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王瑞元:中国稻米油生产与装备制造取得长足发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7-22 20:44:53    作者:life    浏览次数:1848    评论:0
导读

“充分利用米糠资源不仅能为人类增产油源,做到不种田的‘种田’,同时又能为人类增加一种优质食用油品,是一举双得、造福人类的好事。”6月27日,第六届国际稻米油科学技术大会在广州召开,中国粮油学会首席专家、油脂分会名誉会长王瑞元在专题报告中表示

“充分利用米糠资源不仅能为人类增产油源,做到不种田的‘种田’,同时又能为人类增加一种优质食用油品,是一举双得、造福人类的好事。”6月27日,第六届国际稻米油科学技术大会在广州召开,中国粮油学会首席专家、油脂分会名誉会长王瑞元在专题报告中表示。

“米糠是全球重要的油料资源。”王瑞元说,在大米加工中,米糠(含米胚)是其最重要的副产物。按中国的实际情况看,每生产1吨大米,大约能得到100~110公斤的米糠。根据2017/2018年度全球大米产量为49507万吨推算,在大米加工中全球约能得到5000万吨以上的米糠,米糠的含油量一般为18%左右(接近大豆的含油率)。

米糠(含米胚)是稻谷的精华,米糠中含有稻谷中的大部分营养成分。因此,利用米糠制得的稻米油中富含维生素E、谷维素植物甾醇等多种油溶性活性物质,是营养价值很高的食用油。

王瑞元认为,中国米糠资源十分丰富。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米生产国和消费国。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提供的数据,2018年中国稻谷产量为21213万吨。另据美国农业部提供的数据,2017/2018年度中国稻米产量为14887万吨,占全球稻米产量49507万吨的30.1%。据原国家粮食局统计,在全国9830个入统大米加工企业中,米糠的产量达1461万吨,这些丰富的米糠资源为我国生产稻米油提供了物质基础。

回顾历史,中国利用米糠生产稻米油始于上世纪50年代,为从根本上解决制约我国稻米油发展中的瓶颈问题,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我国针对稻米油生产的技术难点进行攻关,取得了突破性的科技成果,解决了长期制约着我国发展稻米油生产的技术瓶颈问题,总结出了“分散保鲜(膨化)、集中榨油(浸出)”和“分散榨油,集中精炼”等成功经验,并连续写入了“十二五”和“十三五”全国粮油加工业发展规划之中,提出了到2020年,将米糠榨油的利用率达到50%以上,为国家增产油脂。

近年来,我国稻米油生产有了长足发展,预计2018年的稻米油产量为50万吨以上,再经两年努力,到2020年,我国米糠榨油的利用率有望达到50%左右,稻米油产量有望达到70万吨以上。

在王瑞元看来,先进的米糠制油设备促进了稻米油生产的发展。以成套米糠浸出和稻米油精炼设备为例,江苏迈安德集团有限公司和河南华泰粮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装备,其各项经济技术指标稳定可靠,深受国内外用户的赞扬。

前些日子,我有幸去河南华泰粮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考察,看到了他们制造的成套米糠浸出和稻米油精炼设备,与过去相比,其制造质量和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让我震惊,并顺便向他们要了一套与用户签订合同时,向用户承诺的经济技术指标。在这些指标中,最为显眼的是吨料米糠的溶剂消耗指标≤1 kg/T,与过去吨料米糠浸出的溶剂消耗5 kg左右降低了5倍。这也反映出目前我国米糠浸出和稻米油精炼的技术水平。

王瑞元表示,我国广大油脂科技人员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针对制约我国稻米油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诸如米糠易酸败变质,不易保存;米糠粉末度大,含米粞量高,浸出时渗透性差;毛油酸价高、颜色深、含蜡量高、难精炼;电耗、物耗、溶剂消耗高等技术难题进行了攻克,解决了一个个技术难题,推动了我国稻米油生产的快速健康发展。

(本文将刊登于2019年7月6日粮油市场报B01版中国油脂周刊)

来 源丨粮油市场报

总值班丨刘新寰 统筹丨刘超 编辑丨从申

中国粮食行业惟一公开发行的报纸

让您深入了解中国粮食经济

新媒体业务合作电话:0371-68103765

 
关键词: 稻米油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53255.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