准的被看到,她放松下来,肩膀没有那么紧了。

小小的催眠后,敞开了心扉,她跟着我,逐字逐句地说:“我觉得自己很失败,我觉得自己付出没有得到回报。”

这幅图网上找的,其实哪有那么复杂,坐的椅子往后靠一下就行了

此时,我不是我,我是钻入她的躯壳的灵魂,我全神贯注地盯着她的细微举动,一丝都不会放过。我不是我,我就是她,她的痛苦,她的压抑,她身体的感觉,我都能感受得到。我会在最适当的时候,引导给她自己说出,自己都想不到、说不出,却一直憋着的话。

这已经超过了精准共情,果然,她敞开了心扉之后,引导完几句话,眼泪扑簌簌地滚落下来。所有的压抑,终于化成失声痛哭。

她太累了,一直一个人在战斗。对自己的要求高,对孩子的要求也高,这次孩子没有考上心仪的学校,她觉得不能原谅自己。看到老公不作为,更恨。孩子也不够争气,给了那么多接纳理解,如此小心地陪伴叛逆期的孩子,却还没有满意的分数。

她一直在强撑,长期绷紧的压力,努力维持的坚强,在别人面前不能诉苦的优秀女性,成功的教育家的面子,终于被看见了。

我似乎看见了她肩膀上的阴影,她的肩膀上有很沉重的担子,这些都被看见,而且,被接纳、理解,没有对错,就是这样一种现状。我永远不会告诉来访者你对了还是错了,都是存在而已。但凡发生,必有缘由。

她的哭泣的声音,像从深井里传出来,藏了无限委屈,悠长而低沉,肩膀深深的起伏,沉下去,浮起来,颤抖着。

我不能碰她,让她一个人先哭会儿。我的存在就足够抱持,等到如果现在去拥抱她,不是时候,最多递一下纸巾。什么时候合适去安抚她?看感觉,我的感觉到了,就是去支持的时候。这些,教不出来的,都是经验,也是天赋。

不知道过了多久,她肩膀上阴影在逐渐淡去。她的气息逐渐平稳,终于安静下来。擦擦泪,对着我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她没想到自己会这么快崩溃,平时从来不哭的,觉得不好意思。

我见过太多哭泣的人,在他们哭泣的时候,我的心也能感受到对方的疼痛。我会适当抽离一下,观察并且照顾对方。

当她重又抬起头,脸色比刚才明朗多了,似乎刚下了一场透雨,阴霾散去了很多。但是这还不够。我说:“其实你不用笑的,在我这里不需要太多礼貌和客气,做你自己就挺好。”

她一愣。

她说:自己很多年没有哭过了。从小妈妈就不让她哭,教育她女孩子必须优雅而有教养,一哭就揍她。

我不动声色说道:“你妈妈做的,伤害了你。”

她又呆住了。

乖孩子,从小就听妈妈的话,妈妈的话就是圣旨,而且,哪个孩子能说妈妈不对呢?叛逆期也潦草度过,一直很乖。妈妈对她要求极高,对各种细节要求都面面俱到,还天天让她向更好的孩子学习。

似乎,全世界都是她学习的榜样。尽管她已经非常优秀,学习成绩好,还得跟别人家的孩子学热爱劳动。勤快又爱劳动,别人家的孩子竞赛还好,也得学。等她竞赛拿到了第二名,这可就麻烦大了,为什么不是第一名?

“三人行必有吾师”,她的世界里,尽是师傅,只有她是徒弟。人人都比她强,都是她学习的榜样。

看到电视上教育课程,妈妈也会让她赶紧学一会儿。她说,那都是自己学过的了,妈妈说:“学过还不能复习了嘛?”她无语,都初三的中学生了,电视上在教小朋友ABC,也得无聊地看着。

看一会儿,她烦了,说:“这我都可以教他们!”妈妈冷冷说了一句:“多狂妄啊!”

她羞愧万分,又恼火莫名,却说不出来话。

她慢慢讲述出来这些故事的时候,我读到了她藏得很深的愤怒。没有孩子敢真的面对自己对父母的愤怒,都是压抑自己,尽量做个好孩子。何况,她父母对他真的很好,更不能说了。

其实她已经很好,也很努力。只有最差的孩子才需要向周遭所有人学习,她的优点,妈妈已经习以为常,看不到了。就这样,那个内在小孩,种下了一个深深的信念:我不够好,人人都比我强。

当我引导她慢慢说出“我很努力,我很优秀”这些话之后,她不愿意了。她觉得自己一点也不好,也没觉得自己追求完美。人是不应该犯错的,妈妈都没允许她犯错。至于教育孩子辅导孩子学习,她确实有失误。

她和妈妈的关系,是她最大的障碍。

我引导她说出了几句话,她一直没看到的,但是一直存在的那句话:“妈妈,放过我吧。”

“我只是你的孩子,不是工具人。”

“我无法承载你的期望,我拯救不了你的命运。”

“我只是您的孩子,不是您的垃圾桶。”

“我不完美,您也一样。”

······

很多这样的话。

这些话,孩子一辈子都不会对妈妈说,就算她学了心理学,做了我的学生,明白潜意识发生了什么,也不可能亲口对妈妈说出来。说出来,就是大不孝,就是忤逆,会把年迈的妈妈气疯的。我也不提倡对年迈的父母说这些。

只可能在合适的时候,被合适的人带出来,这些话,能拯救她,能把自己放一马。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因缘,妈妈这么做,是因为妈妈也是这么长大的。妈妈的内在小孩,过得也不开心。“妈妈,我爱你。”这句话,对她来说依然是疗愈。

经过了很多很多精准的释放,她缓过来了,肩膀部分的阴影感,也淡化的几乎感觉不到了。

身体敏感的人,会对各种能量情绪变化非常敏感,别人感受不到的,我能感受到。我是一个非常敏感的人,这些特质,让我的童年和青少年受了很多罪。直到我进入到心理学专业圈子,发现有和我一样,甚至更敏感的人,这是我们的天赋。让我读懂人的内心,简单而自然。

有此天赋的人,不做心理咨询师类的职业,都可惜了。好在,我很幸运。

比天空还要辽阔的是人的心灵,在人的心灵世界遨游,被如此信任,如此敞开的带领进入对方的世界,也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

做一个成功的个案,有时候如同福尔摩斯探案,敏锐地捕捉到细梢末节,还要和对方捉迷藏;有时候犹如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在对方的心灵之海探索,最终,肩并肩的共同凯旋。有的人,天生就适合做这行,再也没有比和人的心灵打交道更过瘾,更有成就感的工作了。

就像此刻,她放松了很多,身体明显的不紧绷了。我知道,她站起来的时候,会觉得后背轻快了很多,果然。

我趁热打铁,又让她给自己做了一个与内在小孩的拥抱。她抱着自己,抱了很久。

这些过程,亲爱的读者们,如果你觉得想跟着做,在无人打扰的时候是可以的,但不要完全指望别人的案例能疗愈自己。年轻的同行们,可以借鉴,不要复制。没有两个一样的来访者,尊重他人的不同,也是尊重自己。

等结束,她的执念,也放下了很多,接受现实,好好陪孩子三年高中,相信普通高中也能考上好大学。

原生家庭不是你能选择的,父母也不会是你能选的,但是对自己好一点,是你可以选择做的事情。

而且,也可以做好孩子的原生家庭。追求完美并不是错,对不完美耿耿于怀,则是一种限制性信念。找到信念形成的根源,慢慢化解,才是解决之道。

而不是指责伴侣,指责孩子,甚至指责自己。

指责与愧疚,都是极其伤害自己的能量,犹如一把利刃,不断自责,就会把这把刀不断插向自己。周而复始,恶性循环,出不来。

现在,她已经打破了负反馈,以后就慢慢出来了。

经过此番探索和疗愈,她彻底释放了自己,看到了真相。有时候,看见真相,问题就解决了一半,学会爱自己,就解决了另一半。

想要把孩子教育好,首先妈妈得好,这样孩子会更好。

她一身轻松地起身,我在门口和她告别,这才是拥抱的时候,我稳定的、支持的、温暖的拥抱,对保密原则的再次明确,让这次咨询,得到了一个圆满的结束。

因为信任,她同意我把案例模糊背景后分享出来,让更多人受益。

故事讲完了,你怎么看呢?

欢迎关注,我在这里陪伴你

 
关键词: 心理咨询哪家好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42464.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