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山八友王琦侍女人物瓷板画
以王琦为首的珠山八友在继承粉彩、改良浅降彩的基础上,以新粉彩的形式将文人瓷画演绎到极致。成为中国近代第一个陶瓷艺术流派。王琦、王大凡、邓碧珊、何许人、汪野亭、毕柏涛、程意亭、刘雨岑、田鹤仙、徐仲南等十位志同道合的画友,以一生的辛劳,留下不少艺术精品传世。值得我们后人去鉴赏、继承与发扬。
王琦(1884—1937),字碧珍,号陶迷道人,又号陶迷散人,斋名:陶陶斋。珠山八友之首,江西省新建县人,祖籍安徽。
1901年,王琦17岁时只身来到景德镇,先以捏面人为生,后偶遇江西邻县老乡邓碧珊,十分敬佩其学识,拜其为师学习肖像画。王琦喜欢晚清海派人物画家钱慧安对人物的画法处理,尤其欣赏侍女的“瓜子脸”“樱桃嘴”“丹凤眼”“细腰身”的风格。1916年与珠山八友之一的王大凡一起赴上海参观海派画展,接触了扬州八怪的作品。黄慎那恣纵的笔意,简约流畅的线条,准确凝练、尽显精神的画风以及草书入画的放达力度,均对他后来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们如果在王琦的作品中发现邓碧珊、钱慧安、黄慎的影子就抓住了鉴赏的核心要点,所以了解这段历史对鉴赏王琦的作品是十分有益的。
1915年,王琦、王大凡、汪野亭参与由江西瓷业公司与景德镇商会推荐的送巴拿马博览会参展的彩绘瓷,均获得一等金奖。
1916年,浮梁县知事程安为王琦的陶陶斋悬“神乎技矣”匾额,王琦在同行中名声大噪。
1921年,王琦同吴霭生、汪晓棠、潘陶宇等人召集瓷业人士二百多人创建瓷业美术研究社。吴霭生任社长,王琦、汪晓棠任副社长。任职期间,王琦尽心尽职,对当时的制瓷工艺改良、陶瓷美术创新等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王琦、潘陶宇、汪旭棠并称为景德镇瓷坛三大名家。
1928年,王琦以月圆会的形式将瓷艺界名家邓碧珊、王大凡、汪野亭、毕伯涛、何许人、程意亭、刘雨岑聚集结社成珠山八友,共同励志图新。后来因工作的需要又加入了徐中南、田鹤仙。以新粉彩形式将既有中国传统国画特点,又能体现当时景德镇先进制瓷业的瓷版画形成配套现世,当时可谓盛极一时,形成中国第一个陶瓷艺术流派,影响着数代人。王琦的四条屏作品,可谓是瓷版画的传世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