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花香里说丰年,纵横江湖几千年,江西留给外界的其中一个标签就是"农业大省",素来有"江南粮仓"之称。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也是全国两个从未间断输出商品粮的省份之一,可见江西农业的底蕴。
即使在农业上成绩非凡,但要说起江西的"商业",本省人总是扼腕叹息、外省人则是一脸茫然,赣商的知名度在外界看来始终不高。
事实上,江西人很会做生意。被称为"江右商帮"的赣商曾与徽商、晋商鼎足而立,在中华工商业称雄900多年。
追溯历史,江西在唐、宋、元、明朝代曾四度成为经济中心,拥有全国最多的990所书院,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也助力江右商帮进一步发展壮大。江右商帮也成为中国古代实力最强的商帮。
江西人经商最大的特点就是"小富即安"。
这与赣商大多出身贫寒有莫大关系。明代谢肇淛所著的《五杂俎》里就曾写道:“天下推纤啬者,必推新安与江右。然新安多富,而江右多贫者。”翻译成大白话就是说:做生意最厉害的就是安徽和江西,但安徽商人一般都是财大气粗,江西商人大多草根出身、小本经营。
这既肯定了当时江西商人地位的重要性,也揭示了江西商人资本意识的局限性。
但江西商人的生意遍及全国乃至海外。1500多座江西会馆和万寿宫是江西商帮独有的标志,也彰显了江右商帮的辉煌。
湖广地区,有着"无江西人不成市场"的说法;云贵川地区,则有"非江右商贾侨居之,则不成其地"之说;江苏一带,流传着"三日不见赣粮船,市上就要闹粮荒"。
江西万年县仙人洞遗址的发现证明了一万多年前江西人已经开始生产稻米,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江西人,除了农业历史悠久,商业上也不遑多让,最早形成了商帮,纵横商海近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