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一次,我要多拿1000平方的新厂房,再上一套新设备。”看着工地上热火朝天的景象,模具企业老板老金兴奋地表示。
8月21日下午,义乌市上溪镇03省道旁,占地85亩的义乌模具城二期厂房开始新建。近些年来,义乌市通过全面开展“低小散乱”块状行业综合整治,模具产业从一个投诉率居高不下的产业,渐渐摆脱产业层次不高、安全隐患高、环境污染大、违法搭建等突出问题,形成产业集群,扩容壮大。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义乌小商品城玩具、工艺品、饰品等产业对模具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一些开关厂、玩具厂工人开始利用晚上时间打零工制作模具,模具产业应运而生。从零工到作坊,从作坊到企业,最高峰时,义乌市有1200多户模具经营户,模具产业堪称小商品生产企业的“金工车间”。
然而,这些企业遍布义乌大街小巷,呈现“低小散乱”的状态。企业主要集中地下车门、保联街稠江街道稠关小区、松门里社区都是居民聚集区,而模具企业生产过程中伴随着高噪音,此外加工过程中还会产生废机油、清洗废水直排的情况,导致附近居民对企业投诉不断。
“那时候最多的投诉就是模具企业,执法人员每天从一个模具厂赶到另一个模具厂,要求他们停业整顿。”义乌环保局法规科科长杨帆说。
模具产业低小散乱的状态,一方面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另一面也制约了企业的发展,“那个时候我们都不敢扩大经营,只能小打小闹,万一被投诉了,一个停业就是亏损啊。”模具厂老板老金说。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2014年10月,义乌当地建设了模具城,一期市场总占地面积为13万m2,建筑面积约14万m2,商位1100余间。根据改造提升一批、整合入园一批、合理转移一批、关停淘汰一批的思想,模具整合、吸引了近700多户模具经营户入驻。
“一开始,我们对于进入模具城是带着疑虑的,害怕统一在一起经营,会被大企业给挤垮了。”小模具厂郑老板说。
然而实际的发展,大大出乎小企业主的预料。通过模具城的集聚效应,目前大部分经营业主的观念正在逐步提高,机械设备升级改造、配件进口化、新设备添置等现象屡见不鲜。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市场经营户用于添置新机器、新设备的投入资金累计达一亿元左右,其中2017年来技改投入累计约3000万元。
模具城市场管理方介绍,行业间的集聚,实现了资源整合,降低了企业成本,打破低价竞争局面。同时也有利于模具企业长远发展,让企业可以更多地追求科技创新,实现从原来“低小散”的低端产业层次向中高档、规模化、聚集化转型发展,最终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优势产业集群。2016年义乌模具城有记录的交易额3.6亿,短短两年的时间交易额实现快速增长。
如今越来越多模具企业正在扩大经营,想要进入模具城的企业也数不胜数。目前,义乌市场集团与上溪镇政府携手打造模具城二期科技交易中心项目,该项目总用地面积为85亩,其中市场用地78亩,绿化用地和道路用地7亩,项目总投资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