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德镇做陶瓷的,几乎没有人关注国外陶瓷品牌的动态,比如Wedgwood 2021年亚太地区首位代言人李现,集团公司Fiskars的战略调整:包括数字营销和在中国的产品创新。(以下基本以Wedgwood的成长作为比照参考,附有集团公司Fiskars的营收和财报,以及相关报告)
Fiskars 发展概况的旗下品牌
古瓷和当代瓷器的发展,是两码事,搞古瓷的那帮人,基本上对年轻人没有产生影响,基本没有行业空间;反倒是欧洲的餐具和茶器,开始对中国产生影响,比如Wedgwood全球的定位是:英式生活方式,集团公司Slogan:Making the everyday extraordinary,产品在当代环境中,呈现出来的是卓越的体验感和生活愉悦性,用户在看产品宣传片的感受也是如此。
而景德镇保持了一贯的工艺优先,对商业规律的不解风情,才会有陶瓷小作坊到今天仍旧如此,十几年前的知名窑口,今日大多没落,依靠某个匠人的光环,随着匠人的立场,窑口便也没落。(你听到景德镇一些“知名窑口”,知名,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早期的Wedgwood亦是如此)
发展过来的欧洲知名瓷器品牌,有着可供参考的商业规律是:规模化和品牌化。
规模化是解决设计-技术-市场宣传之间的矛盾,没有规模,无法做好单品规模和生产效率;一款卖出10件,生产成本不高,但研发、设计、打样平摊到10件瓷器的成本便很高了,销售成本和品牌企业营收成本相当,且基本没有品牌的呈现,归于企业的净利润依旧不高。
品牌化本质是降低(企业)营销成本,和提高(用户)信任,而大部分景德镇瓷器公司,给销售人员的提成在20%以上(带货主播的佣金和坑位费,也是销售额的20%以上)。 出现了巨大的落差。且不论口碑的传播和战略影响(当然品牌企业远好于一般公司) ,只论营销对于企业后面获客成本的降低!
品牌企业的营销之后,是大量的品牌曝光和品牌传播,像这样的宣传片和文案;点击查看
而景德镇手工瓷器卖出去之后,只幸运地卖出了几件高利润的瓷器而已。
景德镇(手工)瓷器创业者大有同感的是,即使有大规模订单,也不能交付;其实,大市场根本不是这样的市场假设;真实的假设是高端的消费品,如何实现标准化流程,将营销-产品-研发进行与时俱进地循环。
Fiskars 2020年财报,Wedgwood品牌收入约占总营收的7%
长期主义的企业,生产成本在60%,营销费用在22%,还有行政和知识产权费用,剩下的便是盈利的空间;而景德镇生产成本远远低于60%(甚至可达20%),销售费用(注意,不是营销费用)高达30%以上,低效的产品开发,沉没成本远远高于账面上的核算;这样的高毛利润的产品,随着市场的透明(2017年,莎普爱思滴眼液94.59%的毛利润被媒体曝光,2018年营收降五成,集团公司业绩直接亏损),以及外有欧洲高端品牌扎堆来中国做数字营销,并有着两位数的营收表现,内有本土企业着力做好品牌产品和营销,想依靠80%的毛利润生存的景德镇瓷器作坊,可真的要小心。
总结一下,英国知名瓷器品牌Wedgwood在中国的发展之路
品牌定位,(中产阶级的英式生活方式)
品牌形象,(皇家御用瓷器,李现代言)
品牌运营,(数字营销,发布会)
配合渠道,产生收益,(线上店铺、概念店、高端渠道)
景德镇瓷器作坊窑口,直接到销售,
开个门店,
找个主播,
发点视频,
朋友圈卖货。
这也是为什么,
世界高端瓷器品牌,一年能卖到5亿
为什么景德镇(手工)瓷器企业,
东西那么贵,规模还那么小。
中国瓷器1800年,欧洲300年建成了世界知名的瓷器品牌;
景德镇坚持手工制瓷,不能忽视企业组织的多样性人才。
以匠人为主导的企业(作坊式)管理和生产,彻底思考转型。
最后,每个企业都应该关注两个动力源,营销和创新,做长期主义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