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老家的窑洞(老家的窑洞的说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7-21 18:33:10    作者:life    浏览次数:3990    评论:0
导读

窑洞越来越成为稀有住房是大势所趋,老家以前正面4只窑洞,邻居也都一溜儿住窑洞。改革开放后,农民有钱了,大家全都搬进了自建的砖混平房。二弟家也因为大半截村住的离沟边近,说是因为住的离沟边近儿子娶媳妇困难,基本上原来沟边的住户都搬到了自己掏钱买

窑洞越来越成为稀有住房是大势所趋,老家以前正面4只窑洞,邻居也都一溜儿住窑洞。改革开放后,农民有钱了,大家全都搬进了自建的砖混平房。二弟家也因为大半截村住的离沟边近,说是因为住的离沟边近儿子娶媳妇困难,基本上原来沟边的住户都搬到了自己掏钱买的新农村,也都换成了院子窄小的平房。老家村上现在还有一溜窑洞住户,也包括我自己家,都是原来相对来说住的离沟边比较远的,大家还都舍不得原来的旧庄子,一方面原来的窑洞庄子面积大,家家差不多都超过了一亩;另一方面住窑洞冬暖夏凉,夏天不受酷暑折磨,冬天不受寒流的侵袭。当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原来的窑洞庄子院子大自己想盖房可以随便建,再有就是农村人家种地用的农具多,现在一些人家更是各种农具、运输器械应有尽有,没有个大院子,没有几只大的窑洞,那些老的、新的农具真不知往那儿摆?一些住进新农村的住户大都把以前不用的、又舍不得扔的老物件儿还都存放在老地方。要我说,在家乡只有窑洞才配得上摆放这些上了年纪的老物件儿,只有搁置在窑洞庄子里的它们,看上去才和谐、顺眼,才有鲜活的生命、有年代感,才能更加让人回味过去时原汁原味、倍感亲切。


一般人家窑洞庄子正面有3只窑,中间1个肯定是厨屋,两侧窑洞主要住人,厨屋也有炕,冬天住在厨屋特别暖和。正面上首窑洞一般相当于客厅,住辈份高或长者,正面下首窑洞住辈份低的,人少了就相应改成贮藏室,窑洞家具简单、实用。


母亲的家永远是那么摆放整齐、干净清爽、井井有条。


这个是用来做什么的?我估计没有几个人能猜的出来。提示下它的功能相当于小扫帚,在以前是专门用来拍打掉人身上的灰尘的。看到它,我仿佛感觉到爷爷就站在窑门口,放羊回来用它弹去衣服上的灰尘与一身的辛劳。


蒸馍用的旧笼屉,老家叫净底子。


旧草帽,这个熟悉哈!


这辆自行车是我出生那年,父亲用攒了好多年的钱买的。是我学会骑车后,上初中、高中不能分离的唯一座驾。


以前用的洗脸盆架子和旧雨伞,现在也可以用。


炕上的围布,花布,曾经是我们一代人不能忘记的美丽。


桌子、矮板凳,父亲自己包的软椅子。


这个只有烧炕才用的上,也只有烧过炕的人才懂的怎么用,老家叫灰耙。


笼,用柳条、杨树条等手工编制。爷爷在世时是打笼的高手,现在我都经常想起爷爷闲暇时一边嘴里高喊着秦腔、一边手里编制着笼的情景。


架子车,小时候用来给地里上肥唯一的运输工具。当年兴修水利,架子车曾经是父母一辈最最辛苦的见证,也是我小时候劳动的沉重见证。


烟囱插板,没有睡过热炕的朋友不好理解它的作用


有些东西想风干或者暂时不用,又担心猫啊!狗啊给祸害了。就在窑洞上面做一木担子,需要时把物品放入笼里挂起来,既安全又不占地方。


斗,黄世仁用的那个......



箩,篩面用的。


大、小簸箕,大簸箕是用一种植物手工特制的,现在还需要用,听说现在要买一个也比较贵了。


铁桶,碾槽子。桶,当然是盛水的,撵槽子以前在中药房见的比较多,家里主要用来撵辣椒面、调料面等。


木叉,碾场用的农具。


这个叫蒿药子,割来艾蒿,稍稍晾晒下,搓成绳样后彻底晒干备用,需要时用火点着就行。用它的烟熏蚊子特别管用,还绿色、环保。


犁,牛拉犁的犁,犁地用的犁,懂了吧?


铁叉,钉耙。钉耙,二师兄也用过


这个是真古董了,胶锅子。木匠用来熬胶用的,父亲生前是一位自学成才的业余木匠。


煤油灯,小时候我们都是在煤油灯下做作业,可眼睛却没有现在孩子那么容易近视、斜视、散光。


窑洞窗户


这是现在的窑洞崖面,全都用砖砌过,干净、坚固、美观。


碾场用的磙子,以前碾麦、碾谷、碾糜子,带在牛后面。后来带在拖拉机后面,现在基本不用了。


风箱,老家叫风掀。


铁泥抹子,以前还有木的。泥抹子,抹墙用的。


擀面杖,搁置调料的木架子,长的擀面杖现在基本不用了。


大罐子,腌咸菜好用。


水瓮(缸)、铁勺,都还在用。这个农具是牛犁地、拉车时架在牛脖子上用的,专门找的这样“V”字形的木头做的,老家叫牛给头,普通话好像叫轭头。


葫芦,自己种的,成熟凉干后自己刻的,好像没怎么用过。


升子,借用官方用语就是“一种民间称量或盛装粮食的工具,现在已经基本退出了人们日常生活,成为难得一见的民俗旧物。”1斗=10升,10升=1斗。


木制绳勾小弟弟用过的弹弓,那个家伙小时候什么都不好,就好用个弹弓到处“闯祸”、“惹祸”。筛子,以前,家里收获的粮食到最后要全部收拾干净,都要靠母亲用它一筛、一筛的筛过,它虽已破烂,却记载着母亲对家人付出的辛劳。一种刻刀,父亲做木活用的,小小鉄片上浸润着父亲把我们姐弟扶养成人的艰辛,现在也比较少见了。展览完窑洞和老物件儿,冰再晒点家乡美食,您不要流哈喇子啊!杏干,想着、看着就流口水,母亲晒的,很甜。去年的核桃仁,相比而言,我更喜欢吃新鲜的核桃仁。街上餐馆的羊肉泡馍,老公的最爱,我觉得碗里肉太多,吃不了。当然,喜欢吃的不嫌多。母亲和我包的饺子凉拌小葱是家乡的家常小菜,有时没菜了也顶一大菜,特别是吃太多滑腻食品后,搭配吃点,解腻、开胃。韭菜饼子柴火馅饼就是好吃


到同学家玩,同学给做的荞面棒子,用炒辣椒韭菜做的配料,好吃。出来工作将近30年了,第一次又吃到这么地道的荞面。


回去当天下午下雨,趟在窑里炕上向外看,小院湿润、清凉、静谧、安宁。(写于2009年)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42724.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