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武》:在无人的澡堂里吼叫,这部电影撕开边缘人的情爱和隐痛
电影吸引观众眼球的重要元素是什么?你肯定会说,是电影特效。
确实如此,就像卡梅隆导演的《阿凡达》、张艺谋导演的《长城》等电影,都借此获得了高票房。
也正因如此,贾樟柯也采用了这种方式。不过,在大家都崇尚视觉的绚丽色彩之时,贾樟柯却反其道而行之。
可以说,灰色已成为贾樟柯电影的视觉语言。而电影《小武》给人最直接的视觉感受,也就是凝重的灰色调。
在那座沙粒感般粗糙且充满灰色的小县城里,灰色不仅仅是空间的色调,也是人物生存状态的暗示。
《小武》是贾樟柯的第一部故事长片,1997年在山西汾阳县城实景拍摄。
该片和贾樟柯后来导演的《站台》、《任逍遥》两部电影,一同被称作贾樟柯的“故乡三部曲”。
1998年,《小武》在德国上映后,引起极大的反响,法国《电影手册》主编夏尔·戴松对该片予以了高度赞赏,此后,贾樟柯在国际影坛也获得了不小的名气。
这部电影的情节非常简单,它以汾阳县城的小偷梁小武为主人公,讲述了其在改革开放后接连失去友情、爱情和亲情的故事。
电影中,小武是一个惯偷,他总爱歪着脑袋,常常一幅不屑一顾的表情,令人觉着可恨。
但是,可恨之人也有其可爱之处。
小武的可爱之处就在于,他是一个珍惜友情、渴望爱情及重视亲情的人。然而,作为“边缘人群”,他终究无法逃脱被抛弃的命运。
01、失去友情:曾经“有福同享”,如今却无法“有难同当”
靳小勇是小武旧日的朋友,曾和小武一样做过小偷,曾带着四毛一分钱一起闯北京。
小勇后来“改邪归正”,办公司做起正当生意,成了汾阳县城的知名人士。而小武依然干着自己的“老本行”。
电影分别以小勇和小武的视角,对小勇箍窑的墙面给过两次特写镜头。
在那堵古老的青砖墙上,刻下的是小武和小勇的名字、身高以及年份,再联系到两人手臂上“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纹身,不难看出两人有过非同一般的友情。
作为两人友情的见证,墙上刻下的印迹和手臂上的纹身一样,看似不可磨灭,但环顾县城周围随处可见的“拆”字,其实又暗示了它们是转瞬即逝的。
果然,曾经的好友小勇结婚,但却没有通知小武。
小武曾向小勇许诺在他结婚时,自己会送他六斤钱。所以尽管没有收到请柬,但为了兑现曾经的承诺,小武冒着“严打”的风险去偷钱,并将偷来的钱作为礼金送给了小勇。
电影中有个细节,小武在偷钱得手后用秤去称钱的重量,可见小武多么地珍惜这份友情。
可小勇得知后,却托人将钱退还给了小武。
小武去到小勇家,两人相对而坐,曾经无话不谈,如今却无话可说。
尤其是听到小勇言语中的搪塞和欺骗,小武感到异常失落。
小勇为小武点了一支烟,打火机里飘出了音乐《致爱丽丝》。在那个狭小的空间里,这段音乐显得特别的突兀,小武黯然离开,但还是顺手拿走了那只打火机。
后来,电视播放了小勇结婚的喜讯,小武听到后表情落寞,他木然地摆弄着那只会唱歌的打火机。
这时,打火机传出的歌声越来越刺耳,也暗示着小武和小勇关系的彻底破裂。
小武不得不接受友情的背叛,与小勇变成了两个世界的人。
02、失去爱情:享受短暂的快乐,却换来长久的痛楚
失去了好朋友,小武的心中特别难受。
为了消解失去友情后的苦闷心情,他去到“大上海”歌舞厅听歌。
在那,他遇到了怀揣明星梦却被现实无情击垮、沦为歌厅小姐的胡梅梅。
也许是同处社会最底层,也许是散步时胡梅梅给他那不经意的一吻,也许是在歌厅里说的那些暧昧的情话,小武爱上了胡梅梅。
现实市侩的老板调侃地问:“真看上了?”小武幸福地回答“真看上了”。
那一瞬间,连观众都相信了这份爱情。
而在现实面前,小武也尝试着开始改变。
他在胡梅梅的鼓励下学习唱歌跳舞,还大方地为她购买呼机。两人“恋爱”的过程中,小武单纯得像个孩子,幸福感总是溢于言表。
他买了金戒指想讨情人的欢心,可到了歌舞厅,却被告知梅梅被一辆小车接走了。
影片这一段中,流行歌曲《心雨》不断响起,也暗示了胡梅梅的出走。
果然,胡梅梅背信弃义,和大款相爱,选择了金钱至上的爱情。
导演将爱情的空间置于歌厅中,但歌厅里的一切都是虚幻的存在,歌厅里的爱情是那么地不切实际。所以在我看来,作为消费空间的歌厅,其实就隐喻着梅梅对小武情感的消费。
学习唱歌跳舞时,在获得梅梅对他的认同后,小武忍不住在无人的澡堂里吼叫,忍不住唱起了梅梅喜爱的歌曲《心雨》,这是小武在整部影片中唯一一次发自内心的快乐。
然而,他那颗渴望爱情的心,最终还是因为情人的出走而破灭了。
小武后来漫无目的地走在大街上,也预示着他在爱情道路上迷失了自己。
再后来,小武偷东西时因为呼机响了而被抓,暗指这段爱情给小武带来的伤害。
小武被捕后,却收到了梅梅用呼机传来“万事如意”的祝福,真是一个绝妙的讽刺。
最终,爱情也欺骗了他。
这个时候,爱情也变成了一场梦,梦醒了还是小武独身一人。
03、失去亲情:金钱未换来亲人的关怀,反而令自己莫名受到伤害
当小武失去友情、爱情之后,只好回到家中找安慰。
他想用亲情来疗愈创伤。
他把本来想送给胡梅梅的戒指送给了母亲,可是母亲却只关心戒指的真伪。父亲对他好一番讽刺、挖苦,妹妹嘲笑他无能,连侄子也不让他抱。
他只得转身走到村子的路上闲逛,那看似无所谓的背影,却让人有种深深的失落感。
闲逛一圈回来后,二哥和未过门的媳妇都坐在炕上,与家人围坐在桌子前拉家常,母亲和妹妹在厨房。
只有小武蹲在一边,无聊地摆弄着手里的东西。
小武与家人的这种空间关系,其实隐喻出小武在家庭之中,也是一个被边缘化的人物。
果然,因为二哥的女友是“城里人”,所以父亲号召他的子女为老二凑钱结婚。母亲则毫不犹豫地将小武送给自己的戒指,转手就送给了老二的女友。
愤怒的小武,和母亲大吵一架后,被父亲赶出了家门。
这个时候,小武对家人来说似乎显得那么的微不足道,而即将迎娶“城里人”的老二,却更受家人的关注和重视。
最终,小武重视亲情的“理想”,也被现实势利的家人就这样无情地击碎。
影片结尾,有一个给观众深刻印象的画面:警察将小武押送途中,因为临时有事便将小武随手铐到街边电线杆上,被铐着的小武蹲在那里,这时街上的人群开始围观,周围人对他指指点点。
对于影片为何这样结尾,贾樟柯这样解释道:
在结尾,我想把观众转换成“被观察的观察者”。人们最终发现自己处于小武的位置上了,与他的处境相同,感到非常不舒服。我想使观众受到触动,以便每一个人都能反省自己,反省自己看待别人的方式,主要目的是使观众审视自己,反观自己作为看客的心态,并以这种方式干扰观众。
然而,小武终究是那种被边缘化久了、很难适应社会的人,他曾经相信的情谊、忠诚、义气等等,都在商品化的社会被冲击得杳无踪迹。
就像贾樟柯说的那样,“我觉得原先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那种东西没有了,崩塌了”,也正因为这样,小武这种边缘人群才会感到无比的惶恐和困惑。
可因为其认知的局限限,使得他们根本无法掌握命运,而只能独自在时代浪潮中逆流。
据说《小武》在意大利放映时,坐在贾樟柯后面的一个长相粗鲁的男人哭了,他说这部片子让他想到了自己;而我认识的一个同事也说,看这部电影的时候,觉得他自己好像小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