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东汉《幽州书佐秦君石阙》,质拙大方,毫不矜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7-24 12:40:22    作者:life    浏览次数:2928    评论:0
导读

《幽州书佐秦君石阙》,1964年被北西郊石景山上庄村村民采石时发现,同时还有石表、石柱、石柱础、石阙顶等。石柱上刻有隶书“永元十七年四月□令改为元兴元年”字样,可知这批发现的石阙等为东汉元兴元年(公元105年)的文物。此外,还刻有建造石阙工

《幽州书佐秦君石阙》,1964年被北西郊石景山上庄村村民采石时发现,同时还有石表、石柱、石柱础、石阙顶等。石柱上刻有隶书“永元十七年四月□令改为元兴元年”字样,可知这批发现的石阙等为东汉元兴元年(公元105年)的文物。此外,还刻有建造石阙工匠的姓名为石长宜(一释为石巨宜,似误),这是汉代石刻中所不多见的。

石柱的另一面刻有“乌还哺母”一文,隶书七行,因磨损太过,文字大多模糊不清,曾见有释文,其中也不少系臆测。即使如此,但其内容仍可知为尊崇儒学,倡导孝道,儿子为纪念亡父秦君树神道所作的纪念文字。因文字的线条与石花混杂不清,从书法的角度很难赏析。而真正令人注目的是石阙铭文:”汉故幽州书佐秦君之神道。”共十一字,分三行,首尾四字,中行为三字,阳刻,幅高四三厘米、宽四八厘米,字体在隶篆之间。

铭文“汉故幽州书佐秦君之神道”十一字中,以体势而论,“汉”、“幽”、“秦”、“君”、“之”这五字近篆体,另外“故”、“佐”、“道”三字又是纯粹隶书,其于三字则在二者之间。以笔法而言,一字之中,把篆书和隶书的用笔混杂。通篇字形的大小、长短、广窄,既具匠心结构又显得毫无矜持之态。因此有人评论为“是由篆向隶过渡阶段的书体”,“古隶演为今隶过渡阶段时的用笔特征”。

《幽州书佐隶君石阙》把石柱上刻的隶书和石阙上的字体相比较就能有力地说明这个问题。如石柱上隶书正规写法的“之”字,在石阙上就成了用隶书的笔法写小篆的结体;石柱隶书的三点水,而石阙上就写成三条短竖;石柱上隶书写法的“八”和左撇右捺,在石阙上就成了篆书笔法的向内包的两条弧线等。若以当时庙堂上的善书者的目光来审视,肯定会认为这是民间的劣等书法。当进入二十世纪的今天,以现代艺术的审美观来看,发现了它具有一种独特面貌的原始美。通观此铭文,虽寥寥十一个字,其质拙、大方、毫不矜持、雄浑博大的气势逼人。它的结体和布局、大小参差、长扁广窄,统一而又自由;用笔以方折为主,圆转为辅,偶尔出之以铺毫,率意而奔放,极具对比变化,而且线条瘦劲刚健,金石趣味浓烈,有一种与现代艺术相吻合的意味。它是在汉碑和汉简之外的另一种新的形式美。尤以因出土年近,古人均未得见,就更为可贵了。

 
关键词: 秦君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66208.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