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的骑楼老街,已经成为旅游爱好者们的网红打卡地,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老街经历了百年岁月的沧桑,但风采依旧不输当年。虽然已经没有了当年的繁华,但我们漫步其中,还可以看到当时银行、邮政、甚至其他国家领事馆的痕迹,现在功能已经改变,但还有当年显赫地位的气势。
到这里旅游的朋友,经常会被它的特色而吸引,却忘记了一样重要的东西,就老街的美食。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去看看,在这百年老街中,还藏着多少美味。
我们从老街最原始的地段水巷口开始。水口巷有一家最具海南饮食文化特色的“老爸茶”店。在海南喝老爸茶,是大街小巷里最常见的一种景象。店面有大有小,大的可以同时容纳好几百人,小的就一两张桌子也行,一杯茶,一块点心,你可以悠闲地度个一个下午的时光。光顾这种茶店的一般都是上了年纪的人较多。一杯清茶一块钱,一块点心两块钱,然后找个位置坐下,可能不一会桌子就座满了客人,不管认不认识,坐在一起就开始聊上天南地北,一个下午的时光很快就这样溜走,等到小朋友们下课的时刻,各自散去,都接小朋友去了。
在水巷口的这一家,是比较大型的茶店,听说点心就有几十种,最有特色的是它推出一种叫杂粮盒的销售方式。一个分成三个格子的竹编大盆,装满三种五谷杂粮,一份只要30块钱,品种由消费者自行选择搭配,最常见的搭配是地瓜、花生、玉米、一份基本上可以满足三个成年人食用。每天下午三点开始,还有免费的海南风情舞表演,几乎是天天满场,生意相当好。
从水巷口直接进入的是博爱路,海口骑楼最早的起源就是从博爱路开始的,现在这条老街上有许多不太起眼的小店,但却是真真正正的海南味道。比如进入博爱路后再转入的中山路上,有一家文昌鸡饭店,店面虽小,但大家都知道,文昌鸡是海南名菜,这家小店做的就是正宗的文昌鸡,每天才供应20只鸡,而且全是打包的,可能是店面太小的原因,我们尝试订过两次都没有成功,生意火得不得了。
许多人会问了,在海南好像到处都有文昌鸡饭店,为什么非得说正不正宗呢?其实说的也是,街上好像到处都可以看到文昌鸡饭店,但真正的文昌鸡只有来自文昌潭牛镇的才是正宗,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放养的方式,那里的文昌鸡靠吃草籽成长,一般长到一公斤左右就不长个子了,所以肉质口感很好,但价格较贵一些。我们刚说的那家小店,也正是因为供应量的问题,所以每天也只能供应20只,当然价格肯定比其他地方贵一些,但还是供不应求。
也许会有人说,到海南肯定首先是要吃海鲜啦。那是必然,想吃海鲜,在海南沿海的城市,吃海鲜的地方很多,但想要吃到海南本土做法的,到骑楼来就对了。在中山路就有一家专做海鲜的小店,而且小店还很特别,它就做一道菜,就是鱼煲。用深海生长的一种比较经济的鱼,海南当地叫“刺鳗”,因为鱼刺较多而得名。市场上很少有卖,原因也是因为鱼刺较多,虽然这种鱼的肉质很好吃,但买的人还是很少,在水产码头几乎是论筐卖的,有时候渔家基本就不要,直接在海里就丢掉。
在中山路的这家小店,它的特色就是只做这种鱼煲,先把鱼的小鱼刺取出,只留大骨,虽然这样做很麻烦,但取出鱼刺后,这条鱼的价值就完全变了,不论是肉质或口感都相当好,所以这家小店也成了当地老百姓最常来的地方,到这里旅游,真的值得尝试一下。
走出中山路到新华北路,这条老街上也有许多海南的小吃,什么陵水酸粉、文昌抱罗粉,琼海清补凉,在海南能叫得出名的,在这条街道上都能找得到。不过,在这条街道上我还是想给大家介绍一道菜叫“海南斋菜”
在海南,特别是在海口市,老一辈的人都有吃斋菜的传统,在特定的日子总会去吃,所以在骑楼就有专门吃斋菜煲的小店,做法很简单,用一些新鲜的荠菜和海南当地的地瓜粉条,用砂锅炖煮即可,但是,秘密还是在锅底的配料中,虽然做法简单,但用他们特有的配料后,味道还是很特别,清香,爽口,让人百吃不腻,满嘴留香。
还有更特别的,当你在骑楼老街中行走时,会遇到用电动车拉着个小桶在卖吃的人,他们卖的是当地的凉粉,主要的原料就是地瓜粉,先煮熟后放在小桶的冰水中,加一些糖和醋。地瓜粉的滑溜,加上酸甜的冰水,在炎热的夏天来一大杯只要三块钱,喝一口保证你忘记了那些冰箱里的碳酸饮料,从嘴吧一直爽到肚子。
骑楼老街,有的不仅仅是文化的积淀,见证着海口的变迁,当你走进它的时候,你会发现有更多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美食,虽然都很普通,但却是最美的味道,如果你有机会来到这里,不防去试一试,也许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