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2021年中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数量、生产总值及主要经开区现状及影响
一、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概述
我国开发区中经开区、高新区以及综保区是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三类开发区。其中经济技术开发区(经开区)最早在沿海开放城市设立、以吸引外资为背景、发展加工制造业的特定区域,以提高区域经济总量为主要目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深化,经开区建设也从沿海地区向沿江、沿边和内陆省会城市、区域中心城市拓展,逐步在全国范围设立,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力。
国内政策性开发区类型及对比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政策背景
传统的政策性开发区是最早出现的园区类型,以低成本生产要素为核心竞争力,吸引加工制造企业,多位于郊区、以规模化生产为主,是我国改革开放战略下各地政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首要抓手。凭借特殊政策优势与多年发展积累,已经成为我国各类产业园中综合竞争力最强的一类园区。以北京近期经开区政策来看,政策对于经开区的企业重视程度仍较高。
2022年北京市经开区补贴政策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国家级经开区主要格局
1、区域结构
截至2021年末,全国共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30家,其中东部地区112家,中部地区65家,西部地区20家,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8.5万亿元、3.2万亿元和2万亿元。中、西部地区国家级经开区数量和比重显著增加,全国国家级经开区区域分布日趋平衡。
2021年中国国家级经开区生产总值结构占比
资料来源:商务部,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2、经开区排名
根据商务部综合数据排名情况而言,截止2020年末,217家国家经开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4.1万家,政策推动背景下,经开区企业数量持续增长。目前苏州、广州和北京受益政策优势,整体综合实力排在前三,其中苏州工业园区已连续五年全国第一,成功的关键是“长三角区位优势+极佳的营商环境+清亲的政商关系+外向型经济+制造业立市”。
2021年中国国家级经开区TOP30综合势力榜单
注:商务部采用217家经开区数据排名
资料来源:商务部,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3、苏州工业园区简析
苏州工业园区隶属江苏省苏州市,位于苏州市城东,199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同年5月实施启动,行政区划面积278平方公里,(其中,中新合作区80平方公里),2021年,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30.3亿元。进出口总额1119.7亿美元、增长18.9%;实际使用外资19.7亿美元,保持高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2.7亿元、增长18%,总体呈现稳步发展趋势。
2018-2021年苏州工业园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
资料来源:苏州工业园区管理委员,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四、国家经开区对GDP的影响
对于大部分地区而言,各地开发区的政府主导性最强,由政府或政府委托机构(园区管委会)进行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是地方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和核心载体平台。在政府背书和资源倾斜的支持下,能够有效吸引具有示范效应的重大项目和龙头企业入园,具有产业规模大、产业产值高的特点,随着国家级经开区生产总值占比GDP持续增长,对于我国经济整体发展的重要性持续增长,目前中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仍较多,随着政策持续普及,中西部仍有较大可能逐步设立经开区,届时我国国家级经开区占比重要性或将出现较大提升。
2016-2021年中国国家级经开区占比总GDP走势图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商务部,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五、开发区发展趋势
我国大多数的大型产业园区或产业聚集区域以政府主导模式为主,随着产业园开发和运营的主体逐渐多元化,政府主导模式的产业园也在逐步的减少。主要原因涉及包括产业园开发升级加速,项目耗资大幅上涨,而地方政府受到中央政府的负债率限制要求,缺乏充足的资金投入到产业园开发项目;同时政府招商机制不灵活、缺乏相关的招商专业人才导致招商能力偏弱,引入第三方平台运营可以有效的弥补招商能力弱的短板。
原文标题:2021年中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数量、生产总值及主要经开区现状及影响
华经产业研究院对中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行业发展现状、行业上下游产业链、竞争格局及重点企业等进行了深入剖析,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并运用多种数据分析技术,对行业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便企业能及时抢占市场先机;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2-2027年中国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行业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