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专业委员会发布《中国乳制品进口情况报告》。报告显示,随着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变化,中国乳品进口持续快速增长,今年7月份以来,乳清粉进口量已经超过2019年总进口量,预计全年进口量增长仍将在10%以上。
那么乳制品进口量快速增长的原因是什么,而这又将对我国乳制品行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先跟知食君来了解我国乳制品进口整体的情况。
数据显示,国内乳制品进口当量由2008年的235万吨增长至2019年的1722万吨,年复合增长率为18%,国内的消费增量几乎都被进口大包粉和液态奶挤占。在2019年,中国乳品进口数量307.7万吨,同比增长11.9%,金额116.4亿美元,同比增长10.2%。
从乳制品类型来看,2019年,零售包装婴幼儿配方奶粉数量34.5万吨,同比增长6.5%,金额51.9亿美元,同比增长8.9%;进口全脂奶粉数量67.1万吨,同比增长28.8%,金额22.5亿美元,同比增长23.8%;进口牛奶数量89.1万吨,同比增长32.3%,金额11.0亿美元,同比增长20.7%。
从进口奶源地来看,2019年,按进口额排名前三的分别为新西兰、荷兰和爱尔兰。其中,仅新西兰的进口量就达到127.6万吨,金额47.4亿美元。
今年,虽受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但进口乳制品仍呈现加速的态势,尤其在第三季度以来,乳制品进口量突增。根据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1-10月,我国共进口乳制品267.50万吨,同比增9.57%,前三季度乳制品进口量同比分别增2.09%、7.63%、14.80%,预计,今年整体进口增速仍将在10%以上。
今年乳制品进口量的快速增加主要集中在7-10月份,尤其9月和10月,进口乳制品分别为26.48万吨和26.76万吨,同比分别增22.9%和27.81%,涨势迅猛。
多因素倒逼乳制品供给增长从国内市场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乳制品消费市场活力进一步增强。据了解,今年来,作为再加工原料的奶酪需求成倍增长,带动了奶酪进口增加。阿里数据显示,2020年第三季度奶酪线上销售额2.15亿元,同比增长180.7%。
同时,新冠肺炎疫情加快了电商、跨境购等行业的发展。京东大数据显示,上半年京东烘焙原料销售额同比增长了10倍。烘焙原料的爆发式增长也带动了作为烘焙原材料的乳制品销售加速增长,其中淡奶油增长最为明显。
另外在奶粉方面,天猫国际数据显示,疫情期间,天猫国际成为进口奶粉供应的主要渠道,通过天猫国际购买进口奶粉的消费者数量在持续上升,一岁以内婴幼儿营养品消费规模增长显著,达到50%以上。同时,今年双十一期间,爱他美、美赞臣、a2、雅培等针对高端/细分品类不断进行产品创新,加速占领市场,深受中国消费者青睐。
从国际市场看,由于国际市场乳制品价格走低,也进一步加速了国内乳制品进口。据英国环境、食物农村事务部统计数据,8月份以来,黄油和切达奶酪批发价格连续两个月下跌,9月份,美国、欧盟和大洋洲三个国家和地区的黄油、全脂奶粉和切达干酪的批发价每吨分别为3593美元、3320美元和3756美元,同比分别跌17.3%、2.6%和7.0%。同时,欧美地区乳清产量回升,销售价格回落,也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国内乳清进口激增。
为何国内奶源自给率呈下降趋势数据显示,2008年以来,我国奶业自给率总体呈下降趋势,近3年更是跌破了70%。2019年奶业自给率为65.9%,比2008年下降了27.2个百分点。虽然现在整体向好发展,但是仍对进口乳制品有较强依赖性。
有乳业相关人士也曾指出,目前我国种养循环模式尚未形成,乳品消费市场培育仍很欠缺,乳品深加工、研发创新能力仍不足,生产婴幼儿配方奶粉的主要原料乳清粉和乳铁蛋白、乳糖等仍依赖进口,产业链核心技术、装备等仍处于引进、跟随、模仿阶段。
同时,在奶牛养殖规模化发展过程中,国内养殖场还面临环保压力增大,配套法规标准相对滞后,与国际标准未全面接轨等问题。对此,业内建议,要补足我国乳业发展短板,亟需在养殖模式创新、养殖水平提升、乳品深加工、产品结构多元化等方面取得突破。
虽然现在国内已有不少乳企在加强奶源建设,国家方面也发布了加快推进奶业振兴的相关意见和政策,明确提出我国奶源自给率等目标,但何时实现仍是未知数。因为对于如何通过引进国际创新产品和技术,推动中国乳制品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仍是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