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在海口骑楼老街一整天可以这么玩,好齐全呀!好多的美食美景哟(海口骑楼老街游玩攻略小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7-22 16:20:50    作者:life    浏览次数:5467    评论:0
导读

六百年前的海口 骑楼老街的醒目标志 四牌楼轰然拔地而起 见证了南宋至今 海口骑楼老街 从步履蹒跚的弄潮 到巍然屹立的沧浪足迹 1849年南洋谋生的海南人 揣着一枚一枚血汗银子 怀着振兴祖宗基业的雄心壮志 大兴土木,荣归故里 沿水巷口而下,顺

六百年前的海口

骑楼老街的醒目标志

四牌楼轰然拔地而起

见证了南宋至今

海口骑楼老街

从步履蹒跚的弄潮

到巍然屹立的沧浪足迹

1849年南洋谋生的海南人

揣着一枚一枚血汗银子

怀着振兴祖宗基业的雄心壮志

大兴土木,荣归故里

沿水巷口而下,顺水巷口而上

宽宽的水域,窄窄的土地

船只哗哗往来,汽笛声声催人

四牌楼街区伸出修长的手臂

徒然藤蔓般延伸出200多座骑楼

像光芒四射的城堡

像熠熠生辉的史诗

像怦然心动的歌曲

骑楼老街不仅仅有数百年历史的骑楼楼建筑,岁月流逝,在斑驳古拙的外墙之间,对于许多人来说,老街美食,更是有着让人念念不忘的记忆里的老味道。

今天就跟着海南妹(瓦妹)玩转骑楼老街。

从清晨喜爱的辣汤饭开始了我们今天的旅程,不仅可以看历史古迹,还边逛吃逛吃的美好哟。

著名的美食家蔡澜先生曾这么说过“我欣赏的,就是那些最普通的,但又是最可口的菜,就算偏僻地区的餐厅,我也会去寻求......”

骑楼老街里的这些经典老味美食正是如此。

1.姚记老字号

这家店就是海口食客口中的“赴水巷口呷辣汤”就知道是哪里的地方。辣汤不是辣椒汤煮的汤,而是用胡椒子加各种猪内大骨熬制的高汤。高汤清而不淡,辣而不辛,就像海南人的生活一样,闲适无求但是又不平淡无聊。

推荐时间:10:30----20:00

推荐理由:老字号,离得近

地址:水巷口20号

特别推荐: 辣汤饭、腊肠、煎蛋


每一道美食的产生,都会有关于它背后的故事,水巷口辣汤饭自然也不例外。

据说, 早期的水巷口是个渡口码头,货运工人和船工便成为了码头的“常客”,起早贪黑,汗流浃背,得到的回报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根本吃不起肉。因码头需求而生的餐饮行当也面临尴尬,没有客源,没有消费,别说回本,就连买肉做料都难。

为了打破这局面,有户卖汤粉的老板机智地想到了将猪肉换成少人会买的猪内脏,用胡椒掩盖住内脏的腥臭味,再配上酸菜,不仅降低成本也能便宜出售,能解决温饱之余还能暖胃驱寒,一时之间,这道美食受到了渡口码头货运工人和船工们的欢迎。

于是,一户变两户,两户变四户...整条街都纷纷效仿,卖起了辣汤饭,这道起源于渡口码头的简餐,也在一代代人的推广下,变成了海口当地的代表性美食之一,流传至今。

在这有名的水巷口食味后,当然不错过逛了解这呀。


水巷口位于海口老城区东北部,始建于明代,距今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原有河道相通,南接博爱老街,清代建有建港路,是早年琼州府的官渡和繁华的埠头。

据说, 水巷口也叫毓秀坊(也曾在文革时期叫做“旭日连”,在1981年又恢复为“水巷口”),因河流到街口而得名,原先地形与现在也不一样,早期的水巷口西侧是海口最早的渡口码头,因城中有河,船在水中行,所以也被誉为海口的“威尼斯”后来因依河居住的人越来越多,带动了附近经济发展,后来,水巷口填河造路,形成了现在的模样。

很多人对水巷口的印象是辣汤,但对于上年纪的老海口人而言,那曾经与海甸岛遥遥相望的彼岸,是回家的渡口,是远行的牵绊,是一份安宁与温暖。

居仁坊有三处门可以通进,这么一路过来就选择文明西路的入口进,在这个入口的旁边是中山纪念堂,虽然里面已没有什么,但建筑可以看看,很气派壮观。

居仁坊这里的小道四通八达,古迹也有不少,例如咸水井、吴氏大院、关帝庙、吴元猷故居、王鹏年故居、新新戏院、太阳太阴古庙、陈家大院等等。

以前居仁坊叫马房,三百多年前,因明朝驻军曾在署门对面养马厮而得名。



相传,这口水井开凿于明代初叶,因居仁坊旧称“马房村”,而井水偏咸味,因此得名马房咸水井。井水最初供郡治饮马洗鞍之用,居民则常用于洗涤,据说该井逢久旱不竭,遇大旱之年总能为居民解燃眉之急,加之人落入井中会有浮力托起的故事流传,所以当地居民视其为神井保护。

居仁坊的文明路入口的大门旁就是海口吴氏大院,这座院子始建于1923年,与之前看过的几处老宅不同,这是一处采用玄武岩修建的大屋,具有典型的南洋古民居风格,据说该大院内还修建了30平方米的地下防空洞,可见这家大院的主人当年的想法和安全意识得有多超前啊。

接下来我们逛去老街的解放西去看遗留下最美的四合院。

邱氏祖宅(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

这是海口遗留下最美,最完整的四合院!整整100年的时间,尽管后面有修建过,但还是保留了当年那些完美的木雕!

这里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面积1839平方米,为二进三间,东西厢房的四合院式布局,是典型的海南民居结构, 几十年前栽种的盆架树如今已亭亭如盖。

邱氏祖宅是邱秉衡(著名民主人士、曾任海口市副市长)之父邱爵一于1920年兴建的。邱爵一,广东梅州市梅县区人,他南下到海口后以经营盐田业而致富,位居当年海口富商之列。


上半场可以先休息会了,去吃中午饭了,去一条老海口人最爱的美食街

西门(新民西路)

无论是海南粉还是牛腩粉,是斋菜煲还是地道小吃,是甘蔗水还是清凉爽,是现磨咖啡还是鸡屎藤...只有吃不下没有吃不到的老海口美食,不仅价格便宜,更重要的是都很正宗。

今天就吃海南粉吧,这家几十年的老店我经常来吃。

这家海口有名的海南粉店,

几十年的经典老店,也成网红店了。

现在她家也开起夜宵。

这家的海南粉首创是在海南粉中加入脆角,也叫炸面片,非常酥脆。配汤是典型的海白汤,非常鲜美。

不要吃多,来份小碗就好吧,一会还要去吃小吃呢

接下来呢,大中午的,可以逛到骑楼里的中山路,吃份美味的特色清补凉,然后在那安静美丽的环境里休息休息,待会再逛。

好多年的老店了,环境不错,味道很好,价格较实惠,因此我是常客。

椰子清补凉,配的耶奶又多,我的爱

休息1个小时就可以继续逛啦

海口非遗文化展示馆(免费)

展馆里有,琼剧戏服、八音器乐、黄花梨家具制作、椰雕、海南粉烹调技艺、公仔戏、海口龙舞、冼夫人文化节等传统戏曲、传统技艺、传统饮食和传统舞蹈都在此展出,一幅幅图片、一段段文字,涵含着数百年的历史遗痕,真实而系统地展现了海口市的历史概貌、文化底蕴和市井风情。

骑楼老街里的这三栋当年传奇色彩的楼不错过。

说起骑楼老街里的地标建筑,最负盛名的当属海口大厦。海口大厦又叫“五层楼”,位于得胜沙路上,初建于1935年。刚建成时,它便成为了当时海口市的第一高楼。


除了“五层楼”,在当时的骑楼老街上还有两家与其齐名的旅店,一个名曰泰昌隆,是几个新加坡籍的文昌华侨一起投资开办的。还有一个叫大亚酒店,是琼海华侨王先树投资建设的。

这三家旅店之间的客人还有一个有趣的分流现象,据说当时刚到海口的南洋客人里,如果是说的琼海口音,就会被“接客仔”带到大亚酒店,如果说的是文昌口音,就会被带到泰昌隆。而能不能去“五层楼”就很难定夺了,因为当时“五层楼”更多的都是海口的达官贵人,那些喜欢社交或者是想要高攀的人若想亲近他们,就需要好好计划一番了。


因为内容太长,在这就不说细说五层楼里当年主人门的故事了,有兴趣可以看我前面有写过。

肚子还吃得下吗?现在准备去逛西天庙了哦,这不仅有保存着清代的建筑,还有着几十年的小吃,我爱光顾的小摊位。

这的建筑有900多平方米,第一进和第二进之间有天井,第二进和第三进之间是拜亭,拜亭两边为东西厢廊。整个庙宇系砖木结构。可惜,第三进几乎毁坏完。

头门有石刻“西天庙”凸出横匾,系出自清代探花-海南四大才子中的张岳崧。而西天庙是为了纪念海南四大才子中的王佐而建的。他为官期间,清正廉洁,为人乐道,博学多才,为后人留下一笔丰富的文化遗产,因此,建此庙宇纪念他。


这一天是不是足够丰富呢?晚上就自个看去新民西路吃斋菜包还是文昌鸡吧,愿旅程快乐相伴!


 
关键词: 海口骑楼小吃街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50495.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