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布依族的地名
社交(问住址)
来自布依人说布依话
00:0001:56
对话内容
⊙ 你是哪里人?Mengz deengl wenz geazlaez ?
⊙ 我是望谟人。Gul deengl wenz Weangzmox .
⊙ 你家在望谟哪个地方?Raanz mengz qyus Weangzmox geazlaez ?
⊙ 我家在农贸市场大桥头。Raanz gul qyus jaucjeeuz jeexmox.
⊙ 哦,我也是望谟人,原来住上院,现在搬到梁家院了。O, gul yeeh deengl bux Weangzmox , baizxaux qyus luangsgenz , baizneex seenc mal luangsLiangz bai .
地名是一种特殊的地理符号,一般能反映一定区域内的民族文化信息,从地名的含义可以透视出其代表的地理环境、生活环境、文化环境、文明进程和历史状况等等。
那么,布依族地区的地名,能反映出些什么信息呢?
一、
带有 “纳”、“那”、“坝”、“东” 的地名,反映了布依族是最早的稻作民族之一。
“纳”、“那”或“南”,即布依语“naz(田)”的汉语音译;“东”,即布依语“dongh”(田坝)的音译。
布依族多以村寨的形式聚居在河谷地带、山间盆地或坝子,有肥沃良田和丰富水资源的地方。因此,地名也往往与田(naz)、坝(dongh)有关。例如:
nazsiangl,纳相,意思是有樱桃树的田边寨子。
nazfeaz,纳福,意思是荒芜田地边的寨子。
nazsos ,纳梭,意思是有石墩过河的田边寨子。
nazngox ,南俄,意思是田边长有芦苇的寨子。
nazlingz,纳林,意思是有猴子出没的田边寨子。
nazheenl,纳院,意思是附近有分界田的寨子。
这些布依地名,反映了作为百越之一的布依族自古以来就是稻作民族。
(百越,人们通常将古代珠江流域的土著民族称为“百越”。 “百越”既不是一个民族,也不是一个族群,而是多个土著部落的统称。)
有的学者从语言学的角度,考察了百越后裔诸民族居住的地区含 “纳” 或“那”字地名的分布地点,发现它与“稻”词古音同言线和“田”词古音同言线大致重合;且考古工作者在这些地区发现新石器时代的稻谷遗存,结合百越后裔诸民族至今仍以种植水稻为主业的情况来看,布依族是稻作民族、布依人民种植水稻的历史非常悠久,这一结论是正确的。
二、
带有“然”、“里”、“平( 坪、边)”、“者”、“毛”、“浪”、“冗”、
“坎(敢)”、“打”、“翁(哄)”等的地名,反映了布依族依山傍水的居住特点。
布依族居住的地区,主要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红水河南北盘江流域一带,海拔落差大、地形复杂、森林茂盛、河川纵横、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岩溶分布广,年均气温16摄氏度到20摄氏度左右,适合多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生长,林木有松、竹、杉、榕、樟、枫香、木棉等,密林中有虎、豹、麝、獐、黄麂、锦鸡等动物。
因此,布依族村寨名,往往与其所处的地理环境、生活环境、植被有关。
例如:
“然”,为布依语“raanx”(岩石)或 “ramx” (水)的音译。如:
ramxxeengx,然详,意思是有冷水河经过的寨子。
jahraanx,加然,意思是后有岩山的、河滩边的村子。
“里”,为布依语“ric”(小溪、山沟 )的音译、“打”,为布依语 “dah”(河)的音译。如:
ricnyanl ,里念,野猫沟。
ricraangz,意思是盛产竹笋的山沟,现村名为羊干石。
“平”或“坪”、“边”,为布依语 “biangh、biangx” (平坝、坪地、平坦)的音译。如:
bianghsees,意思是有杨梅树林的寨子,现名为新坪。
bianghqyaangl ,坪央,意思是有“央人”(布依族内部互称之一)居住的平坝子。
bianghseedt , 坪森,意思是钓鱼的平台。(即册亨县羊场村,最早称 bianghseedt , 后称 rungsbyal ,意思是有水塘聚集鱼儿的寨子,民国时在此地开辟市场,因逢未(羊)日赶场,所以现在名为羊场。)
biangyraaux,平绕,意思是长着很多名为 “gaulraaux” 这种藤类植物的地方。
biangxdumh,平洞,一种说法是长着很多树莓(方言为“泡”)的平地;另一种说法是经常被水淹的平地。
“者”,为布依语“xeeh、xis、xih”(屯、山堡)的音译。如:
xeehmas , 者骂,意思是盛产水果的山堡上的寨子。
xeehmeangl , 者孟,意思是有一条沟渠的山堡上的寨子。
xeehrinl ,意译为石屯。
xeehsiangl ,现为汉语名新屯,因从平绕老屯搬到此,所以称新屯。布依语意思是生长着野樱桃的山堡上的寨子。
xeehgaus,者告,老屯的意思。
xeehyuz,,者岳,产油茶的山堡上的寨子。
xisheengl,册阳,意思是在名为hongzheengl 的深水潭旁边的山堡上的寨子。
“毛”,为布依语“maux”(山顶)的音译。如:
mauc dingcjiml ,毛顶金,意思是好象头顶上戴着金环的山,现称为金鼎山。
mauxrinl,意思是乱石山,为望谟县平绕村老屯。
“浪”,为布依语“naangh”(山岗)的音译。如:
naanghndaix,浪乃,意思是生长野麻的山岗。
naanghbiz,浪碧,意思是有胖婆娘树林的山岗。(胖婆娘树,方言,指一种树皮厚、呈灰白色的大叶乔木。)
“冗”,为布依语“rungz”(寨子)和 “roongz”(洪水)的音译。如:
rungzdueh,冗渡,意思是盛产黄豆的寨子。
rungzhongz , 冗洪,深潭边的寨子。
“坎”或“敢”,为布依语“gaamc”(山洞、岩洞)的音译。如:
gaamc rogeens , 燕子洞(意译)。
gaamcrais,敢赖,意思是岩洞附近有长年被水冲刷后形成沟壑的河滩。
“岩”,为布依语“ngaamz”(丫口)的音译。如:
ngaamzjas,岩架,意思是经常被水冲成滩的丫口。
“巴”或“八”,为布依语“bas”(丫口、河口、边上)的音译。如:
basjims,巴金,意思是座落在一条叫“ricjims”的山沟出口处的寨子。
basweah,八窝,意思是青杠林边上的寨子。
basdoh,八渡,意思是指过渡的地方、有渡口的寨子。
basdah,八达,意思是河流汇合处,河口。
basxaauz , 坝朝,意思是回旋水潭边的寨子。
basgaauc , 坝稿,意思是香樟树林边的寨子。
bashauc ,百口,意思是多条河流汇合的地方。
“过” 或 “洛”,为布依语“gogt”、 “lac” (脚、底部、下面)或 “lueh”(边远偏僻的山村)的音译。如:
gogtrod , 过若,意思是金竹林旁的寨子。
gogtwaanc,洛晚,意思是大叶榕树边的寨子。
lacbyaanz,洛凡,意思是岩山下左右环河的低洼平地。
luehdah ,洛达,意思是河源头的边远山村。
luehqyaangl , 洛央,意思是“央人”居住的边远山村。
“板”,为布依语“baanz”(平缓的洼地、山坡上的一段平路、山路盘旋)或 “mbaanx”(村寨)、 “bux”(人)的音译。如:
baanzwaangz , 板王,意思是有深水潭的洼地。
baanzqyuangx , 边坡,意思是在大岩石中开出来的寨子。
mbaanxnyianz , 板年,意思是有铜鼓的寨子。
buxnyuangl,板用,意思是生长着很多名为“nyuangl” 的藤类植物的寨子。
“鲁”、“罗” 或 “拉”,为布依语“lac”(下面)的音译。如:
lacgongl,鲁贡,意思是山湾下的寨子。
“岜”,为布依语“byal”(石灰岩)、 “byas”(顶端)或 “byaail” (尾、稍、山顶)的音译。如:
byasfaanz ,岜凡,意思是有黄麂的岩石山顶。
byalraaux , 岜绕,一种说法是这个村子附近的石灰岩山生长着很多名为 gaulraaux 的藤类植物;另一种说法是原名为 byaailraul ,意思是村子附近的山顶上有枫香树林,村名用汉字音译为“岜绕”后,受到汉字发音的影响,逐渐变为byalraaux。
“坡”,为布依语“bol”(山坡)或“mbos” (水井)的音译。如:
mbosmoil ,坡妹,意思是经常有熊来喝水的井。
“外”,为布依语“waail、waais”(水坝、河堤)的音译。如:
waailmos , 外么,意思是有新修水坝的寨子。
waaisngeah,意思是有蛟龙潭边的水坝,现名为鲤鱼坝。
jaucwaail , 长顺,意思是水坝上方的寨子。
“弄”,为布依语“ndongl”(森林)或“rungs”(村寨)的音译。如:
ndonglraz,弄腊,意思是芝麻地附近有森林的寨子。
mbaanxndongl ,板弄,意思是大森林中的寨子。
ndonglnyianz,弄年,意思是森林中有铜鼓的寨子。
rungsinl,弄应,意思是有好运气的寨子。
baaihndongl ,麻山,意思是森林那边的寨子。
“翁”或“哄”,为布依语“hoongc(山谷)”的音译。如:
hoongcdaul,翁道,意思是形似一种捕鱼网的山谷。
hoongcxuamx,翁传,意思是长着许多荨麻的山谷。
hoongcndail,翁耐,意思是长有柿子树的山谷。
三、
带有 “秧、央、洛、油、卜” 及姓氏的地名,反映了布依族地区的族群、民族等社会关系。
布依族是世居贵州的古老民族,从古越人中的西瓯、骆越支系及其后的僚人逐渐发展起来的,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先后与古濮人及后来的汉族和其他民族相融合,逐步形成了今天人数众多的布依族。因此也有不同的自称、他称和互称。
布依族自称“濮越”、“濮夷”、“布越”、“布饶”(我们)。历史上不同时期曾有“俚僚”、“蛮僚”、“夷僚”、“谢蛮”、“都匀蛮”、“蕃蛮”、“仲家”、“仲苗”、“仲蛮”、“青仲”、“侬家”、“布笼”、“笼人”、“夷族”、“夷家”、“水户”等他称。
除自称和他称之外,不同地区布依族之间还互称为布纳、布侬、布更、布央、布倮等,不同姓氏之间又互称为仲王、仲韦、仲省等等,或按地理分布、或视服饰不同、或因语音差异而得名。而布依族称汉族为 buxhas(卜哈)、称苗族为 buxyeeuz(布优)、称瑶族为 buxyaauz(布瑶),所以,对于不同民族、不同姓氏和家族聚居的村寨,就会有用自己民族语言称呼的地名。例如:
qyaanglyuh ,秧佑, qyaangl ,布依族互称之一。意思是出产雄黄的、“央人”居住的寨子。
lohqyaangl,洛央,意思是居住着“央人”的边远山村。
bolwoiz,坡围,指山坡属于韦姓的寨子。
bolsuc,布苏,意思是土司家的山坡。
gaamcgoz ,郭家洞,意思是附近有山洞的郭家军驻地。
yeeuzmaail,油迈,意思是画有印记的瑶族。因过去误认为这里居住的瑶族人是苗族,所以称为“yeeuz”。
yeeuzdingx,油亭,意思是设置为“亭”(亭目制度下的行政机构)的苗族寨子。
luangsliangz,意译为梁家院。
bianghwaangz,边王,意思是居住着王姓人的、地势较平的寨子。
hasxic,许家屋基,意思是居住着许姓汉族的寨子。
buxsingl,秧庆,意思是 “singl” 人居住的寨子。
buxlongz,上隆,意思是 “longz” 人居住的寨子。
四、
带有十二地支的地名,反映了布依族地区很早就有了商品贸易和贸易场所,很早就有了自己的纪时方法。
布依族使用农历,对年、月、日、时的纪法与一般通用农历基本相同,但有自己的称谓,分别是:xaec 子(鼠)、byauc 丑(牛)、nyanz 寅(虎)、mauc 卯(兔)、xiz辰(龙)、sec 巳(蛇)、sax 午(马)、fad 未(羊)、sanl 申(猴)、rux 酉(鸡)、sadt 戍(狗)、gaex 亥(猪)。
布依族也是按照十二地支来排列赶场日期,一个场十二天赶两次,六天赶一次。场的名字一般以十二地支来记,而译成汉语后的地名就用相对应的生肖来记。例如:
jeexxaec,鼠场。如晴隆县光照镇凉水村,本地布依话为jeexzac。
jeexbyauc,牛场。如贵阳市花溪区、贞丰县牛场区(现北盘江镇)、兴义市泥凼镇等。
jeexnyanz,虎场。如黔西县城。
jeexmauc,兔场。如织金县城。
geexxiz,龙场。如安龙县平乐乡、兴仁县新龙场镇、贞丰县龙场镇等。
jeexsax,马场。如兴仁县新马场乡(geexsas)、安龙县马场坝、晴隆县紫马乡等。
jeexsanl,猴场。如晴隆县沙子镇、关岭县城等。
jeexrux,鸡场。如望谟县鸡场坪。
jeexsadt,狗场。如晴隆县碧痕镇。
jeexgaex,猪场。如紫云县城。
五、
带有机构名称的地名,反映了布依族地区的历史沿革
从古越人之一发展到今天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布依族曾受到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和压迫,统治阶级在布依族地区制定不同的政策、设置行政机构和军事机构,从秦汉的郡县、唐代的羁縻州,到明朝的行省,再到明清的改土归流,都是封建王朝为了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而制的。因此出现了不少与建制机构有关的地名。一般,布依族称这些机构的治所为“州里(ndaelxul)、县里(ndaelxianl)、府里(ndaelfuc)、卫里(ndaelweil)、城里(ndaelxingz)” 等。 例如:
geexsoc , 安龙县城,从明代卫所制安隆所的“所”得名。
ndaelxianh ,普安县城,从明代卫所制安南卫新兴所的“兴”得名。
ndaelweih,晴隆县城,从明代设置安南卫的“卫”得名。
ndaelxengz,兴仁县城,从“城里”得名。
ndaelwus,惠水县城,从明代设置程番府的“府”得名。
ndaelzul(xul),贵阳市区,从“州城里”得名。
xulmos,普定县城,从“新州”得名。
xulmux,花江,据说从明代募役长官司的“募”得名,待考证。
ndaelxongc,关岭,从明代设置关索岭守御千户所的“所”得名。
mbaanxngaz,圆围,布依语意思是“衙门寨”,因清朝曾在此设立衙门得名。
yeeuzdingx,油亭,从亭目制的行政机构甲、亭得名。
六、
对南方部分城市、地区和国家的布依语名称,反映了百越之一的布依族与东南亚国家的往来源远流长。
包括布依族、壮族在内的“布饶”也是一支迁徙地比较广的民族。或为寻找适合耕种水稻的良田、或逃避战乱、或反抗封建统治镇压,部分族人迁往他乡,有的甚至往中南半岛迁徙,在那些地方繁衍生息,将自己民族的文化融入当地土著的社会和文化。
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使用相同或相近语言的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就出现了用自己民族语言称呼的地名、地区和国名。这些布依地名现在已很少使用,只是在一些古歌、古籍里出现。例如:
越南:daaux 、jeeul 、meangz (beangz) jeeuz
泰国:meangzdaiz
缅甸:beangz bohmax
老挝:meangzlaauz
云南地区:jeeulndael
两广:seengc、sengc
广东:seengc lac
南宁:namzlingz
昆明:meangzsaez
西畴:meangz sissah
景洪:singzhungz
凭祥:beangzsiangz
思茅:meangzlaz
等等。
此外,还有从民间故事得名的,如 “jah maxhaul” 加麻浩(臭马滩);因瘟疫而得名的,如“mbaanxbah”板坝;有从本地某处特殊地形地貌得名的,如“bol soonglbox”双乳峰、“wallongx”花冗、“bol haanzdaans”扁担山;有从农业生产工具、手工业特色得名的,如“naz logtramx”水车田,等等。
上述例子,对于布依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来说,仅仅是沧海一粟。但是也可以从中看出,布依语地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布依族居住的地理环境、居住特点、社会关系和历史进程等, 证明了布依族具有悠久的稻作农耕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