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华县安流中学,位于风光秀丽的三江河畔。是一座具有独特风貌的百年老校。门搂有一副含意深刻的对联,三畏九思学问,江翻浪涌文章。它激励着一代代安中人,继往开来,励精图治,勇创辉煌。
安中,久负盛名的学校。创办于1904年,历史悠久,闻名遐迩。我有幸在这间具有丰厚文化底蕴,挤满欢声笑语,充满生机的学校任教,感到一种温馨的激动和自豪。安中,我爱你古老而年轻。
安中——丰富多彩的学校。鍾灵雅秀,地灵人杰。优美的环境,增添了诱人的魅力。你美得并不空洞,你与祖国的建设事业联成一体,每当踏进美丽的校园,我自然而然想起了安中刚创建时的一幅对联:“我们才到这里来,看笔架高峰,得意挥毫文吐凤;本校始移斯地设,观琴江活水,临流洗砚墨成龙”。安中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座对高石山,门临三江水,背依鹅池塘,青山绿水一幅画,无限风光入蔚人文。宽阔的运动场设置齐全。阶梯型的建筑结构,独具一格,展示着自然的风貌,象征着安中步步高。“五爱楼”“振兴楼”“康乐院”“民主楼”等悦耳的名字,让人感到格外亲切与舒服,一幢幢教学大楼拔地而起,显示着出人头地。安中,我爱你庄严而朴实。
安中——令人向往的学校。你是五华县南片的最高学府。你像一位慈母,哺育了多少名人杰士。古大存(60年代广东省省长)万家驹(曾在国务院担任要职)陈国凯(中国作家协会广东分会主席)古可玲(国家高级工程师)全国各大城市遍布你可爱的学生。特别是近年来,一届又一届德才兼备的高中毕业生,走向高一级学校,走向社会,进入新的的工作单位。肩负着党和人民的重托,为振兴中华竭尽绵薄,为母校赢得了良好的声誉,一张张光荣榜,一封封溢满深情的书信,从天南海北飞来,一颗颗炽热的心在向母校微笑。安中,我爱你平凡而典雅。
安中——红色的学校。印满历史的浓重色彩。第二次国民革命东征时期,周恩来总理率领军队驻扎在这里(旧时叫三江书院),播下了革命火种。校园内那棵饱经风霜的松树,记载着峥嵘的岁月。它作为历史的见证,展示了轰轰烈烈的过去,预示着充满活力的未来。透过那棵古老的松树,仿佛看到当年周总理留下的脚印,犹如听到他洪亮而豪迈的声音。安中,我爱你伟大而崇高。
安中——优质的学校。现有34个教学班,近3000名学生,学校有一个丰富经验的领导集体,有一支观念更新的教师群体,他们把力量凝聚在共同的目标上,把爱的雨露洒在学生干涸的心田里。乐于奉献的老教师,老骥伏枥,壮心不已。中青年教师朝气蓬勃,敢想敢干,锐意进取。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琳琅满目的奖状,奖杯,奖牌就是最好的见证,你像一个摇篮摇出了许多动感的故事;你如一匹骏马驮着师生们美好的憧憬,你像一艘大船载着师生们远大的理想,从昨天走向今天从今天走向明天。安中,我爱你祥和而兴旺。
安中,我爱你的自然美,'然而,我更爱你的人文美,更爱那茁壮成长的新一代。愿你在改革中振兴,在改革中腾飞,年年桃李,岁岁芬芳。
【作者简介】张玉书,笔名,意舒, 广东梅州市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华华夏诗词研究会会员,中国现代诗人协会会员。个人事迹1997年被中华国际人才研究中心编入《中国教育名人大典》(国际版)1998年被编入《中华成功人才大典》,曾经担任《砚中田》《稻花香》《新露》《扬帆》《金色年华》主编。《诗文杂志》副主编,《橄榄梦诗刊》首席编辑,现已出版个人专集五本,散文集《生活的符号》、散文诗集《穿越红尘》诗集《秋水帆影》。文学专集《格子里的回声》诗评专集《心灵的交响》作品散见于《中国诗歌》》《中国现代诗人》《诗文杂志》《诗友》《中国诗歌在线》《诗潮》《辽河文学》《华西文学》《新干线》《诗深圳》《华夏诗词》《中华诗词》《南方日报》《岭南诗歌报》《长乐文艺》等报刊。曾在全国各类报刊发表作品866篇(首)。曾先后担任中诗网散文和对联集锦版主,散文诗苑版主。作品曾被选入《中国诗歌》第一卷“中国诗歌论坛版主专号,《中国诗歌2013年度诗选》《中国诗歌第2卷》散文诗专号。《中国诗歌万里行》作品专号。德昌文学网文学顾问,中国诗歌论坛现代诗歌版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